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7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98篇
林业   1篇
农学   62篇
基础科学   32篇
  18篇
综合类   424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504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117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6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71.
紫菜低聚糖的制备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兴存  商勇  刘芳 《水产科学》2005,24(5):38-40
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紫菜酸解的最佳条件为盐酸浓度0 05mol/L,水解时间120min,底物浓度3%,温度80℃,在此条件下低聚糖的提取率为11 30%。  相似文献   
172.
微卫星标记在坛紫菜丝状体品系DNA指纹构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必谦 《水产学报》2005,29(3):323-326
用从条斑紫菜EST数据库中筛选合成的微卫星引物对8个坛紫菜丝状体品系进行微卫星DNA指纹扩增。5个微卫星引物共扩增出32条带,其中3对引物所扩增出的5个条带(AU192094—127、AU187410—335、AU187410—190、AU194267—203和AU194267—328)被用来构建8个坛紫菜丝状体品系的DNA指纹。在这个图谱中,每个丝状体品系都有独一的指纹模式,彼此很容易被区分开。所获得的DNA指纹图谱,可用来进行孟德尔分离研究,及为坛紫菜纯系鉴定提供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173.
一株引起坛紫菜绿斑病病原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韩晓娟  茅云翔  李杰  李贵阳  李晨  刘莉  莫照兰 《水产学报》2015,39(11):1721-1729
为了明确引起坛紫菜绿斑病的病原,对2012年发生在福建省莆田养殖海区坛紫菜叶状体绿斑病开展了病原的分离鉴定和致病性研究。利用2216E海水培养基平板,从患病藻体分离得到一株优势细菌X5;在实验室条件下将X5进行回接感染实验,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坛紫菜叶状体发生组织病理变化,出现绿斑病症状:感染初期出现黄绿色小斑点,病斑逐渐扩大出现空洞,最后导致紫菜叶片流失;用浓度为104~108 cfu/mL的X5感染坛紫菜时,在7 d内引起紫菜出现10%~100%病斑面积,这些结果表明X5为坛紫菜绿斑病的病原。利用生理生化和多基因序列分析方法对X5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该菌为革兰氏阴性菌,大小为0.6 μm×0.4 μm~1.0 μm×0.4 μm,无鞭毛,在温度4~42℃、盐度50~150、pH6~10范围内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16℃,最适生长盐度为50,最适pH为7,对甲硝唑、林可霉素和青霉素耐药,对25种抗生素敏感,Biolog和API ID-32E细菌鉴定系统的结果显示X5为弧菌属细菌(Vibriosp.);基于多基因序列(16S rRNA,rpoA,recA,pyrH)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X5与V.casei、V.litoralis、V.rumoiensis聚为一支,进化距离为0.095~0.108,这些结果说明X5为弧菌属的一个新种或是V.casei、V.litoralis、V.rumoiensis之一的一个新亚种。本研究报道了弧菌X5能够引起坛紫菜绿斑病,为紫菜流行病学及疾病防治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4.
三疣梭子蟹“科甬1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五届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定通过了大黄鱼"东海1号"等15个水产新品种。其中大黄鱼"东海1号"、中国对虾"黄海3号"、三疣梭子蟹"科甬1号"、中华绒螯蟹"长江2号"、长牡蛎"海大1号"、栉孔扇贝"蓬莱红2号"、文蛤"科浙1号"、条斑紫菜"苏通1号"、坛紫菜"申福2号"、裙带菜"海宝1号"、龙须菜"2007"等11个品种为适宜推广的选育品种;北鲆2号、津新乌鲫、斑点叉尾鮰"江丰1号"、海带"东方6号"等4个品种为适宜推广的杂交品种。为推广优良品种,提高养殖效率,本刊将分期刊登这些品种的繁殖及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75.
采用HNO3 H2O2微波消解,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紫菜中K,Ca,Na,Mg,Zn,Fe,Cu,Mn,Li,Cr,Pb等11种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对重金属元素测定的加标回收率为880%~104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6%~72%,具有较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而且操作简便、快速、干扰少,能够满足科研和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6.
坛紫菜甲醇提取物屏蔽紫外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用浓度为80%,90%和100%的甲醇提取坛紫菜的天然防晒物质,分析其紫外吸收能力和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采用80%的甲醇对坛紫菜进行提取的效果最好。坛紫菜的MAAs粗提物在紫外波段(ultraviolet radiation,UVR,280~400 nm)具有明显的吸收峰,说明该提取物具有良好的紫外吸收能力。将MAAs粗提物与市购防晒乳霜(自然堂,SPF18)分别按质量比为1∶30,1∶20,1∶10和1∶5的比例混合后,MAAs粗提物可以显著改良市购防晒乳霜的抗紫外能力,其防晒系数(SPF,sun protection factor)分别增大到22,43,87和114。MAAs粗提物对DPPH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12.82%和0.58%。因此,MAAs粗提物可作为功效成分添加剂应用于防晒化妆品中。  相似文献   
177.
