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9篇
林业   4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2篇
  22篇
综合类   216篇
水产渔业   133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钇(Y3+)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特性的影响和藻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以铜绿微囊藻FACHB912为试材,采用生理和生化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外源稀土Y3+(0、0.05、0.10、0.20、0.50、1.00、2.00、5.00和10.00 mg/L)对藻细胞生长的影响,并比较了藻细胞叶绿素a、丙二醛(MDA)的含量及其超微结构随不同浓度Y3+胁迫的变化。[结果]相对低浓度Y3+(0.05~0.20 mg/L)对铜绿微囊藻生长表现出明显促进作用,而高浓度Y3+(0.50~10.00 mg/L)则部分或完全抑制了藻细胞的正常生长;Y3+对铜绿微囊藻的叶绿素a合成、MDA也有影响。叶绿素a随Y3+浓度的提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低浓度Y3+(0.05~0.20 mg/L)对铜绿微囊藻MDA含量无显著影响,然而随着Y3+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藻细胞中MDA含量显著上升。[结论]一定低浓度的Y3+可有效促进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和藻细胞叶绿素a等生理指标的上升。  相似文献   
6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生态和水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水体出现蓝藻水华,给人类带来巨大危害和经济损失,但目前还没有较好的办法进行彻底治理。概述了微囊藻毒素的结构、性质及毒性危害,阐述了其产生及降解研究近况。  相似文献   
63.
近年来选用微生物制剂治理富营养化水体是水产养殖的一个新方向,其中以芽孢杆菌调控蓝藻水华应用最广。但通过几年的养殖实践笔者发现芽孢杆菌对蓝藻水华的调控效果越来越不明显,主要表现在:1)对铜绿微囊藻、念珠藻、鱼腥藻种的蓝藻水华调控非常差。一些池塘藻类组成未出现明显变化,甚至基本无效果。2)对蓝纤维藻、颤藻、螺旋藻种虽然初期调节效果较好(表现为蓝藻水华减少,隐、硅、绿、  相似文献   
64.
[目的]建立微囊藻毒素提取净化的方法。[方法]对比分析固相萃取柱、及洗脱液等对微囊藻毒素3种异构体(MC-LR、MCYR、MC-RR)提取净化的影响,并建立固相萃取提取净化微囊藻毒素的方法。[结果]Accu BOND II ODS C18固相萃取柱对微囊藻毒素中3种异构体具有较高的回收率,其回收率均达80%以上;甲醇浓度越低的淋洗液淋洗能力越差,10%甲醇能去除大部分色素杂质,且3种异构体的流失率较小;甲醇浓度越高的洗脱液洗脱能力越强,70%和80%较低浓度甲醇洗脱液,其洗脱收集液中杂质较少,其中80%甲醇是较理想的洗脱液。[结论]该研究建立的微囊藻毒素提取净化方法简单可行,可为今后的工业化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5.
[目的]考察贡湖湾入湖河道对贡湖湾水质及MC-LR的影响。[方法]对贡湖水体及其主要入湖河道小溪港、望虞河进行了为期1年的水质监测(2014年6月—2015年5月),分析了高锰酸盐指数(CODMn)、总氮(TN)、总磷(TP)、氨氮(NH+4-N)、溶解氧(DO)及微囊藻毒素-LR(MC-LR)的时空分布特征。利用美国EPA推荐的模型——健康风险评价"四步法"对MC-LR进行非致癌评价。并采用SPSS软件分析了MC-LR与典型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区域内TN、TP是主要特征污染物,小溪港和望虞河水质氮、磷含量高于贡湖湾内部,小溪港、望虞河和贡湖湾内部MC-LR平均浓度分别为0.47、0.46和0.38μg/L,入湖河流对贡湖湾水质污染有一定贡献。MC-LR的健康风险值HIcgw在0.11~0.38,远低于基准值。MC-LR与TP呈显著正相关(P0.05)(R2=0.628);与TN呈正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TP可能是影响MC-LR生成的主要因素。[结论]贡湖湾水体的主要超标因子为氮和磷,并存在一定浓度MC-LR,有一定的健康风险。今后需控制营养盐浓度,从而控制MC-LR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66.
为探讨微囊藻毒素-LR(microcystin-LR,MC-LR)对鱼类的免疫毒性,采用急性毒性实验方法,分别对草鱼经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MC-LR并于24、48、72 h和96 h后取免疫器官脾脏和头肾进行组织显微结构分析。结果显示,随着MC-LR剂量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脾脏组织呈现出细胞空泡化并伴随着黑色素巨噬细胞先增多后减少的现象,尤其在75μg MC-LR·kg~(-1)BW和100μg MC-LR·kg~(-1)BW剂量组染毒48 h后,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体积显著增大;头肾组织显微结构变化主要表现为血窦、血管扩张,在75μg MC-LR·kg~(-1)BW和100μg MC-LR·kg~(-1)BW剂量组中的草鱼染毒72 h和96 h后,淋巴组织松散、排列混乱,淋巴细胞空泡化甚至细胞裂解。此外,采用荧光定量PCR分析了草鱼经不同剂量MC-LR处理96 h后脾脏和头肾中BAFF和APRIL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BAFF和APRIL的表达均被不同程度地抑制,其中脾脏组织中BAFF基因在75μg MC-LR·kg~(-1)BW剂量组中被显著抑制(P0.05),头肾组织BAFF基因在75、100μg MC-LR·kg~(-1)BW剂量组中均被显著抑制(P0.05),而APRIL除了在25μg MC-LR·kg~(-1)BW剂量组的脾脏组织中表达下调不显著外,在其他处理组均被显著抑制(P0.0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MC-LR可导致草鱼免疫器官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并有时间和剂量效应,此外,MC-LR还可抑制B淋巴细胞分裂相关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67.
