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4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2篇
  16篇
综合类   166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22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39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71.
蕹菜为试材,采用盆栽法,研究了不同用量的醌氢醌对蕹菜根系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醌氢醌使蕹菜根系活力、根系呼吸强度、根Na+-K+-ATP酶活力提高;蕹菜根系活性的增强,是蕹菜产量提高的生理基础之一,醌氢醌用量以40mgkg-1土为宜。  相似文献   
372.
为探明蕹菜高产、优质的合理氮肥施用量,采用盆栽试验与^15N标记示踪技术,分析了氮肥施用量与蕹菜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将每1kg的氮肥施用量x(g)与每盆的产量y(g)拟合成回归方程为y=14.81+1208.60x-2959.52x^2(F=46.85),表明产量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每1kg土的合理氮肥施用量为0.140-0.170g;氮肥利用率y(%)和每1k土氮肥用量x(g)之间的一元一次方程为:y=48.93x+45.88(r=0.984).适宜的氮肥用量能提高可食部分维生素C,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降低蕹菜可食部分硝酸盐含量.  相似文献   
373.
 本文报道柱隔孢属3个国内新记录种:蕹菜柱隔孢Ramularia ipomoeae F.L.Stevens,白头翁柱隔孢R.pulsatillae Hollos,千里光柱隔孢R.senecionis(B.etBr.) Sacc.,标本保藏于云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研究室真菌标本室(MHYAU).  相似文献   
374.
导读:根据田间试验表现,并结合生产应用效果,从品种选择、茬口安排、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出赣南叶菜类一年多茬及蕹菜—苦瓜套种等高效种植模式,通过分析其经济效益,建议可根据市场行情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375.
为了研究盛夏高温季节短期淹水栽培后断水降渍对土壤性质的影响,以蕹菜(Ipomoea aquatica Forsk)为试验材料,在盐渍化处理的封底栽培桶中开展为期40 d的淹水栽培试验,然后32 d断水降渍,探究其对0~40 cm各土层的EC值、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盛夏高温季节短期淹水后断水降渍,结合种植速生性蕹菜,可明显降低盐渍化土壤表层盐分浓度并使0~40 cm各土层养分趋于均衡,认为通过短期淹水使盐分下渗,结合种植速生性水生蔬菜的吸收转移,可有效缓解因超量使用化肥而致的设施土壤盐渍化。  相似文献   
376.
为了探究溴氰菊酯乳油液滴在蕹菜Ipomoea aquatica Forsk叶片表面的叠加凝并行为及其动态接触角变化规律,采用纤维细度分析仪和光学接触角测量仪,观测蕹菜各分割部分的叶面形貌特征,测定了25 mg/L溴氰菊酯乳油的表面张力、液滴叠加凝并前后动态接触角及铺展直径等润湿参数,并依据幂次法则对液滴叠加铺展驱动力成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5 mg/L溴氰菊酯乳油的表面张力为29.02 mN/m;当垂直方向碰撞速率为0.082 6 m/s时,蕹菜叶面5 μL等体积液滴会以2种方式发生叠加凝并,即滚入底部吸入凝并和直接顶部吸入凝并,两种方式从叠加开始至凝并形成新液滴的时间分别为0.035 2 s和0.025 1 s;前者凝并成新液滴后接触角减小12.9%,而后者的接触角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最大增幅达27.4%;两种方式叠加凝并形成新液滴的铺展直径随时间的变化分别呈线性关系和符合幂函数关系 (幂值α < 0.1),据此推测前者(滚入底部吸入凝并方式)是完全由表面张力梯度导致的超铺展行为,后者(直接顶部吸入凝并方式)是由动态表面张力主导驱动的铺展行为,前者药液在蕹菜叶片表面的铺展效果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377.
蕹菜口感脆嫩,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高,深受人们喜爱。该文主要从品种选择、环境要求、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方面介绍了山东德州地区蕹菜的旱地栽培技术,旨在提高德州地区的蕹菜种植管理水平,提高蕹菜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378.
蕹菜是旋花科蔓生蔬菜,露地栽培一般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5月上市.江西省永丰县佐龙、八江等乡镇利用菱镁大棚保温栽培早春蕹菜,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79.
不同喷施浓度及喷施次数对蕹菜产量及茎叶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0.05%及0.1%硫酸锌均能提高蕹菜的产量,但以0.05%的处理对产量的提高作用最明显,浓度超过0.1%时,对蕹菜生长有抑制作用;提高喷锌浓度,锌含量的增加为叶片大于茎:喷施1~2次,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喷施次数超过2次反而减产:随着喷施次数的增加,蕹菜锌含量也增加.  相似文献   
380.
【目的】探究截段小麦秸秆高量还田的腐解效应。【方法】利用设施水生蔬菜田的高温高湿加有氧发酵环境促进秸秆腐解的原理,采用37.50 t/hm~2和22.50 t/hm~2的高量覆盖10 cm短规格小麦秸秆,淹水栽培蕹菜(Ipomoea aquatica Forsk.),测定土表水层电导率及氧化还原电位、小麦秸秆腐解率、蕹菜产量、蕹菜植株品质及土壤性质等指标。【结果】处理土表水层电导率均表现为前期迅速上升,37.50 t/hm~2与22.50 t/hm~2处理分别于第5 d和第2 d达最大值1 653 μs/cm和2 220 μs/cm,土表水层氧化还原电位则表现为前期快速下降,分别于第3 d和第8 d达到最低值-198 mV和-212 mV。经182 d腐解,37.50 t/hm~2与22.50 t/hm~2覆盖量的腐解率分别为63.91%、91.00%。22.50 t/hm~2处理较不覆盖小麦秸秆(对照)增产5%,且化肥减施14.30%,达到减化肥增产的效果。37.50 t/hm~2处理土壤硝态氮降幅最大、达43.69%,且两个处理均能显著补充土壤中的P、K元素,能有效改良土壤性质。【结论】高量小麦秸秆截段还田,不仅能提高作物产量,还能补充土壤中磷、钾元素,减少化肥的施用,同时能有效缓解土壤盐渍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