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97篇
  免费   771篇
  国内免费   388篇
林业   2770篇
农学   1174篇
基础科学   335篇
  391篇
综合类   8187篇
农作物   696篇
水产渔业   549篇
畜牧兽医   2910篇
园艺   2281篇
植物保护   263篇
  2024年   69篇
  2023年   244篇
  2022年   518篇
  2021年   337篇
  2020年   568篇
  2019年   464篇
  2018年   359篇
  2017年   436篇
  2016年   559篇
  2015年   704篇
  2014年   1170篇
  2013年   1224篇
  2012年   1418篇
  2011年   1334篇
  2010年   1122篇
  2009年   1254篇
  2008年   1166篇
  2007年   970篇
  2006年   973篇
  2005年   878篇
  2004年   692篇
  2003年   555篇
  2002年   475篇
  2001年   399篇
  2000年   271篇
  1999年   202篇
  1998年   144篇
  1997年   142篇
  1996年   143篇
  1995年   108篇
  1994年   100篇
  1993年   84篇
  1992年   92篇
  1991年   96篇
  1990年   79篇
  1989年   85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6年   20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7年   4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保险+期货”模式作为一种抵御自然风险和价格风险的新模式,目前在全国23个地区开展了249个试点项目,已发展成为农民增收减损的重要保障。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农户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等因素,伴随着保障率的提升,试点过程中出现了更多的农户不合理施用化肥、农药等一系列道德风险行为。本研究从农户道德风险视角出发,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保险+期货”模式试点前后农户的生产要素投入行为,进行分析评估,发现模式试点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农户存在多施化肥、农药的行为。因此,模式试点过程中很有可能确实存在农户道德风险,这对生产高效性和资源合理配置带来不利影响。在未来“保险+期货”模式发展过程中,在稳定农户收入的同时,也要制定合理负向激励机制,最大程度抵御道德风险,规范农户行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相似文献   
992.
【背景】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大气CO2浓度的升高会影响植物病害的发生,进而影响农业生产。β型碳酸酐酶(β- carbonic anhydrase,βCA)是植物CO2感应和浓缩系统中的重要组成元件,参与拟南芥和烟草的植物免疫过程,但在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等园艺作物中的研究较少。【目的】通过探究番茄SlβCA3在抵御植物病害中的作用及机制,为番茄生产中的抗性调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拟南芥AtβCA氨基酸系列为参考序列,在番茄Sol genomics network 数据库中鉴定到4个SlβCA。进一步以野生型(wild-type,WT)番茄‘Ailsa Craig’(AC)为材料接种丁香假单胞菌番茄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 tomato DC3000,Pst DC3000),利用qRT-PCR技术测定叶片中SlβCA的表达量,筛选出受Pst DC3000诱导表达的基因SlβCA3。在此基础上,以AC为背景,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进行番茄遗传转化,构建SlβCA3稳定过表达植株(OE-SlβCA3)。通过观察OE-SlβCA3植株接种Pst DC3000后的抗性表型,明确SlβCA3在番茄抵御Pst DC3000过程中的作用。为了研究SlβCA3调控植物抗病性的内在机制,比较WT和OE-SlβCA3植株接种Pst DC3000与对照条件下转录组的变化,并利用KEGG数据库对差异基因进行功能分析,推测糖代谢与SlβCA3介导的免疫反应有关。最后,通过测定WT和OE-SlβCA3植株糖代谢及其信号途径相关基因表达量以及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量,对转录组结果进行验证及分析。【结果】OE-SlβCA3植株对Pst DC3000的抗性增强,接种Pst DC3000后,叶片中的细菌生长量、病斑数以及死细胞积累量明显减少。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正常条件下,OE-SlβCA3植株转录谱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接种Pst DC3000后,在WT和OE-SlβCA3植株中检测到2 100个Pst DC3000诱导基因,其中有63.3%的基因在OE-SlβCA3植株中表达量更高。KEGG分析结果显示,依赖于SlβCA3过表达的Pst DC3000诱导基因富集在糖代谢相关路径中,包括淀粉和蔗糖代谢,内质网中的蛋白质加工(糖基化),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真核生物中的核糖体生物合成以及光合作用等路径。糖代谢与糖信号密不可分,qRT-PCR及糖含量测定结果显示,接种Pst DC3000后,OE-SlβCA3植株叶片中糖代谢及其信号传导途径相关基因表达量与葡萄糖、果糖和蔗糖的含量较WT更高。【结论】番茄SlβCA3的过表达增强了植株对Pst DC3000的抗性,该过程可能与糖代谢及其信号通路在植物免疫中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93.
