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568篇
  免费   3731篇
  国内免费   4372篇
林业   5626篇
农学   3684篇
基础科学   3550篇
  20098篇
综合类   37941篇
农作物   2440篇
水产渔业   251篇
畜牧兽医   3688篇
园艺   4775篇
植物保护   2618篇
  2024年   863篇
  2023年   2729篇
  2022年   2798篇
  2021年   2894篇
  2020年   2633篇
  2019年   3044篇
  2018年   1913篇
  2017年   2705篇
  2016年   3258篇
  2015年   3189篇
  2014年   4481篇
  2013年   4372篇
  2012年   5244篇
  2011年   5016篇
  2010年   4394篇
  2009年   4276篇
  2008年   4166篇
  2007年   3460篇
  2006年   3215篇
  2005年   2966篇
  2004年   2101篇
  2003年   1836篇
  2002年   1455篇
  2001年   1371篇
  2000年   1171篇
  1999年   1004篇
  1998年   805篇
  1997年   813篇
  1996年   717篇
  1995年   757篇
  1994年   763篇
  1993年   760篇
  1992年   735篇
  1991年   865篇
  1990年   695篇
  1989年   679篇
  1988年   82篇
  1987年   75篇
  1986年   40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8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9篇
  1965年   19篇
  1958年   15篇
  1957年   104篇
  1956年   13篇
  1955年   21篇
  1954年   12篇
  1953年   6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量化森林碳储量对森林经营者的正确决策至关重要。本文以湖南省桃江县为研究区,根据2013年森林资源一类调查数据和Landsat 8遥感影像,建立多元逐步回归、偏最小二乘回归和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模型,开展碳储量的估测方法比较。结果表明:三种方法中,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模型估测森林碳储量效果最好,决定系数达到0.645,相对均方根误差为15.582 t·hm~(-2);其次为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决定系数和相对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511和17.135 t·hm~(-2);多元逐步回归模型精度最低,决定系数和相对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431和18.105 t·hm~(-2)。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模型反演的研究区森林碳储量分布图表明,海拔高的地方碳储量较大,城区碳储量较小,与实际植被分布情况一致。  相似文献   
42.
4种微生物菌剂对多年连作甜瓜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4种微生物菌剂对土壤进行处理,探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特葆系列菌剂、谷乐丰聚谷氨酸微生物菌剂、新型菌剂NBmelon的pH值高于清水对照,但只有施特葆系列菌剂处理达到极显著水平;谷乐丰聚谷氨酸微生物菌剂、启高系列生物系列菌剂处理的EC值和全盐显著高于对照;土壤粉粒总含量均高于对照,而砂粒总含量均低于对照,样品土壤以粉粒和砂粒为主,均值分别达到64.59%和34.47%,按照美国制土壤质地分类标准为粉壤土。研究表明,施用微生物菌剂具有提高土壤pH值、改良土壤酸性、增加土壤粉粒含量、改善土壤团粒结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43.
酚二磺酸法测定土壤硝态氮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但是操作繁琐,容易引起误差的因素较多。通过改变氨水加入顺序、更换蒸发器皿和加热方式,减小误差,简化操作,测定结果更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44.
蚯蚓因其在土壤中的掘穴、取食、消化、排泄等活动可以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而被称为"生态系统的工程师",作为一种大型土壤动物,它对土壤性质的影响近年来得到了较多关注。文章分别从蚯蚓对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三方面影响并结合近年来对于蚯蚓生态功能方面的研究实例来介绍其生态功能:①蚯蚓的活动对团聚体的形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土壤孔性、土壤结构有一定的影响。②蚯蚓在土壤中的掘穴等活动对于土壤中K、P等养分的含量和有机物质的循环有一定的影响。③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活动及其活动产生的附属物(蚓粪)对土壤酶、微生物数量和生物量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产生的影响。综述了近年来对于蚯蚓生态功能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5.
46.
通过对同一地点2株同龄母树连续2年采种,测定种子千粒重并进行比较,可以得出:不同母树之间种子千粒重、发芽率差异较大;同一母树不同年份种子千粒重也存在差异。用不同的pH值土壤进行容器播种育苗,通过对幼苗生长状况的观察,初步得出:幼苗生长发育适合在pH值为6.82左右的土壤上,而在pH值为6.02的土壤上则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47.
