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98篇
  免费   386篇
  国内免费   767篇
林业   434篇
农学   677篇
基础科学   1326篇
  537篇
综合类   5522篇
农作物   478篇
水产渔业   601篇
畜牧兽医   6745篇
园艺   558篇
植物保护   373篇
  2024年   126篇
  2023年   358篇
  2022年   418篇
  2021年   423篇
  2020年   427篇
  2019年   535篇
  2018年   254篇
  2017年   472篇
  2016年   507篇
  2015年   527篇
  2014年   789篇
  2013年   732篇
  2012年   1043篇
  2011年   1063篇
  2010年   932篇
  2009年   1032篇
  2008年   1154篇
  2007年   985篇
  2006年   746篇
  2005年   679篇
  2004年   533篇
  2003年   552篇
  2002年   479篇
  2001年   384篇
  2000年   312篇
  1999年   241篇
  1998年   257篇
  1997年   177篇
  1996年   152篇
  1995年   179篇
  1994年   158篇
  1993年   102篇
  1992年   116篇
  1991年   118篇
  1990年   109篇
  1989年   92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目的]对野生食用菌进行分子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为其进一步液体深层发酵培养和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rDNA ITS序列分析方法对一野生菌进行分子鉴定,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该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结果]由新鲜子实体分离得到的纯菌株为Paxillus ammoniavirescens,其菌丝体生长的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蛋白胨,最适培养温度为25℃,最适pH为4.5。[结论]卷边网褶菌菌丝体液体培养的最佳配方为:可溶性淀粉20 g,蛋白胨2 g,KH_2PO_4 3.0 g,MgSO_4 4.5 g,水1 L。按此配方培养,可获得平均干质量为80 mg的菌丝体,明显高于其他配方。  相似文献   
12.
为了确定引起鸡急性死亡的病原菌,从临床病死鸡体内分离到的一株病原菌,并命名为QHP-1,采用分离培养、纯培养、形态观察、生化试验等鉴定方法,初步鉴定为多杀性巴氏杆菌。经过Kmt1基因序列分析发现,临床分离菌株QHP-1与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同源性为100%。动物回归试验表明,分离的QHP-1株有强的致病性。耐药性分析结果:分离菌株QHP-1对头孢克肟、头孢曲松、强力霉素、恩诺沙星4种药物高度敏感;对氟苯尼考、庆大霉素、阿米卡星3种药物中度敏感;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四环素等5种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13.
从河南、湖北等7个省份的323份疑似副猪嗜血杆菌(HPS)典型病料中分离获得HPS菌104株。对这些分离菌株进行了16s RNA鉴定,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观察了这些菌株对1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用ERIC-PCR方法对分离菌进行了基因分型。结果表明:所有菌株都对痢菌净和沃尼妙林敏感,对复方磺胺-5-甲氧嘧啶钠、四环素、环丙沙星、林可霉素、卡那霉素、甲砜霉素、红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噻呋和头孢喹肟的耐药率分别为93.3%、51.9%、51.0%、26.0%、10.6%、13.5%、37.5%、39.4%、5.8%和1.9%;大多数菌株耐2~5种抗生素,所占比例达到69.2%;在104株分离株中有99株可以进行ERIC-PCR分型,按80%的相似性可分为18个ERIC-PCR谱型;包含菌株最多的谱型为型,有25株;其次依次为Ⅵ、Ⅷ、Ⅸ、Ⅶ型,分别有18、13、13、9株;除耐林可霉素的菌株较均匀地分布于12个ERIC-PCR型外,耐其它5种药物的菌株大多集中分布于2~3个ERIC-PCR型中。  相似文献   
14.
猪伪狂犬病是由猪伪狂犬病毒(porcine 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自2011年底以来,PRV发生了变异,传统的PRV弱毒疫苗已不能对PRV变异株提供完全保护,这给我国PR防控带来了巨大挑战。为了解安徽省PRV流行特征及其主要毒力基因遗传变异情况。利用PCR技术、细胞接种试验、电子显微镜观察、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及兔体接种试验等方法,对安徽省临诊病例中疑似PRV感染的病猪进行病原检测及PRV分离鉴定,并通过设计6对特异性引物对PRV分离株主要毒力基因(gEgITKgBgCgD)进行克隆及测序分析。2016—2018年安徽省临诊病例中共分离鉴定15株PRV;PRV分离株主要毒力基因序列均与2011年后国内PRV变异株同源性较高;与2011年前国内PRV经典株序列比对,PRV分离株gEgBgCgD基因存在多个位点的一致性替换、插入或缺失,且gEgC基因多位点突变位于其重要的抗原表位区。本研究分离的15株PRV均为变异株,变异株已成为安徽省主要的流行毒株。15株PRV分离株的gITK基因序列较为保守,而gE、gC蛋白抗原表位区域氨基酸的突变可能导致其毒力及抗原性发生改变。部分PRV分离株与邻近地区PRV序列同源性均为100%,可能与频繁跨省调运生猪、跨区引种等原因有关。  相似文献   
15.
