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86篇
  免费   207篇
  国内免费   405篇
林业   467篇
农学   549篇
基础科学   64篇
  236篇
综合类   3246篇
农作物   455篇
水产渔业   256篇
畜牧兽医   997篇
园艺   549篇
植物保护   379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12篇
  2022年   142篇
  2021年   135篇
  2020年   151篇
  2019年   195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145篇
  2016年   238篇
  2015年   227篇
  2014年   317篇
  2013年   312篇
  2012年   405篇
  2011年   352篇
  2010年   384篇
  2009年   426篇
  2008年   464篇
  2007年   374篇
  2006年   308篇
  2005年   341篇
  2004年   252篇
  2003年   244篇
  2002年   217篇
  2001年   162篇
  2000年   152篇
  1999年   118篇
  1998年   105篇
  1997年   102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98篇
  1993年   88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5年   4篇
  1973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水牛Sox2基因对体内胚胎的早期发育至关重要,它是重要的多能性干细胞(iPS细胞)标记基因之一,试验通过双酶切重组质粒pMD18-T-Sox2,将水牛Sox2基因定向克隆入原核载体pET-32a(+),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Sox2,然后利用IPTG诱导,获得诱导表达蛋白,并经过SDS-PAGE电泳分析和Wes...  相似文献   
102.
犬为季节性单次发情动物,其发情周期主要受神经内分泌控制,前列腺素及其受体、合酶,雌激素及相关酶、细胞因子均影响犬的发情周期。针对发情周期异常的雌犬,国内外已研发了多种诱导发情的方法,常用的效果较好的激素主要为促性腺激素类、合成雌激素类、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及其激动剂和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相似文献   
103.
本发情程序设计是从生殖激素方面出发,结合生殖道疾病治疗,重点要求诱导发情效果可靠,即发情率、受配率、受胎率、产仔率、成活率达到生产要求.同时注重药品来源方便、性价比合理,使用简捷方便.使用对象明确。  相似文献   
104.
早熟基因转入玉米单倍体诱导系中,实现玉米诱导系的改良,改良后选育出适宜于黑龙江生态区的优良玉米早熟单倍体诱导系,这将对我区实现单倍体选系和提高育种水平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5.
为探索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1(interferon-inducible transmembrane protein 1,IFITM1)对猪源冠状病毒复制的影响,本研究选用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TGEV)高致病毒株及其宿主细胞PK15作为研究对象。正常PK15细胞接种TGEV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感染后不同时间点PK15细胞中一些干扰素刺激基因(interferon-stimulated genes,ISGs)的mRNA表达水平;利用慢病毒表达系统构建稳定表达和稳定干扰IFITM1表达的PK15细胞系。将一段靶向干扰猪源IFITM1的shRNA序列及猪源IFITM1全长,分别插入pLKO.1-EGFP-Puro载体及pLVML-Myc-MCS-IRES-Puro载体中,分别构建出pLKO.1-IFITM1shRNA-EGFP-Puro及pLVML-Myc-IFITM1-IRES-Puro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与慢病毒包装质粒共转染293FT细胞后获得带有目的基因的重组慢病毒,慢病毒侵染PK15细胞后用嘌呤霉素进行筛选,获得稳定表达及稳定干扰IFITM1表达的PK15细胞系,分别命名为PK15-IFITM1及PK15-IFITM1-/-,并分别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IFITM1干扰效率及表达情况;TGEV接种PK15-IFITM1-/-和PK15-IFITM1,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细胞中TGEV的拷贝数。结果显示,PK15细胞接种TGEV后的48 h内,一些ISGs的mRNA水平均有所上升;PK15-IFITM1-/-细胞系的干扰效率为70%,PK15-IFITM1细胞系表达成功;在PK15-IFITM1-/-细胞系中,IFITM1的mRNA水平显著下调,促进了TGEV的复制。反之,在PK15-IFITM1细胞系中,TGEV的复制受到了抑制。但IFITM1的表达或缺失却不影响TGEV对PK15的吸附作用。总之,IFITM1对TGEV有显著的抗病毒作用,IFITM1不影响TGEV对PK15细胞的早期吸附,这为后续IFITM1抗冠状病毒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6.
