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9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221篇
林业   56篇
农学   222篇
基础科学   46篇
  154篇
综合类   1393篇
农作物   151篇
水产渔业   185篇
畜牧兽医   1749篇
园艺   81篇
植物保护   44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35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133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33篇
  2015年   158篇
  2014年   190篇
  2013年   183篇
  2012年   261篇
  2011年   320篇
  2010年   237篇
  2009年   252篇
  2008年   265篇
  2007年   193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探明BWMK1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采用酵母双杂交系统,构建水稻稻瘟病菌诱导后的cDNA文库,以BWMK1为诱饵,对文库进行筛选,通过验证、测序和基因编码分析,获得了7个BWMK1互作基因BWIP1~BWIP7,分别位于水稻基因组第12、2、3、10、6、4、5染色体上;7个互作基因中,除BWlP2和BWIP7未找到同...  相似文献   
42.
试验旨在研究酵母硒与维生素E (VE)对蛋鸡产蛋性能、蛋品质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试验使用3×3双因素设计,分别设3个硒添加水平(0、0.15、0.30 mg/kg)和3个VE水平(0、15、30 IU/kg)。选取2 700只蛋鸡随机分为9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0只蛋鸡。预试期3 d,正式试验期49 d。结果显示,酵母硒、VE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蛋鸡的平均产蛋率具有显著影响(P<0.05),并且蛋鸡的平均产蛋率和平均产蛋重均随VE和酵母硒水平上升而显著上升(P<0.05)。酵母硒和VE水平可以显著降低蛋鸡料蛋比和死亡率(P<0.05)。VE、酵母硒及两者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鸡蛋蛋白高度(P<0.05),且蛋白高度随着酵母硒和VE添加量增加而显著上升(P<0.05)。VE和酵母硒可显著改善蛋黄颜色和哈夫单位(P<0.05),但无交互作用。蛋鸡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着VE和酵母硒水平的增加而显著提升(P<0.05),血清丙二醛(MDA)含量随着VE和酵母硒水平的增加而显...  相似文献   
43.
为比较几种常见微生物的除臭效果,在实验室进行了7 d的除臭试验.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枯草芽孢杆菌、细黄链霉菌5460、生香酵母、米曲霉对NH,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53.89%(P<0.05)、49.87%(p<0.05)、41.73%(P<0.05)、26.34%(P>0.05),但各菌种间差异不显著(P>0.0...  相似文献   
44.
化学杂交剂SQ-1诱导的小麦花粉败育是一个复杂的生理代谢过程,TaMYB5-like被发现参与此过程。为了解TaMYB5-like基因在SQ-1诱导小麦生理型花粉败育过程中的作用,以SQ-1诱导的小麦生理型雄性不育系PHYMS-1376和对照可育系CK-1376四分体、单核早期、单核晚期、二核期和三核期花药为试验材料,克隆TaMYB5-like基因,并对其进行序列结构、生物信息学、表达模式、亚细胞定位及转录自激活效应分析。结果发现,TaMYB5-like基因序列长5 207 bp,其cDNA长为1 133 bp,其中CDS序列长819 bp,编码272个氨基酸,含有2个SANT结构域,分子量为29.36 kDa,无信号肽,无跨膜结构,亚细胞定位在细胞核内;TaMYB5-like基因启动子涉及光响应、逆境胁迫响应、茉莉酸甲酯响应等顺式作用元件。自激活效应发现,TaMYB5-like蛋白的自激活区段位于N端,合适浓度的AbA和3-AT可以抑制BD-TaMYB5-like和BD-TaMYB5-like-N-SANT融合蛋白的自激活性;随着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的截断,自激活性呈降低趋势。与CK-1376相比,PHYMS-1376四分体和单核早期花药中TaMYB5-like表达量差异不显著;花药发育到单核晚期、二核期和三核期时,TaMYB5-like表达量显著增加;CK-1376和PHYMS-1376三核期时花药内TaMYB5-like表达量均最高。  相似文献   
45.