【目的】LmKnickkopf3-5′(LmKnk3-5′)是飞蝗(Locusta migratoria)蜕皮发育中重要的表皮蛋白。本文旨在制备LmKnk3-5′特异抗体并对其进行组织定位,为LmKnk3-5′生物学功能研究提供蛋白水平的证据,同时为进一步深入探究LmKnk3-5′与其他表皮蛋白在飞蝗表皮形成过程中的协同作用打下基础。【方法】首先比对飞蝗Knickkopf(Knk)家族4个基因LmKnkLmKnk2LmKnk3-FLLmKnk3-5′的氨基酸序列,选取LmKnk3-5′的3段特异抗原序列R1、R2和R3,设计包含BamH I、Hind III酶切位点的引物,以LmKnk3-5′全长cDNA为模板,PCR获得LmKnk3-5′的特异抗原片段;然后将特异抗原片段与pET-32a经双酶切、T4连接酶连接、测序验证、成功构建重组质粒后,转入BL21(DE3)表达菌株中,加入IPTG(终浓度0.5 mmol·L-1)低温(16℃)诱导重组蛋白表达,SDS-PAGE检测重组蛋白表达情况;接着扩大培养可在菌体裂解液的上清中表达重组融合蛋白的大肠杆菌,提取蛋白并用Ni-NTA对其进行纯化,之后再用纯化后的重组特异抗原免疫小鼠4次,获得anti-LmKnk3-5′多克隆抗体,ELISA法对其进行效价检测,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其特异性。取飞蝗5龄若虫第8天表皮,制备石蜡切片,通过免疫组化法对LmKnk3-5′蛋白进行组织定位。【结果】通过氨基酸序列比对,选取LmKnk3-5′的特异抗原区域R1、R2和R3,分别包含208、147和131个氨基酸残基,蛋白理论分子量分别为24.0、17.0和14.8 kD。酶切连接后,成功获得 pET-32a-R1、pET-32a-R2 和pET-32a-R3重组质粒。诱导表达检测,发现只有含pET-32a-R2的表达菌在菌体裂解液的上清液中大量表达重组蛋白。将其扩大培养纯化后获得 R2重组融合蛋白,免疫小鼠取抗血清进行效价检测,抗体效价高达1﹕512 000,可满足抗体使用需求。Western blot结果表明,注射dsLmKnk3-5′后飞蝗体壁LmKnk3-5′的蛋白表达显著减少,表明anti-LmKnk3-5′抗体特异性良好。免疫组化试验结果表明,表皮蛋白LmKnk3-5′在飞蝗腹部体壁皮细胞及新表皮中均有分布,特别是新合成的外表皮顶端。【结论】成功获得飞蝗LmKnk3-5′多克隆抗体,证明其特异性良好。LmKnk3-5′在飞蝗腹部体壁新合成的外表皮顶端分布较多。研究结果为飞蝗表皮蛋白LmKnk3-5′功能研究提供了蛋白水平的证据。  相似文献   
994.
995.
为阐明甘加型藏羊(Ovis arise)发情周期下丘脑-垂体-卵巢(hypothalamic-pituitary-ovarian axis, HPO)轴中雌激素受体β(estrogen receptor β,ERβ)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分布,本试验选取健康且在发情周期内的甘加型藏羊32只,运用qRT-PCR、Western blot 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甘加型藏羊发情周期ERβ mRNA及蛋白在HPO轴中的表达和分布差异。结果显示,甘加型藏羊整个发情周期(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及间情期)ERβ mRNA及其蛋白在HPO轴中均有表达和分布。下丘脑中ERβ mRNA及其蛋白在下丘脑中发情前期表达最多,显著高于其他3个时期(P<0.05);垂体中ERβ mRNA及蛋白均在发情前期表达最高,与其他3个时期差异显著(P<0.05);在卵巢中间情期表达最高,显著高于其他3个时期(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ERβ阳性表达主要分布在下丘脑大神经元胞体和轴突中;在垂体中多分布在远侧部及中间部嗜酸性细胞胞浆中,胞核中分布较少;在卵巢中,生长卵泡颗粒细胞胞浆和胞核、卵泡内膜细胞及黄体细胞胞浆中均有分布。ERβ mRNA及其蛋白在甘加型藏羊发情周期HPO轴的差异性表达表明雌激素受体β参与调节甘加型藏羊的生殖生理活动。  相似文献   
996.
