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为证实柞蚕热休克蛋白在柞蚕防御体系中的作用,利用RT-PCR技术在柞蚕5龄幼虫中肠组织克隆了一个热休克蛋白基因Ap HSC70(Gen Bank登录号:KJ437496),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该基因在感染柞蚕微孢子虫的柞蚕中肠中的表达变化。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长1 959 bp,编码652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分子质量为71.49 k D,等电点(p I)为5.38,具有细胞质特征基序,推测为一种组成型热休克蛋白;Ap HSC70与斜纹夜蛾、棉铃虫同源蛋白质的序列相似度最高,分别达96.94%、96.33%。感染柞蚕微孢子虫后0~9 h的柞蚕5龄幼虫中肠组织中,Ap HSC70基因转录水平变化不大,但感染后12 h该基因的转录水平开始升高,至感染后21 h达到最高值。研究结果表明,柞蚕中肠组织的Ap HSC70基因在柞蚕微孢子虫入侵时的表达变化呈现出一定的应激响应,表达量最高可上调近5倍,推测该基因可能参与了柞蚕的免疫防御过程。  相似文献   

2.
野外放养柞蚕常受到高温环境胁迫,研究柞蚕对高温的应激反应和耐受性机制,有利于科学评价柞蚕种质资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调查柞蚕5龄幼虫经39℃、42℃、45℃高温胁迫1~3 h后的热应激行为表现、恢复能力和转室温饲养48 h的死亡率,结果均表现出随温度的升高与胁迫时间的延长,蚕体热激反应加剧、恢复能力降低和死亡率升高的趋势。对3个高温胁迫试验组的柞蚕5龄幼虫,每隔0.5 h取脂肪体提取RNA并逆转录合成c DNA,经qRT-PCR检测热激蛋白基因Ap HSP70与Ap HSP90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高温胁迫后幼虫的Ap HSP70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幼虫(53~777倍),39℃与42℃胁迫试验组幼虫在处理期间该基因的表达均逐步上调至峰值后再下降,其中42℃胁迫试验组幼虫在处理1.5 h时该基因的表达即达到最大值,基因表达量变化差异更为显著,45℃胁迫试验组幼虫在处理初期该基因的表达快速上调后再缓慢下降;高温胁迫后幼虫Ap HSP90基因的表达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幼虫(6~45倍),其中42℃胁迫试验组幼虫在处理2 h时该基因的表达达到最大值,之后迅速下降。研究结果初步揭示Ap HSP70与Ap HSP90基因可能在柞蚕幼虫对高温胁迫的适应性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昆虫蜕皮激素受体和超气门蛋白形成的异源二聚体介导蜕皮激素信号,起始包括转录因子表达在内的蜕皮级联反应,从而使昆虫进入蜕皮和变态等生命过程。克隆了柞蚕的2个蜕皮激素受体相关基因,命名为Ap EcRB1(Gen Bank登录号:KY411159)和Ap USP1(Gen Bank登录号:KY411160)。2个基因的ORF序列全长分别为1 758 bp、1 401 bp,编码585个、466个氨基酸。半定量RT-PCR检测这2个基因除在柞蚕幼虫血淋巴中不表达之外,在其他组织中均有表达,在丝腺和脂肪体中的表达量较高。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2个基因在幼虫蜕皮前及化蛹前后呈现大幅度上调表达的规律。注射20-羟基蜕皮甾酮(20E)诱导启动滞育蛹的发育,结果诱导组的滞育蛹经过17 d羽化,比对照组滞育蛹提早羽化。滞育蛹中2个基因的表达量在注射20E后均明显下降,其中Ap EcRB1在蛹发育后期的12 d内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但羽化前期其表达量急剧上升,蛹发育16 d(羽化前1 d)达到最高;Ap USP1基因的表达量从注射后8 d开始升高,至16 d时达到最高。以上研究结果丰富了柞蚕变态发育过程中蜕皮激素调控作用的分子信息。  相似文献   

4.