紫菜中扑草净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HPLC-UVD)法测定紫菜中除草剂扑草净残留量的方法.样品用乙腈提取,经石墨化碳黑固相萃取柱、LC-NH2固相萃取柱净化,HPLC-UVD测定紫菜中扑草净残留量.结果表明,HPLC法检测扑草净的线性范围为0.05~10 μg/ml,相关系数为r2=0.999 9,最低检出限为0.03 mg/kg,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1.32%~95.51%,相对标准偏差为2.26%~9.25%.  相似文献   
178.
对附着在条斑紫菜上的丝状细菌进行了详细的观察,结果表明,丝状细菌为无色、不分枝的丝状体,成熟的菌丝呈串珠状.菌丝体的基部可以进入细胞壁的表层,但不能穿透细胞壁.从大量附着丝状细菌的藻体上分离得到了丝状细菌菌株YL,经感染试验证实发病症状与自然海区患病紫菜的症状一致,说明该菌为条斑紫菜丝状细菌附着症的致病菌.对菌株YL的形态及致病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该菌为需氧革兰氏阴性菌,不能水解淀粉,接触酶呈阳性,在淡水中不能生长.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指纹状菌落;在液体培养基中所形成的微生子可聚集成玫瑰花环样结构及绳结状拓扑结构,初步确定其为毛霉亮发菌(Leucothrix mucor).该菌最适生长条件为盐度25~35,pH值为7.5~8.5,温度为10~25 ℃.  相似文献   
179.
在含氮量仅为海区的1/100、含磷量仅为海区的1/15的低氮、磷环境下,对人工选育和建立纯系的坛紫菜褐绿色、红棕色品系3代叶状体(F1、F2、F3)的耐受力情况及生长情况进行研究,发现2个品系的藻体均具有极强的耐低氮、磷能力:1)褐绿色藻体在低氮、磷环境下培养21d才停止生长,叶片无成熟现象,仅轻微的腐烂和萎缩.3~4cm长的藻体培养7~9d时的长度日生长量是对照组的4.73倍,鲜重日增重率是对照组的5.29倍;培养18~21d时的长度日生长量为(0.86±0.27)cm,鲜重日增重率为(5.32±0.21)%.褐绿色品系F3代的平均长度比对照组长28.7cm.2)红棕色藻体在相同条件下培养15d后停止生长,叶片无成熟、腐烂和萎缩,3代叶状体在低氮、磷甚至无氮、磷环境下的耐受力和生长状况均比较稳定且有所提高,遗传性状比较稳定.3~4cm长的红棕色藻体在低氮、磷环境下培养7~9d时的长度日生长量是对照组的4.95倍,鲜重日增重率是对照组的3.58倍;培养13~15d时藻体的长度日生长量为(1.92±0.53)cm,鲜重日增重率为(13.61±0.46)%.F3代的平均长度比对照组长23.16cm.3)通过选育可以看出褐绿色品系比较耐低氮、磷,该品系可以较好地解决养殖过程中低氮、磷环境对于紫菜养殖所造成的危害,缓解由于养殖密度过大而造成的病害发生和减产、减收现象.  相似文献   
180.
多个条斑紫菜品系采收期内脂肪酸组成、含量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条斑紫菜不同栽培品系、不同采收期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变化,本实验对10个栽培品系进行了跟踪测定分析,结果显示:条斑紫菜的脂肪酸组成稳定,与品系、采收期内季节性变化无关,但含量存在明显的差异。各品系的3个采收期的饱和脂肪酸(16∶0为主,包括13∶0、16∶0、18∶0)的相对含量约为20%;不饱和脂肪酸(以EPA为主,包括18∶1 n-9、18∶2 n-6、18∶3 n-3、20∶1 n-9、20∶2 n-7、20∶3 n-7、20∶4 n-6(AA)、20∶5 n-3(EPA))的相对含量为70%左右。在温度最低2月份的采收样品中,总脂肪酸和EPA含量最高,显示低温有利于条斑紫菜脂肪酸尤其是EPA的积累。另外,条斑紫菜富含以EPA为主的不饱和脂肪酸,在整个采收期内,样品中的n-6/n-3比值为4.9~7.7,符合WHO/FAO膳食推荐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