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6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57篇
林业   254篇
农学   194篇
基础科学   35篇
  74篇
综合类   1348篇
农作物   86篇
水产渔业   125篇
畜牧兽医   751篇
园艺   330篇
植物保护   167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39篇
  2014年   171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210篇
  2011年   172篇
  2010年   180篇
  2009年   198篇
  2008年   188篇
  2007年   173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71.
以猪瘟野毒E2蛋白为包被抗原、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猪瘟野毒单抗作为酶标抗体,建立检测猪瘟野毒抗体的阻断ELISA方法。猪瘟野毒E2最适包被浓度为0.03μg/mL,待检血清最适稀释度为1∶4,酶标猪瘟野毒单抗稀释度为1∶1 000。用建立的阻断ELISA方法检测369份临床阴性血清,计算阻断率,确定临界值,阻断率>40%为猪瘟野毒抗体阳性,阻断率≤40%为猪瘟野毒抗体阴性。用建立的ELISA方法检测84份血清,其中78份为免疫猪瘟疫苗的血清,6份为猪瘟病毒感染血清。结果显示,78份免疫血清均检测为猪瘟野毒抗体阴性,6份猪瘟感染血清均检测为猪瘟野毒抗体阳性。因此可初步判定该方法可用于鉴别诊断猪瘟病毒自然感染动物和C株疫苗免疫动物的血清抗体,并为临床检测猪瘟野毒抗体提供便捷、快速,精准的检测工具,对猪瘟的临床诊断、预防以及猪瘟净化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2.
为了解规模猪场不同猪群的伪狂犬病病毒(PRV)感染情况及场区病毒载量分布特点,在山东省菏泽市某规模猪场,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该猪场不同孕龄母猪、不同阶段生长猪群,以及各生产阶段场区环境,采集猪鼻拭子和场区环境拭子进行PRV-gE核酸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294份猪鼻拭子中,检出42份PRV-gE核酸阳性,总阳性率为14.28%;母猪群PRV-gE阳性率为17.83%(23/129),且妊娠前后各阶段阳性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中期较高(24.00%),但差异不明显(P>0.05);不同阶段生长猪群的平均PRV-gE阳性率为11.52%(19/165),随日龄增加,阳性率也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80~90日龄育肥猪最高(28.13%),与其他生长阶段猪群差异明显(P<0.05);除饲料、水源、上猪台和出猪台外,其他大部分场区环境均检测到PRV-gE核酸阳性;育肥猪群病毒载量最高,为3.6×105拷贝数/mL,其猪舍环境的病毒载量也较高,与其他环境及生长阶段猪群差异均明显(P<0.05)。结果表明,不同猪群包括免疫猪群均可遭受PRV野毒感染,尤其是母猪妊娠中期和猪育肥阶段早期,且大部分场区环境均可被污染。结果提示,规模猪场要加强各种猪群尤其是育肥猪群的伪狂犬病免疫,通过监测来调整和优化免疫程序,同时要加强生物安全,防止病毒传入和扩散。  相似文献   
73.
一种鉴别猪伪狂犬母源抗体与野毒感染的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索一种鉴别16周龄以内仔猪伪狂犬野毒感染与母源抗体的ELISA检测方法,本研究通过对江苏省农科院动物疫病诊断检测中心临床门诊2016年5月份接诊的11头16周龄以内仔猪同时进行PRV-gpl抗体检测,PCR检测和PRV-gb抗体的检测,结果该11头猪的PRV-gpl抗体阳性率为100%,PCR检测阳性率为54.5% (6/11),同时对上述11份血清进行1∶40稀释后检测PRV-gb抗体,结果PRV-gb抗体阳性率为54.5%(6/11),且PRV-gb抗体阳性猪只与PCR检测阳性猪只的符合率为100%.本检测方法的最大发现在于相同PRV-gb抗体水平的PRV感染仔猪与来自于母源抗体仔猪的血清在经相同倍数的稀释后,PRV-gb抗体阳性率不同.随着血清稀释倍数的不断增大,PRV野毒感染猪只血清PRV-gb抗体下降的速度明显较来自于母源抗体猪只的下降速度慢.并最终确定将血清1∶40稀释为鉴别诊断的最佳稀释倍数.虽然本次检测的样本量只有1 1份,但是100%的符合率仍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为江苏省乃至全国伪狂犬病的诊断与防控提供了有效数据参考,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4.