针对高毒性含铬废水处理难、水华藻类资源化利用率低等问题,本研究拟制备膨润土改性微囊藻基生物炭(BMC),使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比表面积分析等方法对使用膨润土改性前后的微囊藻基生物炭的属性进行表征,研究初始pH、生物炭投加量对改性前后微囊藻基生物炭吸附Cr(Ⅵ)效果的影响,并对吸附过程进行动力学和等温模型拟合。结果表明,膨润土改性后微囊藻基生物炭表面官能团和阳离子交换容量均大幅增加,改性前后微囊藻基生物炭对Cr(Ⅵ)的吸附过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模型;在pH=2、投加量为2 g/L的试验条件下,改性微囊藻基生物炭对Cr(Ⅵ)的饱和吸附容量达到10.87 mg/g,是改性前微囊藻基生物炭(MC)饱和吸附容量的3.94倍,微囊藻基生物炭改性后显著促进了对Cr(Ⅵ)的吸附;静电吸附和氧化还原作用是微囊藻基生物炭去除Cr(Ⅵ)的主要机制。本研究成果可为含铬废水处理提供新方法,并可为水华藻类的资源化利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8.
为探讨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MCs)对水产品食用安全性的影响,于2015年6月向太湖4个控藻区(竺山湖、月亮湾、三国城、乌龟山)水体中投放规格约3 g/尾的鳙Aristichthys nobilis幼鱼,8—11月每月中旬从各控藻区固定采集鳙样本15尾,分别测定水体、鳙不同组织和器官中MCs的含量,并结合各控藻区的水质指标分析了MCs在鳙体内的累积规律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4个控藻区鳙不同组织和器官中总MCs含量依次为肌肉肝胰脏血清,且肌肉、肝胰脏中累积的总MCs极显著高于血清(P0.01);肌肉、肝胰脏和血清中MCs的累积在不同控藻区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鳙肌肉、肝胰脏和血清中MCs的累积月份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水温和藻类胞内MCs含量对血清、肝胰脏和肌肉中MCs的累积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体长对血清、肝胰脏中的MCs累积也有极显著影响(P0.01);蓝藻爆发期间,MCs含量较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的MC-LR日允许摄入量,4个湖区中每日人均可摄入鳙肉229.62~977.20 g,并不会给人类健康造成危害。本研究可为微囊藻毒素在鳙体内不同组织、器官的积累效应和水产品食用安全风险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9.
石鲁娜  李正魁  吴凯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178-15182
[目的]研究铁、磷对太湖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 flos-aquae)FACHB1028生长的影响,并观察其与微囊藻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柠檬酸铁铵[Fe3(C6H5O7)2]和磷酸二氢钾(KH2PO4)作为培养基的外加铁源和磷源,考察不同浓度铁、磷对水华微囊藻FACHB1028生长的影响、铁对磷吸收的影响以及微囊藻生长过程中各指标和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水华微囊藻达最佳生长状态时,铁、磷的浓度分别为0.54、50.00μmol/L;不同浓度的铁影响着微囊藻对磷的吸收率,铁影响下微囊藻处于最佳生长时对磷的吸收速率也最高,但高浓度铁则抑制磷的吸收速率。在微囊藻的生长过程中,波长680nm处吸光度值、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等与藻个数呈显著相关,可以表示FACHB1028微囊藻的生长过程中生物量的变化。磷在浓度小于175.00μmol/L时与微囊藻的生长呈显著相关,但是当浓度大于175.00μmol/L时则不呈现显著相关。[结论]该研究可为蓝藻水华爆发机制以及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微囊藻毒素(MC)对大型溞摄食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急性毒性试验确定MC对大型溞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以此为依据,设计含0.00(正常组),24.49,36.74,55.11,82.67和124.00μg/L MC的培养液培养大型溞,并以小球藻饲喂,检测处理前后及恢复条件(在不含MC的培养液中培养)下,母代和子代大型溞滤水率和摄食率的变化。【结果】MC处理可显著降低大型溞母代和子代的滤水率及摄食率,且降低程度与MC质量浓度呈正相关,其中对子代摄食强度的抑制大于母代;恢复条件下大型溞子代的摄食强度有所回升,但与正常组相比仍明显偏低。MC对大型溞母代、子代第1胎、子代第3胎的滤水率和摄食率达到半数抑制时的质量浓度分别为54.75和75.61μg/L,44.42和52.78μg/L,39.47和47.01μg/L。【结论】MC可严重抑制大型溞的摄食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