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3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21篇
林业   227篇
农学   111篇
基础科学   189篇
  153篇
综合类   759篇
农作物   66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111篇
园艺   73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最近,日本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项柑桔贮藏的高温预处理技术,具有多方面的效果,尤其能促进果实着色。其方法是在15~20℃的温度下对采收的果实进行预处理,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92.
不同盐溶液浸种对向日葵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颜宏  赵伟  陈文静  张锐  颜炳君  周道玮 《种子》2007,26(2):69-72
分别用适当浓度的不同盐溶液(NaCl、NaHCO3、混合盐)对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种子进行浸种预处理;将浸种后的种子经低温回干,再用不同浓度的混合盐溶液(NaCl:NaHCO3=1:1)进行胁迫处理.通过向日葵种子发芽率(CP)、活力指数(VI)和发芽指数(GI)等指标的测试,分析不同盐溶液浸种对向日葵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不同盐溶液浸种处理后,缩短了向日葵种子的发芽时间,促进了幼苗的生长,提高了种子的活力指数、发芽指数.未经盐浸种处理的种子即使是在蒸馏水中培养,其发芽率、活力指数、发芽指数等指标均不如经过盐溶液预处理种子.种子经不同盐溶液浸种、回干后,在蒸馏水中萌发的各种指标最好,而后随着处理的混合盐浓度的增大,向日葵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逐步降低.各种盐溶液浸种对向日葵种子萌发的影响依次是:NaHCO3>混合盐>NaCl.  相似文献   
93.
周广志  王琦  张惠玲 《北方园艺》2015,(13):149-152
以枸杞汁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研究分析了果胶酶处理、添加SO2、调节pH值及高压蒸汽灭菌等枸杞汁发酵预处理操作对主要类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玉米黄素及玉米黄素双棕榈酸酯)含量及类胡萝卜素总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果胶酶能降解玉米黄素双棕榈酸酯,同时分解果胶物质产生的-COOH,能与含有羟基的玉米黄素发生酯化反应;SO2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缓解类胡萝卜素的氧化降解,对类胡萝卜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pH值在3.0~3.5范围内,各类胡萝卜素的含量随pH值降低而下降,类胡萝卜素在较强酸下不稳定;高压蒸汽灭菌对类胡萝卜素的破坏较严重,尤其是酯类类胡萝卜素。  相似文献   
94.
采用酸处理、碱处理和机械粉碎3种方法对稻草秸秆进行预处理。探讨3种预处理方法对稻草秸秆酶解产糖以及纤维素、木质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预处理都可以较为有效地提高稻草秸秆的酶解产糖率。经酸处理、碱处理和机械粉碎处理后,稻草秸秆的最高酶解产糖率分别为9.25%,33.16%和10.64%,分别约为对照的3.4倍、12.0倍和4.0倍。酸处理和碱处理可以去除部分杂质,达到纯化稻草秸秆的目的,提高纤维素酶的作用底物——纤维素的比例,从而提高酶解产糖率;而机械粉碎则主要是通过提高酶反应的接触面积来达到提高酶解产糖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95.
以几种不同基因型的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为材料,研究了低温预处理(单核早期的离体麦穗,4℃,处理3周)和高温饥饿胁迫(上述处理过的麦穗的花药,置于饥饿培养基B中,33℃处理4d)对几种冬小麦基因型小孢子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饥饿处理后,供试6种基因型都得到了诱导胚,其中F1-2获得的胚最多,为107.2/穗;低温预处理后,供试6种基因型中有5个基因型获得了诱导胚,说明高温饥饿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基因型对胚胎发生的限制作用;高温饥饿预处理后,可获得大量的小孢子胚胎,但胚胎发育缓慢,分化绿苗频率极低:低温处理诱导产生的胚胎虽然相对较少,但胚胎生长速度快,再生能力强,绿苗产量高,适合在加倍单倍体育种中应用。  相似文献   
96.
