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048篇
  免费   645篇
  国内免费   1618篇
林业   1492篇
农学   5160篇
基础科学   1271篇
  1382篇
综合类   26073篇
农作物   7963篇
水产渔业   818篇
畜牧兽医   7935篇
园艺   2855篇
植物保护   1362篇
  2024年   241篇
  2023年   820篇
  2022年   817篇
  2021年   920篇
  2020年   888篇
  2019年   1068篇
  2018年   660篇
  2017年   995篇
  2016年   1240篇
  2015年   1587篇
  2014年   2695篇
  2013年   2597篇
  2012年   3545篇
  2011年   3542篇
  2010年   3155篇
  2009年   3381篇
  2008年   3352篇
  2007年   2762篇
  2006年   2782篇
  2005年   2746篇
  2004年   2121篇
  2003年   2022篇
  2002年   1573篇
  2001年   1651篇
  2000年   1169篇
  1999年   928篇
  1998年   900篇
  1997年   874篇
  1996年   767篇
  1995年   765篇
  1994年   715篇
  1993年   617篇
  1992年   540篇
  1991年   513篇
  1990年   469篇
  1989年   503篇
  1988年   87篇
  1987年   52篇
  1986年   47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5篇
  1965年   21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57篇
  1953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玉米单作(MM)、玉米-大豆间作1∶2(IMS1,玉米1行,大豆2行)、2∶2(IMS2,玉米2行,大豆2行)3种种植方式和3种施肥水平不施氮(N0)、减量施氮200 kg/hm(N1)、常量施氮300 kg/hm(N2)对玉米生长、产量以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IMS1下,N2玉米叶面积较N0显著提高6.30%。间作和N1处理对玉米产量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了玉米和大豆总产量。N1较N2的氮肥农学效率显著提高。土壤硝态氮随玉米不同生育期的变化而变化,在成熟期达到最低值。与N2相比,N1土壤硝态氮无显著变化,未对土壤养分产生负面影响并能满足作物对氮素的需求,保持高产。总体来看,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下减量施氮有利于节肥和提高间作体系总产量。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明确花绒寄甲卵储存条件对其幼虫和蛹发育历期及成虫羽化数量的影响。[方法 ]观察和记录了经不同储存时长的花绒寄甲卵的孵化率的变化。同时,将初孵幼虫接入寄主,观察寄甲幼期发育和羽化情况。[结果 ]表明,在12℃,RH 60%条件下,寄甲卵储存时长对其孵化率、幼虫期、蛹期、结茧率、羽化率以及数量和体质量均有显著影响。当卵储存时长小于45 d时,其孵化率均大于92.6%,之后开始显著下降。储存60d,孵化率下降到62.1%,储存90d后其孵化率为0。其结茧率从储存0d的45.7%上升到15d的54.8%,之后开始下降,储存60 d,结茧率显著下降到仅有26.1%。不同储存时长下,其羽化率介于80.7%~96.2%之间。其幼虫期随卵储存时长的增长而总体延长,而蛹期呈不规律变化。成虫羽化数以卵储存15 d的处理最多,平均为5头·个-1寄主,之后开始下降,储存30 d,数量下降到4头,储存45 d和0 d的数量一样,平均约为3头,储存60 d,数量下降到约2头,储存75 d,数量下降到不足1头。储存15 d,成虫单头体质最大,平均为0.030 g·头-1,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结论 ]综合以上结果表明,在12℃,RH 60%条件下,花绒寄甲卵的适宜储存时长为45 d内,而储存15 d对花绒寄甲的发育最有利。  相似文献   
33.
