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2篇
畜牧兽医   1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家禽生产中常用伴性遗传的羽速基因(K/k+)来建立自别雌雄品系.但是,慢羽型鸡,特别是白来航鸡,常被发现在生活力和抗病力方面与快羽型鸡相比存在劣势.本文阐述了慢羽基因K与ev21等禽内源性病毒以及生产性能和抗病力的关系,总结了可能提高慢羽蛋鸡品系抗病力的育种策略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2.
对 0~ 2 0周龄固始鸡快、慢羽纯系生长发育的研究结果表明 :羽速基因对固始鸡早期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 ,初生重、2周龄、4周龄、8周龄慢羽系鸡体重高于快羽系鸡 ,且初生重和 4周龄体重达显著水平(P <0 .0 5 ) ;羽速基因对固始鸡育成公鸡体重有极显著影响 ,8周龄快羽系公鸡体重极显著小于慢羽系公鸡 (P<0 .0 1 )。但 1 0~ 2 0周龄 ,快羽系公鸡各周龄体重均极显著地大于慢羽系公鸡 (P <0 .0 1 ) ;羽速基因对固始鸡1 8周龄和 2 0周龄的育成母鸡体重有极显著影响 ,快羽系母鸡体重极显著地低于慢羽系母鸡 ,对 8~ 1 6周龄母鸡的体重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3.
以万载康乐黄鸡为研究对象,研究羽速基因对万载康乐黄鸡蛋用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慢羽鸡开产日龄迟于快羽鸡6.5 d(P<0.05),而开产体重大于快羽鸡86.5 g(P<0.01),开产蛋重慢羽大于快羽1.8 g(P<0.05);280日龄时,快羽鸡蛋重比慢羽鸡蛋重2.1 g(P<0.05),至500日龄时,二者差异不显著.羽速基因对280日龄、500日龄产蛋数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快羽鸡比慢羽鸡有较高蛋黄百分比和较低蛋白百分比,差异显著(P<0.05);蛋壳厚度、蛋壳重、蛋形指数、蛋白高度及哈氏单位等指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4.
羽速基因在养鸡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羽速基因与家禽各项生产性能都有较密切的关系,在家禽业的遗传育种中有重要的应用。本文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已经育成并应用的快慢羽鸡品系。  相似文献   
25.
以万载康乐黄鸡为研究对象,经3年选育,建立了万载康乐黄鸡快羽品系和慢羽品系。通过调查发现,万载康乐黄鸡群体中以快羽鸡为主,占89.4%,慢羽中倒长型(称为S1型)占84.6%,然后为等长型或微长型(统称为S2型)。以快羽公鸡和慢羽母鸡进行交配,对自别雌雄准确度进行测定,后代平均自别雌雄鉴别率达97%以上。快羽群中鉴别率偏低,为95.79%,慢羽中鉴别率为100%。以S1型为母本与快羽公鸡交配,其后代中会出现少量的S2型,这说明S2型的后代中也会出现少量的S1型。结果表明:羽速基因具有剂量效应或存在修饰基因或受环境影响,其主翼羽与覆主翼羽相对长度为连续分布,易导致表现型与基因型不符,再加上可能的性别转化及大群检测误差等均是导致其鉴别率达不到100%的原因。  相似文献   
26.
本研究根据伴性遗传基因的遗传原理和羽速基因的遗传特点,采用现代家禽育 种方法对崇仁麻鸡进行了快羽和慢羽纯系选育,其配套子代的羽速雌雄鉴别准确率达98.02%。  相似文献   
27.
伴性羽速基因对狼山鸡(N系)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选育后的狼山鸡(N系)快、慢羽5,10,15和20周龄的生长体重和产蛋性能(开产日龄、开产体重、65周产蛋量、蛋重),结果两个品系间差异均不显著。仅快羽系1-42日龄育雏成活率明显高于慢羽系。  相似文献   
28.
羽速、羽色是在鸡育种中广泛使用的自别雌雄性状,而胫色则不常用。研究表明:胫色在出生后会发生变化,这与以前的报道有出入,导致直接使用有困难,而羽毛颜色又在土鸡中有特定要求,难以使用。因此本研究利用胫色与羽速建立了肉土鸡双自别雌雄的方法并已经申请国家专利(受理号200610054053.7),改变目前土鸡基本没有使用自别雌雄方案的现状,促进肉土鸡育种工作。  相似文献   
29.
6个地方鸡种羽毛性状遗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丝羽乌骨鸡(S)、仙居鸡(X)、固始鸡(G)、萧山鸡(XIS)、北京油鸡(Y)、狼山鸡(L)6个地方鸡种为试验素材,通过品种间的正反交试验、回交试验、横交试验,观测羽型性状、羽色性状、羽速性状在不同组合下产生的F1和F2代中的表现和分离比例,分析各性状遗传规律。结果表明:羽型性状受常染色体基因H/h控制,片状羽型对丝状羽型为显性,片状羽型在仙居鸡、固始鸡、萧山鸡、北京油鸡、狼山鸡群体中均为显性纯合,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观测值与理论值相一致(P>0.05);狼山鸡的黑羽,北京油鸡的红羽和萧山鸡、仙居鸡、固始鸡的黄羽对丝羽乌骨鸡隐性白羽的遗传方式是完全显性遗传;各鸡种具有独特的羽速种质特性,丝羽乌骨鸡、仙居鸡为快羽型,固始鸡、北京油鸡、萧山鸡为慢羽型,狼山鸡为快慢羽混合型,伴性快慢羽基因(k/K)在6个地方鸡种中遗传稳定,符合伴性遗传规律,观测值与理论值相一致(P>0.05)。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