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盐分和氮水平对大麦‘鉴四’(Hordeum vulgare L.)生长及硝态氮(NO3?-N)吸收动力学参数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NO3?-N与Na Cl预处理后,大麦对NO3?吸收符合离子吸收动力学模型,其吸收动力学参数表现为NO3?预处理浓度增加后,Vmax增大,Km值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不一致。对高亲和力系统来说,所有预处理大麦的NO3?-N吸收曲线均符合Michaelis-Menten方程的描述。1 mmol?L?1NO3?-N预处理中,120 mmol?L?1 Na Cl预处理比1 mmol?L?1 Na Cl预处理显著提高了NO3?-N的吸收速率;10 mmol?L?1NO3?-N预处理时,120 mmol?L?1 Na Cl预处理与1 mmol?L?1 Na Cl预处理无显著性差异。表明低氮环境下生长的大麦,其根系NO3?-N高亲和力系统受Na Cl影响较大。对低亲和力系统来说,所有预处理大麦的NO3?-N吸收曲线均符合Michaelis-Menten方程的描述。在1 mmol?L?1 NO3?-N预处理中,与1 mmol?L?1 Na Cl预处理相比,120 mmol?L?1 Na Cl胁迫的大麦NO3?-N吸收速率显著提高;10 mmol?L?1 NO3?-N预处理中,120 mmol?L?1 Na Cl与1 mmol?L?1 Na Cl处理相比,降低了大麦的NO3?-N吸收速率。表明低氮环境下生长的大麦,盐胁迫对其根系低亲和力系统有促进作用,而高氮环境下生长的大麦,盐胁迫对其低亲和力系统的NO3?-N吸收没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97.
金属预处理对镉急性毒性的缓解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镉与其它金属的联合毒性作用十分复杂,与金属种类、县及它们之间的比例相关。本文简要综述了金属预处理对镉急性毒性的缓解作用及其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98.
为了探讨微射流均质预处理对大豆分离蛋白酶解效率及酶解产物乳化性能的影响,该文研究比较了微射流均质预处理前后大豆分离蛋白酶解产物的理化性质(水解度、亚基组成、蛋白溶解性、表面疏水性和分子量分布)和乳化性能(通过测定分析样品乳状液的平均粒径和微观结构评估样品的乳化性能)的变化。研究表明:大豆分离蛋白经过微射流均质预处理后采用木瓜蛋白酶水解,其酶解产物(水解度为1.7%)与对照大豆分离蛋白和未经预处理的酶解产物相比,在较低浓度下(30 g/L)制备出粒径细小的稳定乳状液(体积平均粒径≈1.6μm)。微射流均质预处理提高了大豆分离蛋白中α-7S和A-11S亚基的酶解敏感性,使酶解产物在水解度1.3%~1.7%范围内蛋白溶解性显著增加(P0.05),同时保持较高的表面疏水性值,与未经预处理的酶解产物相比形成了更多具有界面活性的可溶性多肽(分子量主要分布在11.3 k Da左右),在乳化过程中可有效防止乳液滴间发生桥联絮凝。因此微射流均质预处理是一种辅助提高大豆蛋白酶解效率和酶解产物乳化性能行之有效的方法。研究结果可为大豆蛋白深加工蛋白乳化剂提供理论和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99.
采用稀酸对竹粉进行预处理,结果表明竹粉酶解的最佳优化条件为:温度125℃,固液比最佳比值为1:10,硫酸浓度为4%,预处理时间为2 h,经过酶处理以后,其竹粉水解率达57.99%,半纤维素水解达70.18%.  相似文献   
100.
采用硫酸水解法(aldito-acetate procedure)、X射线粉末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了蒸爆过程中毛竹材加工剩余物纤维聚集态结构及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毛竹材加工剩余物经蒸爆处理,60%左右的半纤维素水解,木质素低分子化且裸露到纤维表面,易被80%乙醇及木质素溶剂提取,从而实现毛竹材加工剩余物主要组分的有效分离.(2)毛竹材加工剩余物经蒸爆处理,80%乙醇抽提物得率提高,综纤维素得率减少,木质素含量减少:葡萄糖相对含量增加,半纤维素降解明显.(3)210℃处理10 min和220℃处理10 min的蒸爆浆的化学组成变化几乎没有区别,但两者与200℃处理10 min差别较大,210℃处理10 min是毛竹材加工剩余物适宜的处理温度.(4)FTIR结果显示蒸爆处理后在1040~1060 cm-1区的吸收峰分裂为明显的2个峰表明半纤维素降解,1166 cm-1处的吸收强度明显减弱,表明C-O-C键有不同程度的断裂.X-身寸线衍射分析结果显示毛竹材加工剩余物蒸爆处理后纤维素相对结晶度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