昆虫能够将消化吸收的葡萄糖在脂肪体中转化为海藻糖或作为糖原储存,当机体需要能量时,海藻糖再转化为葡萄糖进入糖酵解途径,己糖激酶(hexokinase,HK)是在此转化过程合成中间代谢物葡萄糖-6-磷酸的限速酶。为研究柞蚕蛹解除滞育及发育过程中的糖类代谢规律,克隆了柞蚕2个己糖激酶同工酶基因,分别命名为Ap HK1和Ap HK2(Gen Bank登录号:KY624592,KY624593)。2个基因的ORF全长分别为1 455 bp、1 362 bp,编码484、453个氨基酸。系统进化分析柞蚕HK1和HK2蛋白分布于2个不同的进化分支,不同种类昆虫的同一类型HK具有更高的同源性。柞蚕5龄幼虫各组织中,2个HK基因在脂肪体中的表达水平都较高,Ap HK2在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分布比Ap HK1更广,且在中肠、肌肉内也有较高表达。以一化性柞蚕滞育蛹的脂肪体组织为材料,采用qRT-PCR分析长光照(17 h/d)处理解除柞蚕蛹滞育及蛹发育过程中HK基因的表达规律,结果表明:2个HK基因的表达量在处理后21 d明显升高,其中Ap HK2的表达量升高了3.1倍;化蛹后42 d,Ap HK1的表达量升高了2.8倍,而Ap HK2的表达量无显著变化。同时测定蛹脂肪体中己糖激酶的活性在长光照处理下高于对照组,前期呈现上升趋势,处理后28 d达到最高值,此后逐渐下降并于处理后35 d趋于稳定;测定蛹血淋巴中葡萄糖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这与脂肪体中己糖激酶的活性具有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柞蚕滞育蛹解除滞育及发育过程中己糖激酶基因表达上调,在蛹发育中期己糖激酶酶活力及葡萄糖含量之间呈现出互补关系,即己糖激酶的活性增强,血淋巴中葡萄糖的含量减少。  相似文献   

5.
在昆虫的免疫防御系统中,模式识别受体介导的免疫反应起着主导性作用。采用RACE方法克隆了柞蚕的模式识别受体——β-1,3-葡聚糖识别蛋白的基因ApβGRP(GenBank登录号:JN880424)。序列分析表明:ApβGRP含有1 470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490个氨基酸;ApβGRP属于分泌型蛋白质,N端有17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具有βGRP保守性的糖苷水解酶活性结构域(Glyco_hydro_16)。系统进化分析显示ApβGRP与家蚕的βGRP-3属于同一个分支,序列相似度为71%。利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柞蚕蛹经4种微生物(革兰阳性菌Bacillus subtilis、革兰阴性菌Escherichia coli Top10、病毒Antheraea pernyi nucleopolyhedrovirus、真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W303-1A)诱导处理后,ApβGRP在蛹体表皮、脂肪体和血淋巴中均明显上调表达,但在生殖腺内的表达则无明显变化,该基因在中肠内仅被革兰阳性菌及真菌诱导上调表达,并且该基因对真菌的应答表达最显著,显示ApβGRP经不同微生物诱导后的表达水平以及在蛹体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有明显差异。推测ApβGRP因具有糖苷水解酶活性结构域能水解病原体的多糖,所以可以通过与微生物表面相关分子模式的结合而识别多种微生物,并调控相关的免疫通路,在柞蚕免疫系统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沙葱萤叶甲Galeruca daurica热激蛋白70 (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基因的序列结构及其系统进化关系,本研究通过PCR技术克隆沙葱萤叶甲Hsp70基因cDNA全长序列与基因组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与表达谱分析。结果显示,克隆获得了沙葱萤叶甲2条Hsp70基因GdHsp70-2(GenBank登录号:MZ853083)和GdHsp70-3(Genbank登录号:OK585088),基因全长分别为2 410 bp和2 242 bp,各自编码657和646个氨基酸,均含有3个保守的HSP70家族特征序列,预测蛋白三维结构均由N-端ATPase功能域和C-端底物结合功能域所组成;系统发育分析表明GdHSP70-2,GdHSP70-3分别与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MaltHSC70-1、玉米根萤叶甲(Diabrotica virgifera virgifera) DvirHSP70-2的亲缘关系最近;基因组DNA克隆获得GdHsp70-2的两段内含子序列,GdHsp70-3则不含有内含子;表达谱分析结果表明GdHsp...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利用qPCR技术对热休克同源蛋白(HSC70)、热休克蛋白70.1(HSP70.1)和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基因在乐至黑山羊和藏山羊五个组织样中的表达量进行研究,以探讨热休克蛋白家族70 (HSP70)与山羊生态适应性的关系.结果表明,HSC70mRNA在藏山羊心脏中的表达量是乐至黑山羊中的4.5倍(P<0.05),但在脑垂体中乐至黑山羊的表达量是藏山羊的3.7倍(P<0.05),在卵巢、肝脏和子宫中两品种间无显著差异;HSF1 mRNA在藏山羊卵巢、心脏中的表达量分别是乐至黑山羊的7.9倍和3.1倍(P<0.05),在肝脏和子宫中乐至黑山羊的表达量却分别是藏山羊的6.3倍和10.4倍(P<0.05);HSP70.1 mRNA在乐至黑山羊脑垂体中的表达量是藏山羊的6.8倍(P<0.05).