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本研究基于药剂浸苗处理和药剂行沟土壤处理两种施药方法,比较各药剂对黄芩立枯病的田间防治效力。结果表明:300g/L 醚菌·啶酰菌悬浮剂1000 倍液做浸苗处理和做行沟土壤处理的防效均最高,分别为74.58%和67.92%;250g/L 嘧菌酯悬浮剂800 倍液两种处理方式下防效均最低,分别为55.03%和41.22%;各药剂浸苗处理的防效均高于行沟土壤处理,其中药剂30%噻呋·嘧菌酯悬浮剂1000 倍液和250g/L 戊唑醇水乳剂800 倍液做浸苗处理时也取得了良好的防效,分别为73.12%、71.74%。  相似文献   
2.
试验以露地不覆盖(CK1)和地膜露头覆盖(CK2)为双对照,设置了移栽覆盖(A1)和出苗覆盖(A2)2个覆盖时间,4 500 kg·hm~(-2)(B1)、7 500 kg·hm~(-2)(B2)、10 500 kg·hm~(-2)(B3)、13 500 kg·hm~(-2)(B4)4个覆盖量,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秸秆覆盖量和覆盖时间对党参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光合特性及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党参秸秆覆盖的最佳覆盖时间为移栽覆盖,覆盖量以10 500~13 500 kg·hm~(-2)为宜;党参苗期株高在A1B3处理下最高,为9.75 cm,党参的根部干物质积累量在A1B3和A2B3处理下较多,分别为5.13 g和4.82 g;进行秸秆覆盖后,党参的叶面积增大,A1B4和A2B3处理较对照(CK1)分别增加80.86%和60.28%;秸秆覆盖党参光合作用增强,平均净光合效率分别较CK1和CK2增加46.83%和12.07%;平均胞间CO_2浓度较CK1降低了32.06%。同时研究表明,秸秆覆盖显著提高党参的产量,较CK1和CK2,增产分别达到27.21%和25.53%。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白条党主产区土壤理化特性和药材经济性状,以定西和陇南地区7个县(宕昌、临洮、渭源、岷县、陇西、漳县及通渭)21个调查点连续两年的土壤和白条党为调查对象,分析各调查点土壤理化性质和白条党的药材经济性状。结果表明:甘肃白条党主产区经度大致在103°35'—105°26'之间;纬度大致为33°57'—37°58';海拔高度约在1708.4~2488.6 m。各县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在9.25~17.50 g/kg之间,整体偏低,其中临洮县土壤有机质含量最低;土壤碱解氮平均含量在19.56~39.96 mg/kg,陇西县土壤碱解氮含量极低;土壤速效磷含量均大于10 mg/kg;土壤速效钾平均含量在80.73~128.40 mg/kg,除渭源和岷县土壤速效钾含量为低至中等外,其余表现中等至较高;土壤pH>7.5,属于微碱性和碱性土壤。岷县生产的白条党单根产量最高,根长且粗,商品性最好。  相似文献   
4.
5.
纤维素酶的工业应用一直受酶活性低,成本高的限制,为了提高中性内切葡聚糖酶的活性,本研究利用易错PCR技术对来自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 )C-36的内切葡聚糖酶基因进行定向进化研究,在酶分子水平上改造内切葡聚糖酶分子.实验获得了最佳突变株b-15和b-28,其内切葡聚糖酶活力比亲本酶分别提高了2.1和3.6倍.序列分析表明:突变体b-15有6个碱基发生了突变,分别是A360G、T402A、A419T、T648A、A1208G和A1397T,导致4个氨基酸突变,分别是N134K、Q140L、N403S和Q466L;b-28只有1个碱基发生了突变,导致了398位Lys突变为Arg.通过SWISS-MODEL服务器模拟酶的三维结构,分析表明,b-15改变的4个氨基酸分别位于催化结构域的第4和第5个α螺旋之间的转角和结合结构域的第5个β折叠及第9和第10个β折叠之间的转角;b-28的突变位于结合结构域的第4个β折叠.同时,对获得的两株突变株b-15和b-28用正交试验优化产酶条件,优化后的酶活分别达到4.542和5.136 U/mL,是优化前的2.2和1.5倍.实验获得了酶活性提高的内切葡聚糖酶菌株,为进一步在分子水平研究内切葡聚糖酶的功能和其应用打下了基础,也为高酶活酶分子在其他高表达系统的表达提供了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6.
播期和播量对陇西黄芩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膜穴播是陇西黄芩育苗的主要方法,为了确定适合陇西黄芩育苗的最佳播期和播种量,设置4个播期(4月3号、4月18日、5月3日和5月18日)和5个播量(6.80、8.26、9.72、11.18、12.64 g/m~2),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研究播期和播量对黄芩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和播量均极显著影响黄芩产量,播期与播量存在极显著的互作效应,除根长外,播期对黄芩产量和根部性状的影响均大于播量。适合陇西黄芩育苗的最适播期为4月中下旬到5月初,黄芩种苗最佳播量应控制在9.72~11.18 g/m~2。最佳播期与播量组合时,黄芩穴播育苗产量最高,达15 343.29 kg/hm~2。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基于田间药效试验,对比生物药剂哈茨木霉与常规化学药剂多菌灵对黄芩立枯病的田间防治效力。结果表明:地膜覆盖穴播育苗栽培方式下,拌种处理 1-1 和 1-2 处理的防效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低于土壤处理 2-1 和 2-2 处理(P<0.05),且处理 1-1、 2-1、 2-2 和处理 1-2 差异极显著(P<0.01)。3 亿 CFU/g 哈茨木霉 WP 用土壤处理的防效为 71.78%,与 50%多菌灵 WP 的防效 73.54%差异不显著(P>0.05),作为生物制剂可以替代常规化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黄芩在甘肃中部地区最佳的定植密度和采收年限,本文以黄芩种苗为试验材料,研究黄芩种植密度为45万株/hm2、60万株/hm2、75万株/hm2、90万株/hm2、105万株/hm2和120万株/hm2的二年生和三年生药材,测定其生长发育及产量相关指标,并估算效益。结果表明:两年生和三年生黄芩在栽培密度为45万株/hm2时,其籽粒产量较高,分别为50.46 kg/hm2和62.77 kg/hm2;密度为105万株/hm2时,其鲜药产量较高,分别为11167.23 kg/hm2和16725.84 kg/hm2;栽培密度为75万株/hm2时,药材的平均单根最长最粗,鲜药和籽粒产量较高,纯收益最高,分别达到41009.39元//hm2和85083.64元/hm2。三年生黄芩除折干率外,产量性状指标均极显著高于二年生黄芩,纯收益增加35237.89~44074.25元/hm2。可见,适于甘肃中部地区黄芩最佳栽培密度为75万株/hm2,收获年限以三年生为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