为建立一种简单、快速、敏感、特异的猪伪狂犬病病毒野毒抗体血清学检测方法,本研究利用胶体金标记SPA蛋白作为金标垫,以重组g E蛋白和猪Ig G分别作为检测线和质控线,组装检测猪伪狂犬病病毒g E抗体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该试纸条肉眼于15 min内即可判定结果,检测PCV-2、PRRSV、PEDV、CSFV、PPV、PRV疫苗毒的阳性血清均为阴性,检测PRV野毒阳性血清的灵敏度达1∶1 280,与IDEXX g E-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的符合率为95.31%,室温条件下可稳定保存6个月以上。本研究研制的PRV野毒抗体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操作简单、检测快速、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可用于PRV野毒感染的快速诊断,特别适合于现场检测。  相似文献   
75.
黄胜君 《农技服务》2007,24(11):65-65,72
针对野蜜蜂固有的"野"性,及其在生产过程中很难养殖和管理的特点,提出了模拟原生态养殖的各个环节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6.
优质水稻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T29A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两个性状互补的保持系D297B和花1B进行杂交,育成了具有品质优、不育性稳定、柱头外露率高、异交率高、配合力强等优良综合性状的三系不育系T29A,于2003年9月通过福建科技厅鉴定。该不育系在12项稻米品质指标中有11项达到部颁二级米以上标准。  相似文献   
77.
节节麦与野燕麦8倍体杂种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Coss.)Sch.2n=2x=14)与通北野燕麦(Avena fatua L.2n=6x=42)杂交,F_1自然加倍成8倍体,8倍体播成的F_2代,遗传性基本一致,PMC镜检表明,染色体数为2n=28Ⅱ。用F_2所结的种子进行根尖细胞核型分析,结果发现8倍体中包含有全套的节节麦和野燕麦的染色体。节节麦中有1对随体染色体.2对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4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野燕麦有3对随体染色体,5对近端着丝点染色体,8对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5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而节节麦与野燕麦8倍体杂种,有4对随体染色体,5对近端着丝点染色体.10对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9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节节麦与野燕麦杂交合成的8倍体,是节节麦与野燕麦的双二倍体。  相似文献   
78.
基于高斯过程建模的物联网数据不确定性度量与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物联网已经成为农业大数据最重要的数据源之一,自动观测数据的质量控制对农业生产分析以及基础科研数据应用非常重要。针对农业物联网观测的一类非平稳时间序列数据中的数据缺失、野值剔除、感知故障预警和长时间预测等问题,采用光滑弱假设高斯先验,构建了基于高斯过程的自回归模型表征的动态系统,并通过样本集学习,形成能考虑噪声干扰的传感变化规律建模,并可提供预测误差带用于预测数据的不确定性度量。针对原始数据的缺失和野值问题,采用基于高斯过程的短期预测,可补齐缺失数据,利用其不确定性度量可甄别数据野值,进行野值剔除与替换,并在此基础上判断感知故障;给出了基于输入数据不确定性传播的多步迭代预测方法,使长期预测仍可以跟踪农业数据的动态轨迹,并可为其预测值提供不确定性度量;将温室采集的真实传感数据用于分析试验,验证了高斯过程用于服务器端的农业时间序列数据采集质量控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9.
肖光辉 《蔬菜》2021,(9):46-50
为了探索、完善长江中下游地区有机辣椒的栽培技术,克服前人在有机辣椒栽培过程中缺乏轮作机制或轮作周期过短、轮作品种单一的缺陷,经多年研究探索出早熟辣椒、水稻、荸荠轮作有机栽培方法,通过合理的选择轮作作物、采用科学的轮作顺序、选用紫云英进行轮作套种以培肥与改良土壤、选择适合有机栽培的各作物品种以及各种配套的栽培技术措施等,解决了辣椒忌连作而有机栽培又必须在有机种植基地上进行这一难以调和的技术难题,在每个轮作周期内、在同一栽培基地中成功进行有机早熟辣椒、水稻和荸荠的生产,确保了经多周期轮作后早熟辣椒、水稻和荸荠有机栽培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