说明HSC70、HSP70.1和HSF1基因的表达与山羊的生活环境及饲养方式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利用qPCR 技术对热休克同源蛋白(HSC70)、热休克蛋白70.1(HSP70.1)和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基因在乐至黑山羊和藏山羊五个组织样中的表达量进行研究,以探讨热休克蛋白家族70(HSP70)与山羊生态适应性的关系。结果表明,HSC70 mRNA在藏山羊心脏中的表达量是乐至黑山羊中的4.5倍(P<0.05),但在脑垂体中乐至黑山羊的表达量是藏山羊的3.7倍(P<0.05),在卵巢、肝脏和子宫中两品种间无显著差异;HSF1 mRNA在藏山羊卵巢、心脏中的表达量分别是乐至黑山羊的7.9倍和3.1倍(P<0.05),在肝脏和子宫中乐至黑山羊的表达量却分别是藏山羊的6.3倍和10.4倍 (P<0.05);HSP70.1 mRNA在乐至黑山羊脑垂体中的表达量是藏山羊的6.8倍 (P<0.05)。说明HSC70、HSP70.1和HSF1基因的表达与山羊的生活环境及饲养方式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前期研究发现,相对于其它组织器官,有一种低分子量热激蛋白在家蚕肾型卵中高量表达,并命名为低分子量热激蛋白HSP20.8。为了进一步阐明家蚕低分子量热激蛋白HSP20.8的基因结构、表达特性及其在家蚕染色体上的分布,根据HSP20.8基因cDNA序列设计特异引物,进行了克隆、表达及荧光原位杂交研究。结果表明,该基因含有1个561碱基对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与cDNA序列比较分析发现该基因无内含子序列。重组蛋白的分子量在20 kD左右。热激蛋白基因HSP20.8在家蚕基因组中为单拷贝基因,其位点在染色体近中部区域。  相似文献   

10.
热激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是生物体应对不良环境胁迫的关键蛋白,HSP90是热激蛋白家族中的重要成员。琥珀蚕(Antheraea assamensis)是一种半驯养的经济昆虫,在生长过程中常受到高低温等不利环境条件的冲击。从琥珀蚕中克隆得到AaHsp90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MK1656641),该序列长2 482 bp,包括126 bp的5′非编码区(5′UTR)和202 bp的3′非编码区(3′UTR),开放阅读框为2 154 bp,编码717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分子质量为824 kD,等电点为500。AaHSP90氨基酸序列含有HSP90家族的5个特征序列及C末端的胞质保守基序MEEVD,氨基酸序列同源比对结果表明其与天蚕和柞蚕的同源序列相似度分别达到981%和990%。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该基因mRNA在琥珀蚕卵、幼虫期各龄及5龄第4天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相对于对照组,在高温胁迫条件下其表达量显著上调,低温刺激条件下其表达则受到抑制。研究表明AaHsp90基因在琥珀蚕对环境温度适应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郝威  何旭玲  徐豫松 《蚕业科学》2010,36(6):921-929
几丁质脱乙酰基酶(CDAs)是调控昆虫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蜕皮生理、组织生长和抗病免疫等的重要酶类。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法克隆了家蚕CDAs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鉴定出BmCDA基因mRNA存在2种剪接体,命名为BmCDA1和BmCDA2,外显子遗漏是这2种剪接体mRNA的主要剪接模式。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BmCDA基因由6个外显子和5个内含子组成;推测BmCDA1和BmCDA2编码氨基酸序列都包含几丁质脱乙酰基结构域、几丁质结合(ChBD)结构域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A类(LDLa)结构域等3个功能域,但二者的ChBD结构域有部分氨基酸残基不同。基于功能域基序和系统进化分析,昆虫CDA蛋白可分成5大类,BmCDA1和BmCDA2属于第1大类,是具有全部3个功能域的典型昆虫CDA蛋白。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BmCDA表达不仅具有发育时期特异性,而且具有组织特异性:在幼虫和蛹蜕皮前后的表达量最高,蜕皮后第2天表达量最低;在幼虫蜕皮时发生激剧变化的表皮、气管和中肠等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变化较小的中部丝腺和脂肪体等组织;BmCDA1主要在表达量高的发育时期和组织中表达,BmCDA2主要在表达量低的组织中表达。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解析昆虫CDAs基因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2.
