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84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19篇
农学   33篇
基础科学   37篇
  10篇
综合类   1052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615篇
畜牧兽医   4141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450篇
  2013年   344篇
  2012年   543篇
  2011年   490篇
  2010年   470篇
  2009年   512篇
  2008年   551篇
  2007年   453篇
  2006年   342篇
  2005年   325篇
  2004年   173篇
  2003年   158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1 家禽免疫系统的特性 免疫系统是家禽的主要防御系统,它直接受到生理、遗传、营养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可作为家禽在生产管理中其健康受到威胁的一个敏感的指示器.它包括两个部分:先天性免疫力和获得性免疫力.前者是免疫系统最原始的机制,它从家禽开始孵化起就已具有且开始发挥作用,具有非特异性、反应相对迟缓、发挥作用慢的特点.  相似文献   
52.
近年来PRDC一直困扰着养殖业,所以对PRDC的研究分析始终未停止。其中发现,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症是由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circovirus type2,PCV-21感染所致的一种新的病毒性疾病。它是首先由Tischer于1982年在多株PKl5猪肾细胞系的污染物中分离获得的。1991年,在加拿大西部发生该病,并命名为“猪断奶后全身消耗性疾病”。  相似文献   
53.
1 免疫失败的原因1.1 免疫方式不当。鸡的新城疫(ND)保护性抗体可分为粘膜表面的IgA和血清中的IgG,只有呼吸道粘膜抗体和血清抗体都达到一定滴度时才能有效防止新城疫发生。由于免疫方法选择不当(如饮水免疫),致使鸡的呼吸道粘膜抗体未达到保护水平,或使血清中新城疫抗体不高,都可引起鸡发生新城疫。  相似文献   
54.
抗血清常用于犬病毒性疾病的治疗对细菌性疾病的治疗意义不大。但见病就注射抗血清的情况在临床中却时有发生,这主要是对犬病发病原因缺乏了,解所致。即使确诊为病毒性疾病,还应了解病犬的病史和用药情况及防疫情况。临床上常有注射疫苗诱发血清病的发生,引发病犬过敏,不及加重病犬的病情,反而会增加治疗成本。因此,在临床中,对病犬的血液分析相当重要,不要盲目使用抗血清。  相似文献   
55.
近年来,由于免疫失误和病毒变异,导致了一些病死鸡难以找到书中所介绍的典型症状和病灶,给诊断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利用血凝抑制试验(HI)和琼脂扩散试验(AGP)检查死鸡体内的抗原,对新城疫、禽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鸡痘、马立克氏病、传染性法氏囊炎、产蛋下降综合症、禽脑脊髓炎和病毒性关节炎等病,可以在数小时至24小时内确诊疫情。传染病的发生常是先由个别或少数鸡开始发病或死亡,若能对此及时快速确诊,立即接种疫苗和采取防制措施,则可阻断传染病的扩散,将传染病扑灭于萌芽开始阶段,将会减少因疫病扩散而造成的重大经济损失。查抗原的方法简单易行,有很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6.
鸭肝炎是雏鸭的一种传播迅速、以肝炎为主要特征高度致死性的、病毒性疾病。本病可由三种不同病原引起,称为1型、2型、3型鸭肝炎病毒,其中以1型鸭肝炎病毒发病率、致死率为最高,是发现最早的鸭肝炎病原,也是危害最大的鸭肝炎病毒,本文就发生在26日龄雏鸭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鸭肝炎病原的分离与鉴定做如下报告:  相似文献   
57.
新疆出血热(XHF)是我国重要的蜱媒疾病之一,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在国际上又称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是璃眼蜱属传播的病毒性疾病,由布尼亚病毒科(FamilyBunyaviridae)内罗病毒属(Genus Nairovirus)的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感染所致,可以引起人严重的出血热疾病和高病死率。该病于1964年在我国新疆巴楚县出现并一直在该地区流行,并于1997年和2001年再度暴发,疫区呈扩大之势,目前虽尚未被国家列入法定重大传染病,但近年来在世界部分地区广为流行,提示该病可能成为又一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故在此作一综述,以为临床提供参考。1流行病学克…  相似文献   
58.
新生仔猪低血糖病是以血糖含量不足,出现脑神经机能障碍为特征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在养母猪场(户)中屡见不鲜。该病常表现发病急、病程短、病死率高。引发本病的主要原因,一是母猪(特别是幼龄初产母猪)怀孕后期饲养管理不当,营养缺乏(不但影响妊娠幼龄母猪自身的生长发育,而且还使胎儿在母体内不能获得足够的糖分),或患有某种慢性病,造成血糖先天不足;二是母猪分娩后缺乳或母猪患乳房炎或子宫炎,乳汁质量不佳,仔猪吃不上初乳或吃初乳不足,血糖下降。近几年来,我们在临床实践中,采用白糖水治疗新生仔猪低血糖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9.
安徽省鸡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集了安徽省6个主要养鸡地区65群鸡的185只病鸡共986份组织样品,对可引起免疫抑制性疾病的5种最常见病毒进行了PCR检测。结果,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IBDV)、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马立克氏病病毒(MDV)、禽白血病病毒(ALV)和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V)的群阳性率和个体阳性率分别为73.08%和40.91%、46.15%和25.95%、41.54%和17.84%、18.46%和7.57%、13.85%和4.86%,其中被检鸡之二重或多重混合感染的总阳性率为24.33%。调查结果证实,免疫抑制性疾病在安徽省的商业鸡群中普遍存在,并与鸡群疾病多而复杂、损失大相关。  相似文献   
6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鸡传染性法氏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免疫抑制性疾病.该病发病突然(潜伏期2~3d)、病程短(7~8d)、呈双尖峰死亡曲线.此病对养鸡业危害巨大,该病毒诱发免疫抑制,使鸡体对多种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下降,容易引起并发或继发其他多种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