不同释放期控释肥和水氮用量对冬小麦产量的综合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揭示不同释放期控释肥及其水肥用量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优化冬小麦水氮管理措施,采用裂区设计进行田间试验,以灌水量为主处理,施氮量和控释肥类型分别为副处理和次副处理,其中,灌水量设30、60和90 mm;施氮量设0、75、150和225 kg/hm2的施肥梯度;控释肥类型包括释放期分别为60、120 d的聚氨酯包膜尿素(PCU60,PCU120),以普通尿素作为对照(U)。结果表明:灌水量、施氮量、控释肥类型单一因素均对冬小麦有效穗数、千粒质量、干物质质量、籽粒产量有显著影响。各因素两两之间的交互作用对籽粒产量有显著影响。相较于U处理,增加灌水使PCU60产量平均提高308 kg/hm2,PCU120产量平均下降270 kg/hm2;增施氮肥刚好相反,使PCU60产量平均下降289 kg/hm2,PCU120产量平均提高118 kg/hm2。根据所构建3种肥料的水氮生产函数可知,在U处理取得最高理论产量6 823 kg/hm2时的水氮用量下,2种释放期的控释肥PCU120和PCU60可分别获得14.31%和12.08%的增产效果。利用水氮生产函数和频率分析法得到不同控释肥类型获得较高产量的水氮用量区间,以PCU120产量最高、所需灌水量最低,分别为7 744~7 826 kg/hm2、47.72~52.28 mm;PCU60所需施氮量最低,为145.42~187.91 kg/hm2。综合考虑增产节肥节水效果,推荐PCU120为冬小麦季适宜的控释肥类型,其适宜水氮用量区间分别为47.72~52.28 mm、159.23~199.47 kg/hm2。  相似文献   
34.
柴鸡,又叫笨鸡,具有耐粗饲、适应性、觅食性、遗传性能稳定、就巢性强和抗病力强等特性。公鸡6月龄平均体重为2公斤,母鸡为1.5公斤;性成熟为6.5个月,8月龄开产;600日龄产蛋量180~210个(7~9公斤),平均蛋重40~42克,蛋壳颜色多为白色、浅褐色;其蛋黄比例大且颜色发黄,蛋清黏稠,色泽鲜艳,适口性好;其肉质鲜嫩,肉味鲜美,风味独特,十分可口。 柴鸡适于家庭散养和在山坡、林地、荒地、果园、大田作物中放养。采用放牧与补饲相结合的方式,让鸡在宽广的放牧场地上得到充足的阳光、新鲜的空气和运动,采食青草、虫蛹、籽实等各种营养丰富的饲料。…  相似文献   
35.
在黄牛人工输精工作中 ,经常会遇到发情母牛情期出血现象。根据我们多年的观察与改良记录 ,发现母牛情期出血呈逐年上升趋势。仅 1998~ 2 0 0 1年的 4年间 ,情期出血母牛就达 6 9头。其中 ,少量出血母牛 5 6头 ,过量出血母牛 13头。经人工输精后 ,少量出血出现在输精后受胎的母牛有 4 1头 ,占少量出血母牛的 73 2 1% ,不孕 15头 ;过量出血母牛 13头均不孕 ,对未孕的 2 8头母牛经采用药物、配合穴位注射 ,并结合中草药治疗后有 2 6头受胎 ,不孕 2头淘汰。母年情期出血一般都发生在母牛发情输配后的 2~ 4天(偶有发情当日出血 ) ,结合饲养户…  相似文献   
36.
汤艳丽 《饲料广角》2003,(20):10-13
预计2003年全国大豆播种面积为1.37亿亩,同比增长5%。受天气影响,预计今年大豆单产将比上年有所下降,总产比去年略增。 1-8月,大豆进口1472万t,同比增长1.35倍;进口豆油90.8万t,增长3.4倍;出口豆粕57.1万t,下降28%。  相似文献   
37.
保育期的早期日粮显然商品猪生产中对整个企业的效益具有显影响的领域。由于早期日粮对于猪的总体性能和企业经济收益具有显影响,所以值得养猪专家和营养专家对其倍加关注。  相似文献   
38.
1育肥方式目前,我国采用的育肥方式主要有放牧育肥、全舍饲育肥和混合育肥三种。1.1放牧育肥放牧育肥是草地畜牧业采用的基本育肥方式。这种方式的特点是利用天然牧场、人工牧场或秋茬地放牧抓膘,成本低。但要求必须有较好的牧地,以保证育肥羊能采食到足够的饲草,如果牧地不好,是不可能完全依靠放牧来育肥的。羔羊日采草量4~5千克,大羊7~8千克。1.2全舍饲育肥舍饲育肥是按舍饲标准配制日粮,并以较短的肥育时间和适当的投入获得羊肉的一种育肥方式。舍饲育肥,虽然饲料的投入相对较高,但可按市场的需要实行大规模、集约化、工厂化养羊,以确…  相似文献   
39.
<正> 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豫南山区。为充分利用山区资源,帮助当地农民脱贫致富,1988年开始,在豫南农专有关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了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开发生产。生产出的香菇菌种菌丝洁白,生长旺盛,培养期短,优质品率达90%以上,每年可为社会提供优质原种和栽培种4~10万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