研究蛋鸭热应激条件下不同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mRNA表达规律,为揭示蛋鸭热应激反应机理提供参考。60只绍兴蛋鸭25℃饲养20d,其中30只进行40℃热应激处理1h,采取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测定不同组织中HSP70mRNA的表达水平。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肝脏、脾脏和胰腺组织HSP70mRNA表达差异不显著,其他6种组织HSP70基因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试验组心脏、腿肌、垂体、下丘脑、胸肌、肾脏中HSP70基因表达量分别高于对照组3.6倍、2.8倍、2.7倍、2.4倍、2.2倍和1.57倍。  相似文献   

13.
野外放养柞蚕经常会受到高温环境胁迫,研究不同柞蚕品种对高温的应激反应和耐受性机制,有利于科学地评价柞蚕种质资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调查5个柞蚕品种或品系5龄幼虫在42℃和45℃胁迫1~4 h后的热应激行为表现、高温胁迫后的恢复能力和胁迫处理后室温饲养48 h的死亡率,结果显示,方山黄和F的耐热性较好、恢复能力较强,高温胁迫后48 h抗大和F的死亡率较低。高温胁迫1 h后分别取2个胁迫试验组5个柞蚕品种5龄幼虫的脂肪体,qRT-PCR检测热激蛋白基因ApHSP70与ApHSP90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胁迫后不同品种ApHSP70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95~1 124倍),以方山黄的胁迫组和对照组表达量最高;42℃胁迫组抗大与9906、45℃胁迫组5204与9906的ApHSP70基因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其余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高温胁迫后不同品种ApHSP90基因的表达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26~460倍),仍以方山黄的胁迫组和对照组表达量最高;42℃对照组方山黄与其他品种ApHSP90的表达水平呈显著差异(P<0.05),而42℃方山黄对照组与抗大胁迫组无显著差异(P>0.05);42℃胁迫组5204与方山黄的ApHSP90基因表达水平呈显著差异(P<0.05),45℃胁迫试验组的抗大与F的ApHSP90基因表达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余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研究结果可为柞蚕种质资源耐高温胁迫能力评价与柞蚕抗逆性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克隆河流型水牛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基因的CDS区序列,构建HSP70原核表达载体,诱导表达HSP70融合蛋白,进一步研究HSP70蛋白对水牛精液抗冻性的影响。以摩拉水牛精子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PCR方法扩增HSP70基因CDS区序列,将PCR产物与pET30a质粒连接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诱导表达HSP70融合蛋白,将获得的表达蛋白作为稀释液组分添加到水牛精液中制作冷冻精液并评定其活力。结果显示,试验成功扩增获得HSP70基因CDS区长为2 155 bp的片段;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分析显示,在70 ku处出现一条明显条带,且表达产物可与相应的抗体发生反应;对添加有HSP70蛋白的水牛冷冻精液活力评定结果显示,终浓度为2、4、8 mg/mL的HSP70能提高冷冻精液活力,且8 mg/mL HSP70组冻精活力最高,但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本试验成功表达了水牛HSP70蛋白,获得了高纯度、有活性的HSP70融合蛋白,外源添加HSP70蛋白可提高水牛冷冻精液的活力,为进一步研究水牛HSP70蛋白的抗冻性保护机理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克隆河流型水牛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基因的CDS区序列,构建HSP70原核表达载体,诱导表达HSP70融合蛋白,进一步研究HSP70蛋白对水牛精液抗冻性的影响。以摩拉水牛精子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PCR方法扩增HSP70基因CDS区序列,将PCR产物与pET30a质粒连接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诱导表达HSP70融合蛋白,将获得的表达蛋白作为稀释液组分添加到水牛精液中制作冷冻精液并评定其活力。结果显示,试验成功扩增获得HSP70基因CDS区长为2 155bp的片段;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分析显示,在70ku处出现一条明显条带,且表达产物可与相应的抗体发生反应;对添加有HSP70蛋白的水牛冷冻精液活力评定结果显示,终浓度为2、4、8mg/mL的HSP70能提高冷冻精液活力,且8mg/mL HSP70组冻精活力最高,但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本试验成功表达了水牛HSP70蛋白,获得了高纯度、有活性的HSP70融合蛋白,外源添加HSP70蛋白可提高水牛冷冻精液的活力,为进一步研究水牛HSP70蛋白的抗冻性保护机理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溶菌酶是昆虫体液免疫的重要抗菌蛋白质,在昆虫抵御外源物质入侵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以柞蚕蛹为材料,采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蛹虫草菌(Cordyceps militaris)、柞蚕微孢子虫(Nosema pernyi)及无菌水为诱导源,测定不同外源物质诱导柞蚕蛹血淋巴对溶壁微球菌(Micrococcus lysodeikticus)的抑制活性,并根据柞蚕溶菌酶基因(GenBank登录号:DQ353869)设计引物,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不同外源物质诱导柞蚕蛹血淋巴中溶菌酶基因的表达变化。4个诱导处理组的柞蚕蛹血淋巴均可以产生抑菌活性,但抑菌效果具有显著差异:诱导后72 h柞蚕蛹血淋巴产生明显抑菌效应,抑菌圈直径由小到大依次为无菌水处理组、蛹虫草菌处理组、柞蚕微孢子虫处理组、大肠杆菌处理组,且雌蛹血淋巴的抑菌活性较强。4个诱导处理组柞蚕蛹血淋巴中溶菌酶基因的表达量在诱导后4~8 h内迅速上调,雌蛹和雄蛹中的表达量分别在诱导后24h、8~12 h达到最大,其中,大肠杆菌诱导溶菌酶基因表达上调迅速,但持续时间短,而蛹虫草菌和柞蚕微孢子虫诱导溶菌酶基因的表达量高。研究结果说明柞蚕的免疫应答时间和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因诱导源而不同,雌雄个体之间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17.
