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0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45篇
林业   464篇
农学   8篇
  13篇
综合类   162篇
农作物   14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61.
为给东南沿海防护林的保护和建设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样地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东南沿海防护林木麻黄种群的径级结构,并以种群生命表和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编制东南沿海防护林木麻黄种群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死亡密度函数曲线、危险率函数曲线及生存曲线,并应用谱分析方法研究种群动态趋势。结果表明,东南沿海木麻黄种群有2个死亡高峰,前期的死亡率极高,至后期相对平稳,第IV龄级为种群存活曲线的分水岭,存活曲线更趋于Deevey-II型。此外,在木麻黄种群自然更新过程中基波不明显,但在幼苗生长过程中存在明显的瓶颈效应。  相似文献   
62.
为了解木麻黄无性系在闽南山地造林的可能性,分别在闽南沙地和山地两种立地类型土壤开展了木麻黄无性系平潭2#和A13造林试验,并在山地以当地普遍造林的桉树速生无性系DH32-29为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木麻黄无性系平潭2#和A13在沙地和山地造林,成活率都较高,达90%以上,木麻黄无性系在山地生长量低于沙地,也低于山地速生桉树无性系DH32-29,但木麻黄无性系在山地造林当年高生长量达1m以上,表现出速生的特性.  相似文献   
63.
选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不同林龄木麻黄根、根际土壤及凋落物的水浸提液进行了检测并分析比较。发现鉴定出的物质主要为酸、酯、烷、醛、酮、酰胺及酚类等有机化合物。在不同林龄木麻黄样品中鉴定出的共有物质主要有7种,而鉴定出的特有物质有52种。这些物质主要来自木麻黄的凋落物中,根中检测出的种类次之,它们的相对百分含量在不同林龄不同部位的浸提液中占的比重较大,植物产生这些有机物与体内物质分泌途径、微生物作用以及木麻黄自身生长需要有关。这几十种物质究竟是否对木麻黄产生自毒作用及其作用机理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4.
研究海岸带沙地防护林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计量学特征,可为评估防护林对土壤养分和碳汇功能的改善提供理论依据。以海南岛海岸带沿岸12个市(县)的24处沙地(林下和光滩)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土层深度(0~10 cm和10~20 cm)的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和全磷(TP)含量进行测定,分析海岸带沙地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比较林下和光滩的差异,探究其对土壤碳氮磷含量和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并对海岸带碳储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林下0~10 cm土层SOC、TN和TP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33、0.38和0.26 g·kg~(-1),光滩相同深度土层SOC、TN、TP平均含量分别是1.77、0.21和0.19 g·kg~(-1);林下10~20 cm土层SOC、TN和TP的平均含量为3.05、0.35和0.18 g·kg~(-1),光滩相同深度土层SOC、TN和TP平均含量分别是1.18、0.23和0.15 g·kg~(-1)。海岸带沙地0~10 cm和10~20 cm土层的平均碳氮比(C∶N)分别为12.44和8.79。相关性分析表明,林下和光滩土壤TN含量均与年平均气温显著正相关,光滩土壤SOC含量与年均气温显著正相关。估算出海南岛海岸带0~20 cm土层土壤的碳储量约为4.08 Tg。虽然海南岛海岸带沙地土壤的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普遍较低,但海防林能显著改善土壤碳氮磷养分,提高土壤碳储量。  相似文献   
65.
苦郎树扦插育苗及其苗木对木麻黄化感作用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ABT1、IBA、NAA诱导苦郎树[Clerodendrum inerme(L.)Gaertn]扦插生根,对苦郎树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扦插育苗和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 L.)凋落物浸提液对苦郎树扦插苗生长与光合特性的影响分别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都表现出高浓度降低苦郎树扦插成活率的趋势,ABT1适中浓度的400 mg/L处理对苦郎树扦插苗生根数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苦郎树扦插苗主根根长没有显著影响。木麻黄凋落物浸提液对扦插苗基径、株高的生长没有显著的影响,对苦郎树扦插苗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没有显著影响。表明苦郎树是适宜在木麻黄海防林中生长的树种。  相似文献   
66.
利用木麻黄种类资源丰富,萌芽力强的特点,本文通过对不同木麻黄品种、种源等的调查,选育出60个景观型木麻黄品种。经育苗技术研究、早期测定和综合评定的方法确定其观赏价值,筛选出具有景观型木麻黄优良12个品种,分别是广东482、广东483、广东484、文昌436、岛东488、福建434, 其次是广东485、文昌481、岛东439、岛东448、福建435、福建437,为城乡及沿海园林绿化、四旁植树、景观改造提供了新的景观树种,实现木麻黄的经济价值的提升。  相似文献   
67.
陈本莉    叶华江    余亚圣    李小容    李蕾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3,28(6):25-32
采用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和质谱技术分析了不同生境及木麻黄浸提液处理下的青皮幼苗叶片差异蛋白质组,鉴定出差异蛋白47个,特异蛋白11个,差异蛋白多与光合作用相关、与物质代谢相关; 特异蛋白多与抗逆及次生代谢物合成相关。与原生地比较,迁入地幼苗叶片未出现特异蛋白。为在分子水平上探讨化感物质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68.
苏铁、木麻黄、夹竹桃、黄花夹竹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定如 《广东园林》2010,32(4):79-80
<正>苏铁(铁树、凤尾蕉)Cycas revoluta Thunb.苏铁科棕榈状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1~6 m。茎干单生或有分枝和丛生,粗壮,有叶柄残体和痕迹。树冠伞状。叶呈螺旋状于茎顶聚生,一回羽状,长0.5~1.5 m,宽15~35 cm;羽片多数,呈V形斜展,质地坚硬,条形,长5~20 cm,上面深绿色有光泽,先端刺尖,边缘向下反卷;叶柄两侧有齿状刺。雌雄异株,孢子叶球(球花)于茎顶部单生;小孢子叶球(雄球花)圆柱状宝塔形,直立,长30~70 cm,直径10~15 cm,小孢子叶长方状楔形,黄色;大孢子叶球(雌球花)球形或扁球形,直径20~30 cm,大孢子叶上部卵状扇形,边缘呈羽状  相似文献   
69.
木麻黄毒蛾高致病力绿僵菌和白僵菌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木麻黄毒蛾是我国东南沿海防护林主要树种木麻黄的主要害虫之一。通过8株绿僵菌和2株白僵菌菌株对该木毒蛾进行室内生物测定,综合考虑产孢量、校正死亡率、LT50等多项指标,筛选出M aYDTR03和BbSMYXTR03为优良菌株,此2菌株对木毒蛾的校正死亡率均超过了95%,僵虫率分别为72.5%和80%,LT50分别为6.68,6.57d,均好于其它菌株。同时,分析了绿僵菌产孢量与LT50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70.
景观型木麻黄优良品种选育研究小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主要利用木麻黄树种种源丰富的特点,调查筛选和新引进的景观型木麻黄种质资源,经过繁殖、育苗、修剪、管理研究,选育出具有景观型观赏价值的木麻黄优良品种,为城乡及沿海地区的园林绿化、四旁绿化、景观改造提供新的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