以酵母菌为载体,废弃烟叶提取物为还原剂,制备酵母菌载纳米铁(TB–Fe/SC NPs),并探究其去除水中2, 4, 6–三氯酚(2, 4, 6–TCP)的性能。结果表明:负载在酵母菌上的纳米铁为粒径(77.6±16.1) nm的球形颗粒;TB–Fe/SC NPs去除2, 4, 6–TCP主要包括吸附和氧化降解2种途径,符合拟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溶解氧和羟自由基在TB–Fe/SC NPs氧化降解2, 4, 6–TCP中起重要作用;TB–Fe/SC NPs对2, 4, 6–TCP的去除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2, 4, 6–TCP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减少,而反应体系的pH值对TB–Fe/SC NPs去除2, 4, 6–TCP的影响较小;TB–Fe/SC NPs用量为1.0~3.0 g/L时,2, 4, 6–TCP的去除率随TB–Fe/SC NPs用量的增大而增大;Fe3+、Mg2+、Ca2+和SO42–能促进TB–Fe/SC NPs去除2, 4, 6–TCP的反应,HPO42–、HCO3–和腐殖酸则对反应有抑制作用,而K+、NO3–和Cl–对2, 4, 6–TCP的去除影响不明显;TB–Fe/SC NPs能在室温下稳定储存6个月以上,重复使用6次后,2, 4, 6–TCP的去除率由80.54%下降到28.75%;在25 ℃和pH=5.0的条件下,3 g/L TB–Fe/SC NPs对20 mg/L 2, 4, 6–TCP的去除率和去除量分别为(80.54±0.39)%、(5.23±0.03) mg/g。  相似文献   
997.
为培育抗性强、观赏性优良的卷丹百合新种质,采用液体培养基悬滴法测定3个观赏百合品种‘Black stone’‘Tresor’‘Sorbonne’ 的花粉生活力;用蕾期授粉、正常授粉、延迟授粉、切割柱头授粉方式分别与母本卷丹百合进行杂交,对获得的杂交后代进行胚珠培养及增殖扩繁,采用SSR分子标记的方法鉴定杂种的真实性。结果表明:‘Sorbonne’的花粉萌发率总体高于‘Black stone’和‘Tresor’;蕾期授粉的结实率最高,为14.44%;卷丹בBlack stone’ 组合获得蒴果数量最多,共得到了17个蒴果;对杂交蒴果进行胚珠培养,得到9株F1代杂种苗;筛选杂种苗增殖扩繁的较适培养基为MS+30 g/L蔗糖+0. 1 mg/L NAA+1 mg/L 6–BA+8 g/L琼脂;鳞茎膨大生根较适培养基为MS+80 g/L蔗糖+0.1 mg/L NAA+ 0. 05 mg/L 6–BA+0.75 g/L活性炭+6.5 g/L琼脂,最适培养环境为黑暗培养;通过4对引物鉴定证实卷丹בTresor’的2个杂种株系为真实杂种。  相似文献   
998.
明清竹家具是中国传统竹家具发展的高峰期,在当前“以竹代塑”背景下,其优秀的造型艺术,尤其是有别于硬木榫卯结构的结构形式为竹家具的创新设计提供了一定的文化源泉。文章依据组成家具的结构部件是否必要的原则,梳理归纳出明清竹家具结构形式可以分为主体结构形式和辅助结构形式2类。同时,从罗兰·巴尔特符号学“外延/内涵”二元理论出发,论述了明清竹家具主体结构形式符号以外延意义为主、辅助结构形式符号以内涵意义为主,进而总结出主体结构形式符号的外延意义是实用功能性的、辅助结构形式符号的内涵意义是审美装饰性的。对于明清竹家具结构形式符号学视角的考察,一方面丰富了明清竹家具研究的理论系统,另一方面可以为当前竹家具的创新设计提供造型意义传达的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999.
为了探索绿豆中NACs转录因子的特征及功能,研究基于绿豆基因组及转录组数据,鉴定得到59条VrNACs核酸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对其进行核酸结构组成分析、染色体定位分析、进化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绿豆VrNACs均N端保守,C端变异,均匀地分布于绿豆不同染色体上,参与绿豆的生长发育及逆境胁迫响应。本研究初步揭示绿豆VrNAC基因的特征及功能,为绿豆的分子育种奠定基础。绿豆;VrNAC;转录因子;生物信息学分析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研究秦岭山地野生五叶草莓(F. pentaphylla Lonzink.)在关中平原的引种,观测其形态及生理指标的变化,总结引种的可行性。【方法】以野生于太白山的五叶草莓为材料,在关中平原进行引种,观测并比较不同光照条件条件下,其形态、生理及群落盖度等指标的变化,并与及野生地各指标进行比较,以此来对引种结果进行评估。【结果】秦岭野生五叶草莓在关中平原进行引种栽种时,其形态特征变化较大,茎蔓长度、叶片大小、地上部分鲜重、根系长度、群落盖度等指标均有显著提高,但其聚合果发育不完全,花托膨大失败,有性生殖受阻。【结论】秦岭野生五叶草莓在关中平原引种可成活,营养生长旺盛,但生殖生长受阻,可作为一种新型地被植物进行园林栽种,成坪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