枇杷根际土壤用木霉P3.9菌株孢子悬浮液灌根,Illumina平台高通量测序,分析引入木霉P3.9菌株对枇杷根际细菌多样性及其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枇杷根际土壤细菌优势菌群为Proteobacteria变形杆菌门、Actinobacteria放线菌纲、Propionibacteriales丙酸杆菌目、Nocardioidaceae类诺卡氏菌科、Aeromicrobium气微菌属。引入木霉P3.9菌株虽然导致枇杷根际细菌多样性略有下降,但是优势菌群种类及数量未发生变化。Nitrospirae硝化螺旋菌门1门;Nitrospira硝化螺菌纲、Phycisphaerae纲2纲;Desulfurellales硫还原菌目、Nitrospirales硝化螺旋菌目、Tepidisphaerales目3目;Desulfurellaceae硫还原菌科、Tepidisphaeraceae科、Rhodothermaceae科3科;Nitrospira硝化螺旋菌属、Nitrosospira亚硝化螺菌属、Nitrosomonas亚硝化单胞菌属、Chryseobacterium金黄杆菌属4属;Micromonospora auratinigra、Pseudonocardia khuvsgulenisi、Bacteroides vulgatus、Arabidopsis thaliana 4种急剧增加。Thermoleophilia油菌纲1纲;Corynebacteriales目、Frankiales目、Solirubrobacterales土壤红球菌目、Kineosporiales目、Ktedonobacterales目5目;Nocardiaceae诺卡氏菌科、Geodermatophilaceae科、Mycobacteriaceae分枝杆菌科、Hyphomicrobiaceae生丝微菌科、Solirubrobacteraceae土壤红色杆菌科、Cryptosporangiaceae 科6科;Amycolatopsis拟无枝酸菌属、Smaragdicoccus属、Solirubrobacter土壤红杆菌属、Blastococcus芽球菌属、Azohydromonas嗜血杆菌属、Rhodococcus红球菌属、Bauldia属、Nocardia诺卡氏菌属、Micromonospora小单孢菌属、Parviterribacter帕维特杆菌属、Fodinicola?矿生菌属11属;Rhodococcus wratislaviensis、Nocardia neocaledoniensis、Fordinicola feengrottensis 3种急剧下降。说明木霉P3.9菌株促使枇杷根际有益细菌增加,致病细菌减少,对连作枇杷根际土壤有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48.
为了解在水田上改建苗圃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在浙江省内同时采集了水田起源的不同类型苗圃表层土壤与剖面分层土壤,以长期种植水稻农田为对照(水田),分析土壤含水量、水稳定性团聚体、容重、饱和导水率、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活性有机碳、有效磷、速效钾和pH等指标,探讨水田长期改用苗圃后对表层和深层土壤性状的影响。研究把苗圃分为加土型(加土种植,增加地面高度)、减土型(带土移苗,降低地面高度)和常规型(种植过程中地面高度无明显变化)3种情况。结果表明,水田改建苗圃后,表层土壤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有效磷、速效钾和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普遍下降,活性有机碳/有机碳的比例也逐渐变低,土壤有机碳和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的下降以加土型和减土型更为明显。减土型和常规型苗圃的表层土壤饱和导水率明显低于水田,土壤容重却明显高于水田;常规型苗圃表层土壤酸度大于水田;加土型苗圃表层土壤砾石含量明显高于水田。对代表性常规型苗圃剖面土壤的鉴定表明,水田改为苗圃后,整个土壤剖面含水量呈现下降趋势,对丘陵区土壤(黄筋泥田)深层土壤含水量下降的影响大于对平原区土壤(青紫泥田和淡涂泥田)的影响;深层土壤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也呈下降趋势。水田长期改用苗圃可引起土壤质量的退化,对表层和深层土壤性状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49.
本研究基于药剂浸苗处理和药剂行沟土壤处理两种施药方法,比较各药剂对黄芩立枯病的田间防治效力。结果表明:300g/L 醚菌·啶酰菌悬浮剂1000 倍液做浸苗处理和做行沟土壤处理的防效均最高,分别为74.58%和67.92%;250g/L 嘧菌酯悬浮剂800 倍液两种处理方式下防效均最低,分别为55.03%和41.22%;各药剂浸苗处理的防效均高于行沟土壤处理,其中药剂30%噻呋·嘧菌酯悬浮剂1000 倍液和250g/L 戊唑醇水乳剂800 倍液做浸苗处理时也取得了良好的防效,分别为73.12%、71.74%。  相似文献   
50.
棉花是具无限生长特性的喜钾作物,为解决其生育期内多次追施钾肥和叶面喷施缩节胺的用工问题,实现轻简化种植目标,研究包膜含缩节胺氯化钾对棉花产量、经济效益和土壤钾素变化特征的影响。试验设5个处理,分别为一次基施180 kg?hm-2包膜含缩节胺氯化钾(CRKMC)、减少30%钾素用量(126 kg?hm-2)的包膜含缩节胺氯化钾(70%CRKMC)、基施180 kg·hm-2普通包膜氯化钾(CRK)、分次施用180 kg?hm-2普通氯化钾(KCl)和对照(CK,不施钾肥),后三个处理叶面喷施三次缩节胺。结果表明:等量施钾条件下,CRKMC和CRK较KCl籽棉产量分别增加8.81%和9.36%,经济效益分别增加15.53%和12.86%,70%CRKMC较KCl增产6.53%,增加净收入13.64%。CRKMC抑制棉花盛花期前的株高,提高后期株高、茎粗和叶绿素含量,使生物量较KCl增加18.56%~24.98%,提高钾素吸收量,表观利用率增加25.06~38.83个百分点。CRKMC中的钾素和缩节胺在土壤中呈“先慢后快而后趋于平缓”的规律,释放高峰出现在盛花期至始絮期,显著提高蕾期以后土壤中的速效钾含量。因此,土壤基施包膜含缩节胺氯化钾,可合理协调棉花生长势指标,满足钾素吸收需求,减少30%用量仍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钾素利用率,实现了缩节胺和钾素在同一时空条件下的一体化调控,有助于棉花减肥、高产和轻简化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