《畜牧与兽医》2017,(6):125-129
对江苏省某养殖场患病鲤鱼进行病毒分离及鉴定。现场采样发现,发病鱼体表黏液增多,眼球凹陷,背鳍和鳃部溃烂。剖检后见肝脏、肾脏、胆囊肿大,肠充血。取病鱼组织匀浆上清接种CCB细胞,14 d后可观察到细胞变圆、脱落、空泡化等典型的细胞病变。采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推荐的锦鲤疱疹病毒(KHV)检测引物进行PCR扩增,鳃和肠均能扩增出预期大小的特异性产物。序列分析显示,扩增序列与KHV-J毒株胸苷激酶(TK)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100%。根据TK基因序列建立系统进化树,证实该毒株为KHV亚洲型毒株,命名为KHVGY1506株。  相似文献   
16.
杨志伟 《兽医导刊》2020,(4):125-125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流行于猪群的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该病可以影响养猪生产的各个阶段,临床上以猪的纤维素性多发性浆膜炎、心包炎、关节炎、脑膜炎为特征。该项技术对副猪嗜血杆菌病的临床研究,并对我们地区病原菌株的分离鉴定、血清和基因分型,选择相对应的疫苗和药物进行对比试验确定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用胰蛋白酶处理发病鸡的粪便和肠内容物,接种Marc145细胞,盲传数代后,从山东不同地区发生流行性腹泻的鸡群中分离到轮状病毒,并对分离的轮状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和理化特性进行了部分研究。结果表明病毒粒子的形态呈车轮状、大小为70-80nm;其病毒基因组的电泳图谱为5:1:3:2;病毒在Marc145细胞上传到第9代时的TCID50为10^-4.62/0.1mL;该分离株病毒对氯仿、乙醚有抵抗力;对pH3.0处理60min稳定;50℃ 30min能使其感染力下降10^2;1mol/L MgCl2不能增强其对50℃ 60min的抵抗力。动物回归试验中接种两周龄SPF鸡,24h后陆续发病,表现为持续性水样腹泻,与自然发病相同;剖检可见病鸡脱水、小肠内有大量的液体和气泡、肠粘膜变薄;组织学变化为肠绒毛上皮坏死、脱落,绒毛平均长度减少而隐窝深度增加,固有层中淋巴细胞浸润。其临床症状及病理组织学变化与自然发病相同。因此确定发生在山东鸡流行件腹泻的病原为轮状病毒.  相似文献   
18.
捕食线虫性真菌的分离培养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自然界中的捕食线虫性真菌进行了分离和种属区分,并对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从土壤、粪便等材料中获得了2类活性较强的捕食线虫性菌株:即套捕型(hooping)捕食线虫性真菌和粘捕型(sticking)捕食线虫性真菌。主要的代表种类有3种。这些捕食线虫性真菌在捕食性结构分生孢子形态及某些生物学特性上有一定差异。套捕型捕食线虫性真菌代表种为少孢节丛孢菌(Arthrobotrys oligospara)和梨形指环菌(Dactylaria pyriformis),它们以菌环、菌网作为捕食性结构(器官),以套捕方式杀灭线虫幼虫。梨形指环菌可产生多量厚垣孢子(chlamyalospore)。粘捕型捕食线虫性真菌代表种为纺锤隔指孢菌(Dactylella ellipsospora)。可形成菌结捕食线虫性结构,以粘捕的方式杀灭线虫幼虫。结果表明:捕食线虫性真菌在土壤和家畜粪便中的分离率是40.41%;此类菌适合于生存在阴暗、潮湿、富含腐植质的环境中。在温暖季节时,采用0.4g/L玉米粉琼脂培养基(CMA)易于对其进行分离培养。  相似文献   
19.
从腹泻金黄地鼠中分离到 3株细菌 ,经染色镜检、生化反应鉴定和动物试验确证 :该菌为大肠杆菌。该试验为地鼠大肠杆菌的防制提供了流行病学资料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猎豹与虎猫杯状病毒的分离及其超变区基因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F81细胞从上海某动物园患口腔溃疡的猎豹和虎的唾液病料中分离获得两株杯状病毒,经形态学、理化学、生物学鉴定和病毒核酸超变区基因RT-PCR扩增与序列测定证明两株病毒均为猫杯状病毒(FCV),分别命名为FCV/cheetah/Shanghai/02/2002与FCV/tiger/Shanghai/03/2002。人工感染猫可引起体温升高,口腔溃疡,食欲下降等症状。两株病毒的超变区序列520bp长片段问的同源性为99.2%,与国内桂林虎分离株(TFCV9710)的同源性为74.0%,与国外分离株的总体同源性为58.1%,说明不同宿主或同种不同个体间杯状病毒分离株超变区核酸差异十分显著,符合猫杯状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