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21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2篇
  3篇
综合类   161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44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91.
目的建立羊角子草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并分析该类成分在羊角子草不同部位的分布情况。方法用超声法提取羊角子草中总黄酮;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于508 nm处测定总黄酮的含量。结果总黄酮在22.78~113.88μg.mL-1浓度范围内与吸光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羊角子草中总黄酮的含量为:根0.28%,茎0.77%,叶1.60%,花1.06%,果实0.49%,平均回收率为98.62%,RSD为1.58%(n=9)。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羊角子草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92.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对苦苣菜总黄酮提取效果的影响,寻求苦苣菜总黄酮提取最佳工艺,并进一步建立总黄酮中芦丁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方法.结果表明,料液比对总黄酮提取量有显著影响,总黄酮提取量也受到提取温度和乙醇浓度的影响.最佳提取工艺:30%乙醇作为溶剂,提取温度80℃,料液比1:20,提取时间2 h,此条件下总黄酮提取量达6.065 mg/mL.HPLC法测定黄酮中芦丁含量结果表明,在0.025~0.075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n=5),平均回收率为97.98%,RSD为2.53%.HPLC法简便快捷、灵敏,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苦苣菜中芦丁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93.
槐花中芦丁的正交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芦丁的紫外最大吸收波长510nm为指标,进行正交试验设计,筛选出从槐花中提取芦丁的最佳工艺参数,将芦丁用超氧负离子自由基清除法进行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醇提法提取工艺最为理想,其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80%、乙醇用量100mL、振荡温度45℃,该工艺提取出的芦丁含量最高可达11.6%;芦丁对超氧负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作用呈量效关系,清除作用的IC50值为:0.0305g/L,存在显著性差异(t=2.93,P<0.05)。  相似文献   
94.
苦荞种子萌发过程芦丁降解酶的代谢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等吸收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苦荞萌发过程中芦丁降解酶的活性,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活性染色分析苦荞粉和萌发过程芦丁降解酶的同工酶谱,并对萌发过程黄酮质量分数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芦丁降解酶PAGE分析方法可以用于该酶的同工酶分析,苦荞种子中芦丁降解酶有4种同工酶。活性及同工酶电泳分析显示芦丁降解酶在种胚和内种皮中均有分布,胚中芦丁降解酶活性在籽粒萌发3 d内无明显变化,在萌发第4天开始迅速下降,至胚为子叶完全吸收后活性消失,而内种皮中芦丁降解酶在萌发过程中一直保持较高活性。整个萌发过程总黄酮呈上升趋势。推测芦丁降解酶在种子的萌发期并无新的合成。  相似文献   
95.
[目的]充分利用蓝莓叶资源,研究蓝莓叶内药效活性物质芦丁的含量,建立一种检测蓝莓叶内芦丁含量的方法。[方法]采集裁剪后的蓝莓叶经清洗、水分晾干、低温预冷冻、真空冷冻干燥、甲醇回流提取、过滤、甲醇定容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芦丁含量,色谱柱为Diamonsil RP-18e(250 mm×4.0 mm,5μm),以乙腈-四氢呋喃磷酸水溶液(四氢呋喃/磷酸水溶液的体积比为5∶95,pH 3.0)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350 nm,进样量20μL。[结果]10个品种的蓝莓裁剪叶内芦丁的平均含量为11.52 mg/g,其中芦丁含量最高的品种蓝雨为12.837 mg/g,芦丁含量最低的品种芭尔德温为10.600 mg/g。芦丁量在0.402 8~4.028 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芦丁平均回收率为98.41%,RSD为1.59%。[结论]裁剪后的蓝莓叶内芦丁含量丰富,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精密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蓝莓叶内芦丁的含量检测。  相似文献   
96.
通过不同取材,研究了红色、金黄色、白色和粉红色玫瑰花花瓣、花蕊、花萼和叶片清除DPPH能力,结果表明,红色和金黄色玫瑰花瓣对DPPH清除能力比白色和粉红色强;四种玫瑰花花蕊都有较强的DPPH清除能力,且无显著差异;粉红色和金黄色玫瑰花花萼具有较强的DPPH清除能力;在较高的浓度下四种玫瑰花的叶片同样有较强的DPPH清除能力.在实验条件下,红色、金黄色花瓣以及不同花蕊50%DPPH清除率(rs50)都小于芦丁的rs50.  相似文献   
97.
竹类黄酮化合物总量及芦丁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研究了竹叶黄酮化合物的提取和总黄酮量的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10种竹子的叶,枝中的芦丁含量,用C-18反相色谱柱,以甲醇-水-磷酸体系为流动相,对竹叶的甲醇提取物进行了色谱分析,采用外标法测定了各样品中芦丁的含量,讨论了芦丁在竹叶,竹枝中的含量变化及其在总黄酮中所占的比例。  相似文献   
98.
制备浆果粉末产品是延长其货架期的有效手段。为降低干燥过程能耗和保留产品营养成分,该研究以平均含水率(87.03±1.26)%的新鲜红肉火龙果果浆为原料,采用冷冻干燥和喷雾干燥两种方法制备了火龙果粉末。以残余湿含量、色泽和典型生物活性成分甜菜红素、芦丁和总酚保留率为指标对产品质量进行了评价。用质量比为3%(w/w)的分离乳清蛋白和2.5%(w/w)的果胶为添加剂制备了未发泡和发泡2种样品,进行了传统和微波冷冻干燥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石英底盘,在30℃、20 Pa下,发泡样品比未发泡样品冷冻干燥时间缩短了39.06%;施加1 W微波功率时,未发泡和发泡样品微波冷冻干燥时间比无微波时分别缩短了18.75%和12.82%。用碳化硅底盘替代石英底盘,在30℃、20 Pa和1 W下,发泡样品微波冷冻干燥时间比未发泡和发泡样品传统无微波冷冻干燥分别缩短了65.62%和43.59%。分别以5.5%(w/w)的分离乳清蛋白和15.6%(w/w)的麦芽糊精为添加剂,进行了喷雾干燥试验。工艺参数为进风温度150℃、出风温度85℃、进料速度28 mL/min。冷冻干燥产品的甜菜红素、芦丁和总酚保留率分别在72...  相似文献   
99.
利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透射光谱收集了19批不同产地银杏叶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图,运用OPUS 6.5分析软件对其进行一阶导数和多元散射校正预处理。在7 500~6 099 cm-1和5 450~4 249 cm-1范围内,因子数选择7,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对芦丁的含量进行了快速定量测定,根据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的芦丁含量结果,建立了银杏叶中芦丁含量的定量数学模型。近红外模型预测结果与色谱检测结果相吻合,模型均方差为0.194,预测集的平均回收率为98.40%。本方法快速、简便,可应用于银杏叶药材的质量控制和大批量产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0.
为建立HPLC方法同步测定四味穿心莲散中绿原酸和芦丁的方法,本实验以甲醇为提取溶剂,乙腈-0.1%磷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C18色谱柱分离,355 nm波长检测。结果显示:绿原酸、芦丁浓度在0.1 ~ 0.9 mg/L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41%、98.12%|重复性良好,相对标准偏差<1%。可见本方法适用于四味穿心莲复方中绿原酸和芦丁含量测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四味穿心莲散|绿原酸|芦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