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4篇
综合类   97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26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对从广州禽产品分离的6株LM进行了药敏试验、pH值的适应范围、动物致病性等生物学特性研究。6株LM分离株对先锋必、氯霉素、卡那霉素、头孢唑啉、庆大霉素等多种药物敏感;而对多黏菌素B、复方新诺明、新生霉素有耐药性。LM分离株在pH值4.0~10.5范围内可存活。以109 CFU剂量感染SPF小鼠、清洁级新西兰兔和健康粤黄鸡,小鼠的致死率达100%,可引起兔结膜炎等症状,但未引起试验鸡的任何不适。6株LM分离株的Hly基因与标准参考株基因相似性达到96.1%以上,说明该基因在LM中较为保守。  相似文献   
292.
硅酸钠是美国农业部批准的可用于禽肉加工的抗菌剂,可优先抵抗不同的食源性病原体。然而,这种药物的抗菌机理还不清楚。美国密西西比州立大学的科研人员对硅酸钠灭活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293.
用非致细胞病变(noncytopathic,NCP)和致细胞病变(cytopathic,CP)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感染临床健康BVDV检测阴性的荷斯坦奶牛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感染后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mRNA转录水平的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NCP型BVDV感染牛PBMC后CD80在4h(P〈0.05)和12,24h(P〈0.01)出现2次转录高峰,CD86在6h(P〈0.05)出现转录高峰;CP型BVDV感染后,CD80在24h(P〈0.05)出现转录高峰,CD86在6h(P〈0.05)出现转录高峰。尽管CD80在NCP型BVDV感染后呈现较复杂的动态变化,但结果提示NCP型和CP型BVDV感染均可导致牛PBMC的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基因转录在感染早期明显受到抑制,PBMC的抗原呈递能力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294.
对50株不同来源的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Lm)进行PFGE分型,比较食源、环境、人源菌株之间的相似性。结果显示,同一市场内,环境污水分离株和新鲜食品分离株表现出较高同源性,新鲜食品分离株与即食性(RTE)食品分离株相似性很高,临床脑膜炎病人的1株Lm与RTE食品分离株在进化上显示出了很近的亲缘关系。50株Lm的分子分型分析提示了菌株从市场环境污水-新鲜食品-RTE食品-人的传播模式,为食源性疾病溯源追踪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95.
为鉴定分离自新疆北疆绵羊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本研究采用多重PCR方法,鉴定来自病发地区部分羊场的发病绵羊、健康绵羊、羊舍环境和乌鸦粪分离的30株李斯特氏菌分离株的8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分离株血清型。结果为4株发病绵羊株有3株鉴定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血清型为1/2a或4b,1株为非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5株健康绵羊株血清型为1/2a;其余来自羊舍水源的3株、乌鸦粪的2株及健康绵羊16株为非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表明来自发病绵羊、健康绵羊及参考菌株LM血清型之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96.
李氏杆菌病是由产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引起动物和人的食源性、散发性人畜共患传染病.本病的主要特征是脑膜炎、败血症和孕畜流产.该病发病率低,但病死率很高.各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但以怀孕母猪和仔猪较易感.笔者遇到一起猪李氏杆菌的病例,现将发病情况和诊治过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97.
李斯特菌套式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GenBank数据库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iap基因设计2对引物,建立了套式PCR快速检测单增李斯特菌的方法。两对引物分别扩增出约1 500 bp和500 bp片段,与预期大小一致。套式PCR方法灵敏性实验检测极限为10 cfu/mL;人工污染猪肉检测极限为103cfu/mL;整个检测过程可在7 h内完成。采用该法对南海口岸进口的冻肉进行检测,检测出9份阳性,与传统的细菌分离方法完全一致,说明套式PCR方法具有很好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298.
动物饲料是“从农场到餐桌”食品安全链的第一个环节,饲料被病原菌污染可导致人类食源性疾病。病原菌污染饲料的方式途径不一,可能来自于植物性原料如大豆和谷类作物的污染、动物源性饲料如鱼粉和骨粉及羽毛粉等污染、微生态制剂及酶制剂中病原菌污染以及加工环境造成的交叉污染等,这些被病原菌污染的饲料进入生物体内后可通过其产品转移、传播,危害人类健康。为了摸清饲料中致病性微生物的污染情况,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饲料安全监测lT作计划,我们对饲料中霉菌、致泻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志贺氏菌等致病性微生物进行了监测。  相似文献   
299.
马立克氏病是一种鸡淋巴组织增生的病毒性肿瘤病,主要侵害外周神经系统,以周围神经、性腺、虹膜、内脏器官、肌肉和皮肤的单独或多发的单核细胞浸润为特征。该病具有高度传染性,也是一种免疫抑制性疾病,对养禽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2013年12月,我省某县绿壳蛋鸡养殖场发生疑似马立克氏病的病例,经流行病学调查、剖检病变观察以及实验室检验,诊断为马立克氏病,现将诊断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00.
猪李氏杆菌病是由产单核细胞增生症李氏杆菌引起的人、畜、禽发病的人畜共患传染病。2010年5月上旬,广西柳州市沙塘镇附近某个体猪场的断奶猪群发生了似脑膜脑炎、表现显著神经症状为特征的传染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表现和病理剖检及实验室诊断,诊断为猪李氏杆菌病,经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使疫情很快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