本实验通过固态发酵实验,比较了灭菌条件和不灭菌条件下不同酵母菌的脱酚率,最后从4株酵母菌中筛选出1株对棉粕中游离棉酚具有较好降解作用的热带假丝酵母。  相似文献   
46.
酵母是人类应用量最大的一种微生物,其活性酵母因作为益生菌在畜禽动物上的应用已很广泛。而酵母菌体本身又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分和B族维生素等,以及酶、辅酶、核糖核酸、甾醇和一些新陈代谢的中间产物,作为常规蛋白饲料原料在畜禽水产动物饲料中也应用比较广泛。而作为蛋白原料的酵母没有酶解破壁,其营养物质受到外层细胞壁的限制而使其应用效果达不到酵母应有的功效。酵母酶解物是采用特殊的工艺技术,经过酶解破壁,将其营养物质充分释放,各种营养物质得到充分释放而使酵母的作用发挥到极致。酵母酶解物作为功能性添加剂在断奶仔猪上的应用效果试验表明,其具有提高断奶仔猪采食量、补充应激情况下核酸的合成不足、修复因应激反应导致的肠道粘膜损伤、提高仔猪免疫力和促进仔猪日增重等作用。  相似文献   
47.
采用体外发酵法,研究了0.2%、0.5%和0.8%酵母多糖对乳酸菌EA-1发酵液pH值及乳酸和SOD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前期(48h以前)各处理组发酵液的pH值高于对照组,而乳酸和SOD浓度低于对照组,提示发酵前期酵母多糖对乳酸菌的乳酸和SOD产生能力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发酵后期(72h之后),各处理组pH值均低于对照组,其中发酵96h和120h时,0.5%和0.8%酵母多糖处理组pH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发酵96h后各处理组乳酸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发酵后期酵母多糖能促进乳酸菌的发酵产生乳酸。发酵96h,0.2%和0.5%处理组SOD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发酵120h各处理组SOD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发酵后期酵母多糖能促进乳酸菌产生SOD。  相似文献   
48.
试验选取健康、体重相近(7.52±0.17kg)、28日龄断奶仔猪60头,随机分为2组(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试验设计为2个处理组(3%血浆蛋白粉基础饲粮和3%酵母核酸基础饲粮),每组随机接受1个处理,试验共28d,试验第14d称重。结果显示:0d~28d添加酵母核酸与血浆蛋白相比,日增重和日采食量分别提高了11.40%和2.69%(P>0.05),料肉比降低了8.84%(P>0.05),明显提高生产性能。在经济效益中,试验结束后饲料成本差异不显著,但添加酵母核酸比添加血浆蛋白有提高日增重、提高日采食量、降低料肉比,经济效益显著。综合比较,高性价比的酵母核酸是血浆蛋白的理想替代物。  相似文献   
49.
MYC是b HLH转录因子家族的亚家族成员,在植物茉莉酸信号转导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Hbl MYC3是从巴西橡胶树的乳管细胞中分离鉴定到的MYC类转录因子,其基因表达受割胶和茉莉酸上调。采用酵母双杂交方法初步筛选Hbl MYC3蛋白的互作蛋白,旨在进一步了解Hbl MYC3的功能。结果表明:Hbl MYC1、Hbl MYC2、DNAJ蛋白、谷氧还蛋白2、含A20和AN1锌指结构域的胁迫相关蛋白5、28 ku热和酸稳定的磷蛋白以及25 ku泛素连接酶E2等7种蛋白不同程度地与Hbl MYC3蛋白互作。基于这些互作蛋白的功能,推测Hbl MYC1或Hbl MYC2通过与Hbl MYC3形成二聚体对小橡胶粒子膜蛋白基因表达进行调控,其他蛋白参与胁迫条件下维持二聚体的稳定性和胁迫反应后降解该二聚体。  相似文献   
50.
酵母是一类单细胞真核微生物的统称,酵母细胞宽约1~5μm,长约5~30μm,细胞形态因种而异,常见的有球形、卯形和圆筒形,某些酵母因种属或生长期差异,还呈现出高度特异性的细胞形状,如柠檬形或尖形等。截止到1998年,已描述的酵母菌达到95属,723种,目前荷兰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的酵母菌有900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