测定了柞蚕吐丝当日至化蛹第 1日不同日龄雌体脂肪体和吐丝期第 5日雄体RNA的含量。雌体RNA的含量随发育日龄的增加而增加 ,吐丝第 5日达到高峰 ,脂肪体RNA的含量为 2 4 1μg/mg,化蛹当日脂肪体RNA的含量开始下降。雄体中的RNA含量甚少。柞蚕体液SDS PAGE分析结果 ,吐丝当日已出现卵黄原蛋白 ,随日龄的增加而增加 ,第 5日达到高峰 ,化蛹当日有所下降 ,这与测定的脂肪体中RNA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Northern印迹分析的结果表明柞蚕雄体中的RNA并非是卵黄原蛋白mRNA ,卵黄原蛋白的表达具有时期特异性和性特异性。证明了柞蚕卵黄原蛋白的合成与家蚕和惜古比天蚕一样 ,从吐丝期到蛹初期的脂肪体卵黄原蛋白mRNA的增加和体液中卵黄原蛋白量的增加的时期一致。  相似文献   

18.
《畜牧与兽医》2017,(1):45-50
旨在构建鸡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表达质粒p ColdⅡ-HSP70,诱导表达、纯化后检测HSP70蛋白的质量。将目的基因扩增后克隆至表达载体p Cold II,构建重组载体p ColdⅡ-HSP70,在2种大肠杆菌菌株(BL21(DE3)和Rosetta(DE3)p Lys S中经IPTG在不同温度与不同浓度条件下诱导表达并纯化。经SEC-FPLC和HPLC进行纯度鉴定,采用鲎试剂检测蛋白内毒素含量(将HSP70蛋白按1 200、600、120倍稀释);Western blot及质谱方法检测蛋白分子量。结果显示:酶切和测序结果均证实HSP70表达载体构建正确,可诱导表达。经IPTG诱导表达后确定BL21(DE3)在37℃条件下表达蛋白效果最佳,经检测HSP70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1 988.04,蛋白纯度大于90%,内毒素小于500 Eu/mg。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大骨鸡HSP70基因的表达载体,获得了纯化的HSP70蛋白,为进一步研究HSP70在热应激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选择超数排卵后怀孕昆明小鼠75只,以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后的胚胎发育阶段为标准,分别在合子、2细胞、4细胞、8~16细胞和囊胚期对孕鼠进行了37℃、39℃、41℃和43℃热应激4 h。热应激后取胚,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检验胚胎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诱导表达。结果表明,HSP70在4细胞以上胚胎内呈阳性表达,相对高温时其表达量增加,囊胚时最显著。可见,附植前早期胚胎HSP70的热诱导表达与细胞期和温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方法,测定了HSP70蛋白在意大利蝗卵子发生期的表达定位及33~42℃高温处理对其相对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卵黄发生前期,卵母细胞和滤泡细胞均表达HSP70蛋白,而在卵黄发生期和卵黄发生后期,HSP70蛋白阳性表达位于滤泡细胞;2)在33~42℃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意大利蝗卵子发生期HSP70蛋白相对表达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其中36℃处理组HSP70蛋白相对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27℃对照组(P0.05);42℃处理组HSP70蛋白相对表达量最低,但与27℃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短时高温处理对意大利蝗卵子发生期HSP70蛋白相对表达量有显著影响,推测HSP70蛋白的表达在意大利蝗抵抗短时高温胁迫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