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5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67篇
林业   24篇
农学   34篇
基础科学   8篇
  24篇
综合类   343篇
农作物   25篇
水产渔业   58篇
畜牧兽医   354篇
园艺   22篇
植物保护   67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61.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用于乙酰甲喹及其6种主要代谢物的检测。将65只健康白羽鸡分为两组,10只为空白对照组,其余为试验组。试验组施以20mg/kgb.w.灌胃乙酰甲喹悬浊液,1d2次,连续3d。在给药结束后2、4、6、12、16、24、30、36、48、72、120h分别宰杀5只鸡,采集血液和可食性组织(肌肉、肝脏、肾脏和皮脂)样品。结果表明:乙酰甲喹原药在组织和血浆中迅速消除;乙酰甲喹的代谢物广泛存在于鸡的可食性组织和血浆中;代谢物的残留消除过程较为复杂,代谢物在肌肉和肝脏中残留量较多,在皮脂中残留时间最长。研究结果将有助干榍示7.酷甲喹存鸡体内的砖留消除期,律.  相似文献   
62.
模拟水产养殖实际,每天以剂量为50μg/g(鱼体重)的恩诺沙星分别给吉富罗非鱼、中国对虾投喂药饵,周期为7d,研究恩诺沙星在罗非鱼和对虾体内的残留与代谢规律,制定停药期。实验结果发现,恩诺沙星在鱼、虾体内均代谢为环丙沙星。在停药的"零"时,鱼肌肉、肝脏和血液中恩诺沙星的含量分别为(3 61±1 02)μg/g、(5 96±2 12)μg/g、(1 25±0 23)μg/mL,消除半衰期分别为15 61,16 83,17 19h。鱼肌肉中代谢物环丙沙星的最高含量为(0 22±0 06)μg/g,消除半衰期67 3h;中国对虾体内恩诺沙星与环丙沙星的最高含量分别为(1 68±0 41)μg/g、(0 066±0 03)μg/g,消除半衰期分别为27 9,33 6h。在本实验条件下,建议罗非鱼的停药期为22d,中国对虾为12d。  相似文献   
63.
采用自育高效授粉树的花粉,在富士、金帅、嘎啦苹果铃铛花期时进行授粉,自授粉后20天的幼果开始间隔20天连续采样,对果实抗坏血酸(AsA)代谢中关键酶抗坏血酸氧化酶(AAO)、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L -半乳糖-1,4-内酯脱氢酶(GalLDH)、L -半乳糖脱氢酶( GalDH),以及 AsA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苹果果实 AsA 的迅速积累期主要为授粉后40~60天期间,用高效授粉树花粉授粉的果实,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L -半乳糖内酯脱氢酶的活性均比对照果实有明显的提高,对于 L-半乳糖脱氢酶,虽然该酶在授粉果实内活性较对照果实有所提高,但其在整个生长发育时期活性比较低;对于处理果实,其还原酶 MDHAR和 DHAR的活性提高,而氧化酶 AAO和 APX的活性却较对照果实降低,但总体活性水平差异不显著。AAO,APX,MDHAR,DHAR 4个酶均在果实发育初期存在较高的活性,以后逐渐降低并维持在稳定的水平,后期活性不高。这表明经高效授粉树授粉处理的果实主要是通过提高果实内 AsA 合成酶的活性来提高果实内 AsA的含量。  相似文献   
64.
呋喃它酮代谢物人工抗原的合成及抗体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高灵敏度的呋喃它酮酶联免疫检测方法.【方法】以戊二醛法将呋喃它酮代谢物5-甲基吗啉-3-氨基-2-唑烷基酮(AMOZ)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卵清白蛋白(OVA)偶联,再由NaBH4还原西佛碱得到结构稳定的免疫原AMOZ-BSA和AMOZ-OVA;用对醛基苯甲酸(CPA)对AMOZ进行衍生化,得到衍生物CPAMOZ,由质谱鉴定,经N-羟基琥珀酰亚胺活化酯法将CPAMOZ与BSA和OVA偶联得到免疫原CPAMOZ-BSA和包被原CPAMOZ-OVA.经紫外扫描鉴定表明人工抗原合成成功.免疫Balb/c小鼠,ic-ELISA方法测定鼠血清多克隆抗体对AMOZ和NPAMOZ的特异性.【结果和结论】结果显示CPAMOZ-BSA免疫制备的抗体对NPAMOZ有良好的特异性.抗体效价为1∶32×104,对NPAMOZ的半抑制质量浓度为4.53 ng·mL-1;抗血清与CPAMOZ、AMOZ及呋喃它酮的交叉反应率为78.6%、1.5%及4.6%;与其他3种硝基呋喃类原药及其代谢物对硝基苯甲醛、对醛基苯甲酸等结构相似物的交叉反应均小于0.01%.  相似文献   
65.
