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2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46篇
林业   466篇
农学   9篇
  13篇
综合类   162篇
农作物   14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不同栽培代数的木麻黄(第1代FCP、第2代SCP、第3代TCP)根际土壤为试验材料,运用BIOLOG微平板和磷脂脂肪酸(PLFA)技术分析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对多代连栽响应。结果表明,不同代数的土壤微生物对各类碳源的利用程度存在显著差异,连栽后木麻黄根际土壤微生物对碳源利用率显著下降。在6类碳源中,除胺类外,其他5种碳源均呈现FCP>SCP>TCP。PLFA分析共检测到11种PLFA生物标记,FCP土壤微生物PLFA生物标记总量明显高于SCP和TCP,3个代数土壤中含量最高的PLFA生物标记是i16:0、a15:0和18:1ω9c。土壤中特征微生物含量差异明显,细菌分布量最大,其次是真菌和放线菌。随栽植代数增加,细菌含量减少,真菌含量增加。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呈现FCP>TCP>SCP,与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密切相关。可见木麻黄连栽显著影响其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因此根际土壤微生态失衡可能是导致木麻黄连栽障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3.
4.
51个木麻黄地理种源对星天牛抗虫序列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报道51个木麻黄(Casuarina spp.)地理种源对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Forster))抗性调查和分析的结果。调查获得数据应用IBM—PC计算机进行逐步聚类分析,将51个木麻黄地理种源划分为高感、中抗、高抗和绝抗4个类群,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4个类群木麻黄对星天牛的抗性达极显著差异,因此在星天牛发生严重地区可以选择既抗虫、又抗风,生长较好的C_(33)、C_(39)、C_(44)等种源造林。  相似文献   
5.
平潭县燕下埔沙荒风口综合治理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燕下埔沙荒风口地段的综合治理试验结果表明:风口造林要取得成功,除了要采取必要的生物措施,更为重要的是应设置具有一定疏透度的风障以降低风沙危害,提高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6.
惠安县沙地木麻黄台湾相思混交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惠安县沙地15a生的木麻黄台湾相思混交林防风效果和土壤理化性质测定结果表明:木麻黄台湾相思混交林防风功能大于木麻黄纯林。木麻黄台湾相思3∶3混交林与木麻黄台湾相思2∶2混交林风降率分别比木麻黄纯林提高了15.9和7.2个百分点;木麻黄台湾相思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优于木麻黄纯林。木麻黄台湾相思混交林土壤容重小而土壤持水量和孔隙度大、土壤有机质和N、P、K等营养成分高于木麻黄纯林,两种类型的混交林以木麻黄台湾相思按3∶3的比例混交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条件更好。  相似文献   
7.
沈振洪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7):143-144,172
对海岸内侧丘陵山地马尾松采伐迹地采用木麻黄和马占相思混交造林进行更新试验,通过5a生林分在生长量、防风效果及土壤理化性质等方面的测定,结果表明,木麻黄与马占相思多行(3∶3)混交林在生长量和防风作用上与木麻黄、马占相思单行混交林及木麻黄纯林相比具有更大的优势,木麻黄与马占相思多行混交有利于土壤结构的改善和土壤养分的提高。沿海地区海岸内侧丘陵山地马尾松林地更新以木麻黄和马占相思多行混交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8.
我国木麻黄青枯病防治研究进展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麻黄青枯病是茄拉尔氏菌引起的一种土传细菌病害。文章概述了木麻黄青枯病的发生和流行情况,综述了我国木麻黄青枯病的抗病育种、抗性检测、生物防治以及化学防治、混交造林等防治技术研究进展。对木麻黄青枯病防治存在的问题及高新技术育种、生态调控技术等研究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采用木屑树皮、林下枯落物、椰糠、红粘土等为材料,经堆沤、加工及消毒处理制作轻基质网袋容器,将培育约1个月且已发根的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 L.)水培苗移入容器内,经过合适的水肥管理,培育4个月、苗高达40cm以上即可出圃造林。运用该技术已实现了木麻黄无性系苗木的工厂化生产,而且造林实践表明,木麻黄轻基质苗木造林成活率达92%以上,3年生幼林平均树高、胸径分别达到10.5m和6.2cm,造林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地级市以上林科所所长座谈会交流材料(2010年7月20日广州)我所是汕头市财政全额拨款的社会公益型科研事业单位,现有职工31人,专业技术人员26人,其中研究员2人,高级工程师3人,工程师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汕头市优秀拔尖人才2人,高素质人才相对较多。十一五期间,在省、市林业等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和重视支持下,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