研究柞蚕热休克蛋白基因在高温胁迫下的表达变化,有助于从分子水平解析柞蚕对高温的应激反应机制。采用RTPCR技术从柞蚕蛹脂肪体组织中克隆了2个热休克蛋白70基因Ap HSP70-1(Gen Bank登录号:KR821069)、Ap HSP70-2(GenBank登录号:KT225460),2个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均为1 905 bp,编码634个氨基酸,蛋白质具有细胞质特征基序,推测为诱导型热休克蛋白,其序列N端为高度保守的ATPase功能域,C端为多肽结合功能域,是差异位点的主要分布区域。Ap HSP70-1和Ap HSP70-2蛋白之间的序列相似度为86.91%,二者与Ap HSC70蛋白序列的相似度分别为71.82%和70.14%。半定量RT-PCR检测显示,高温(43℃)诱导后柞蚕蛹脂肪体组织中Ap HSP70-1、Ap HSP70-2基因的表达量明显升高,而Ap HSC70基因的表达量变化不大;相对于Ap HSP70-2,正常环境下Ap HSP70-1在柞蚕蛹各组织中几乎不表达,但热激后被诱导表达。qRT-PCR检测高温(43℃)诱导处理后柞蚕蛹脂肪体组织中的Ap HSP70-2表达量上调了6.32倍,Ap HSP70-1的表达量上调了4.18倍。推测克隆的2个Ap HSP70基因在柞蚕应对热激胁迫的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7.
以3种不同基因型的羽衣甘蓝品种"皱叶红心"、"白鸥"和"红鸥"为试材,以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分别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6-BA、NAA、IBA激素,筛选不同品种真叶叶片不定芽的诱导频率,同时确定不同材料对除草剂双丙氨膦和抗生素壮观霉素的致死临界质量浓度,为羽衣甘蓝的叶绿体转化研究筛选受体材料。结果表明:影响羽衣甘蓝叶片诱导不定芽因素中,激素质量浓度的影响比品种的影响更大;当诱导培养基中的6-BA质量浓度为1.0mg/L、NAA质量浓度为0.1mg/L时,诱导效果最佳,是3个品种的最适培养基;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3个品种的不定芽诱导率依次为"红鸥"、"白鸥"和"皱叶红心",因此择优利用品种"红鸥"作为后续转基因研究的受体材料;分别利用双丙氨膦和壮观霉素的不同质量浓度梯度进行筛选,研究二者对"红鸥"品种叶片分化的影响,发现双丙氨膦和壮观霉素的最低抑制质量浓度分别为4mg/L和50mg/L。该研究结果对今后利用叶绿体遗传转化技术改良羽衣甘蓝品种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8.
PCR扩增了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异戊烯基焦磷酸异构酶基因(FvIDI)的DNA全长和开放阅读框序列.该基因的ORF全长753 bp,DNA全长923 bp,含有3个内含子和4个外显子,编码250个氨基酸,金针菇异戊烯基焦磷酸异构酶相对分子质量为28450,等电点为5.05.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FvIDI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和不同温度下的表达量,结果显示,FvIDI基因在采收期菌盖中表达量最高,4℃诱导处理2~4 h和37℃诱导处理2~6 h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常规温度21℃处理.  相似文献   
109.
刘坚  闫西平 《北方蚕业》2007,28(2):21-22
用金鹿三眠素在4龄起蚕诱导三眠蚕,通过优化诱导工艺条件,以每头蚕0.1mg,用水稀释2500倍进行添食,效果最好,三眠率100%,全龄经过18d6h,比对照短4d23h,100kg桑产茧量为9.48kg,高于对照2.15kg,茧丝纤度为1.1836~1.2000D。  相似文献   
110.
大量研究表明, 乙烯可激发植物对死体营养型真菌的抗性, 但我们前期研究发现, 乙烯合成前体ACC可提高小豆对活体营养型真菌——锈菌的抗性, 为初步明确其机制, 本研究分析了ACC处理对小豆乙烯合成及信号转导的影响, 结果表明, ACC处理显著提高了乙烯合成基因VaACS1及信号通路关键基因VaEIN2?VaEIN3?VaERF5的表达水平?此外, ACC处理后再接种锈菌, 小豆锈病的发病程度显著降低?对接种锈菌后不同时间VaPR2和VaPR4的表达分析表明, 相比ACC处理后不接种对照, ACC处理后再接种锈菌的处理, 接种后1~5 d这两个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 与水处理不接种锈菌相比, 水处理接种锈菌5~8 d后VaPR2和VaPR4的表达量虽显著上调, 但应答时间较ACC处理滞后, 且总体表达水平低, 表明ACC激活乙烯通路进而诱导防卫反应基因上调表达是其诱导小豆抗锈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