利用固定波长荧光分光光度法(Fixed-wavelength fluorescence,简称FF法)研究了苯并(a)芘暴露下罗非鱼胆汁代谢物的动态变化。在试验中首先优化了FF法测定罗非鱼胆汁代谢物的稀释倍数,将罗非鱼胆汁分别稀释1000、2000、4000、8000倍,在激发/散发波长380 nm/430 nm测定荧光强度。结果显示2000倍左右的稀释较为合理,结合其他研究,试验最终采用1600倍的稀释倍数。在此基础上利用优化后的FF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BaP(0.1、1、10、50μg·L-1)暴露下罗非鱼胆汁代谢物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0.1μg·L-1浓度组的BaP代谢物随时间变化无明显波动,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其他3个剂量组从2 h起就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3个试验组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胆汁中BaP代谢物随浓度升高不断升高,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表明鱼体内胆汁代谢物可用来反映周围水环境中BaP的污染情况。这为将FF法应用于环境中BaP的生物监测,使胆汁代谢物成为BaP环境监测的有效生物标志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6.
夏雨 《农家致富》2000,(5):52-52
如果手指或脚趾患了甲沟炎,可找一个新鲜猪胆,倒去部分胆汁后套在病指(趾)上。用胶布扎紧(不要扎得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不让胆汁流出,半小时内可止痛,5天左右肿胀可消。一般3天左右换一个猪胆。  相似文献   
67.
采用MaxsignalTM AOZ快速检测试剂盒检测水产品中呋喃唑酮代谢物。通过对精密度、回收率和检测限等项目的测定,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呋喃唑酮代谢物标准液在0.05ng/mL~4.5n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微孔板孔间变异系数为3.2%~7.7%。样品批内变异系数为5.2%~8.4%,批间变异系数为6.3%~8.9%,平均回收率为94.5%~98.4%。试剂盒的理论检测下限为0.05μg/Kg。该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适用于水产品中呋喃唑酮代谢物残留的检测。  相似文献   
68.
<正>为了进一步验证中草药的抑菌和杀菌作用,为开发绿色药品提供依据,在实验室通过大黄、黄芩、黄柏、大青叶、西红柿汁、羊胆汁对大肠杆菌等几种病原菌进行了药敏试验,现将试验过程及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用菌种大肠杆菌、金黄色葡  相似文献   
69.
胫骨软骨发育不良(TD)是家禽常见的与生长板有关的软骨内钙化缺陷,最常见于快速生长的肉鸡。患鸡因破行而被淘汰或因不能采食饮水而虚脱致死,使出栏率和肉品等级降低,屠宰残品率增加,给养禽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影响TD的因素包括遗传、环境和营养因素等。日粮中的各种霉菌毒素、某些氨基酸、杀霉菌剂和电解质平衡等均能诱导或制约TD的发生。最近的研究指出,维生素D3及其代谢物与TD密切相关。本文将集中阐述维生素D3及其代谢物对TD发生的影响,探讨TD的发病机制和预防措施。1 维生素D3及其代谢物在家禽骨生理中…  相似文献   
70.
牛黄是产于牛体胆囊内的名贵中药材。价格昂贵,市场紧缺,自然生长非常稀少。为解决天然牛黄不足,我们运用其自然形成的机理,利用外科手段给牛体胆中植入塑料网架作核心,再注入经胆汁驯化培养的大肠杆菌。由于菌种在胆汁中的繁殖和作用使胆汁中的胆红素、胆酸盐等有形成份沉积在粗糙的核体表面,就形成了培植牛黄。其药效和成份与天然牛黄相同。从1994年科技局立项至今,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亲自主持为我县累计培植800多例,以平均25.3g的牛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