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4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105篇
农学   55篇
基础科学   23篇
  43篇
综合类   287篇
农作物   19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27篇
园艺   53篇
植物保护   28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柿果成熟过程中可溶性果胶和单宁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解从柿中提取果胶和单宁的最适宜时期,本试验以磨盘柿和平核无为材料,采用咔唑比色法和folin-ciocaileu法,分析了不同取样时期2个柿品种果皮和果肉可溶性果胶和单宁含量变化。随着果实的成熟,柿果中可溶性果胶的含量呈现相似的变化规律:都是逐渐升高,且果肉高于果皮,平核无高于磨盘柿。各个取样时期,2个品种的柿中可溶性单宁也呈现相似的变化规律:逐渐下降,且果肉高于果皮,平核无高于磨盘柿。同时分析了不同时期榨汁的果汁随存放时间的延长,可溶性果胶和单宁变化。随着榨汁时间的不同,可溶性果胶的含量分别在果汁存放0、10和30d达到最大值,可溶性单宁的含量在果汁存放的20到30d含量最大;且平核无果汁可溶性单宁和果胶的含量高于磨盘柿。平核无比磨盘柿,果肉比果皮是更适宜作为提取可溶性果胶和单宁的材料。  相似文献   
62.
柿单宁在重金属吸附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柿单宁是一种来源丰富的天然高分子,由于其分子结构中的B环含有丰富的邻位酚羟基,对金属离子具有很强的降价吸附能力。以柿单宁为有效成分的金属吸附剂具有成本低、环保和高效等优势,近年来发展迅速。本文主要介绍柿单宁的结构特点及其吸附重金属(放射性元素、贵金属、有毒重金属等)离子的研究进展,初步探讨其吸附重金属离子的机理,并对该金属吸附剂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3.
阐述了黑枣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征及主要价值,并简要介绍了它的繁育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4.
旨在明确柿果实发育过程中重要农艺性状的变化规律,以期为柿果实最佳商熟期研究以及加工利用提供理论参考,以18个不同甜涩类型的柿种质资源为材料,探索并分析了其发育过程中的单果重、色泽指数、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单宁以及抗坏血酸含量等重要农艺性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所选品种的果实发育呈“S”型生长曲线;果实的色泽指数在缓慢生长期发生明显的上升趋势,主要形成于第2快速生长期;硬度在缓慢生长期之前较为稳定,在第2快速生长期显著下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V”型变化趋势,“V”型的底部位于缓慢生长期的开始。同时,甜柿和涩柿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单宁和抗坏血酸含量的变化。甜柿的单宁以及抗坏血酸含量在第1快速生长期呈明显的下降趋势,随后保持在较低水平;而涩柿的抗坏血酸含量在第1快速生长期和缓慢生长期呈下降趋势,在第2快速生长期下降到较低水平;涩柿的单宁含量开始保持稳定,当进入缓慢生长期开始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此趋势一直持续到第2快速生长期。综上所述,无论是甜柿还是涩柿,缓慢生长期是果实发育的关键时期,是果实色泽形成以及可溶性固形物积累的开始。研究结果为柿栽培“提质增效”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5.
【目的】对于成熟期差异较大的2个柿品种在发育过程中的重要品质特性进行测定分析,明确其变化规律,以期从表型以及生理层面阐释柿早晚熟性状的生物学特征,为早晚熟柿品种的栽培管理以及果实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对早熟柿品种‘七月早’和晚熟柿品种‘吊柿’在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的重要表型(单果质量、横纵径、色泽)及生理指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果糖、蔗糖、葡萄糖、抗坏血酸、可滴定酸、总酚、黄酮、单宁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综合比较2个柿品种各指标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形成特性及变化规律的差异,明晰柿早熟与晚熟果实的品种特性。【结果】在柿果实的发育成熟过程中,2个柿品种单果质量、横径、纵径的生长发育均符合“S”型生长曲线,其中‘七月早’花后60 d之前为第1快速生长期,60~80 d为缓慢生长期,80 d以后为第2快速生长期;而‘吊柿’花后110 d之前为第1快速生长期,110~140 d为缓慢生长期,之后进入第2快速生长期。在第1快速生长期,2个柿品种果实呈绿色,色泽指数变化较小,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糖、抗坏血酸、可滴定酸、总酚、黄酮等含量的变化趋势较为稳定;当果实发育进入缓慢生长期,单果质量和横纵径的增长速度变缓,果实开始转色,色泽指数发生明显变化,叶绿素、抗坏血酸、可滴定酸、总酚、黄酮、单宁等的含量开始显著降低,而类胡萝卜素、糖含量显著上升;当果实发育进入第2快速生长期,单果质量和横纵径又开始快速增长,而果实其他品质指标的变化速率又趋缓。早熟柿品种‘七月早’各品质指标的变化速率较快,变化起始节点均早于晚熟品种‘吊柿’;晚熟品种‘吊柿’具有较长的第1快速生长期,且其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明显的蔗糖高峰现象。在果实成熟之后,晚熟品种‘吊柿’的糖类、抗坏血酸、可滴定酸、总酚、不溶性单宁等的含量均高于‘七月早’。【结论】缓慢生长期是柿果实多个重要性状变化的关键时期,2个柿品种主要品质特性的形成均开始于果实的缓慢生长期,并在第2个快速生长期变化速率减缓并趋于稳定。晚熟品种‘吊柿’在果实成熟后,主要影响果实风味的糖酸等的含量均高于早熟品种‘七月早’。  相似文献   
66.
Wheat stem rust, caused by the fungus Puccinia graminis f. sp. tritici (Pgt), is a notoriously damaging disease of wheat and barley. Pgt requires two hosts to complete its lifecycle; undergoing asexual reproduction on cereal crops and completing sexual reproduction on Berberis spp. The latter stage of its lifecycle is of particular importance in temperate regions such as western Europe, where asexual urediniospores are unable to survive cold winter weather. In the past, the crucial role of Berberis in the lifecycle of stem rust led to intensive eradication campaigns, initially carried out by farmers in the face of hostile scientific opinion. In the United Kingdom, common barberry (Berberis vulgaris) is today a relatively rare plant. Stem rust is, however, currently experiencing a resurgence; at the same time, there has been a general increase in the prevalence of barberry and an upsurge in its planting which, in the United Kingdom, is associated with attempts to encourage the endangered barberry carpet moth (Pareulype berberata). This article situates current developments within a broader chronological framework, examining changing attitudes towards barberry and rust in England in the past and the history of the plant's use and cultivation. It assesses how widespread B. vulgaris really was in the environment historically, and thus the scale of its eradication. We suggest that Berberis was never widely established as an archaeophyte in the United Kingdom. Current attempts to re-establish it are based on a misunderstanding of the plant's historical status and could potentially pose a serious threat to food security.  相似文献   
67.
“一分钟游程”构园法则将人的视觉感受与园林组景共同考虑,以25~30 m作为组景转换的理想距离,对游路结构进行反复烘托与不断强化,从而形成柔和、丰富的“构景曲线”。选择南北方各具代表性的苏州沧浪亭和北京恭王府花园,分析其园林的景观布局,对比园林空间序列的“起”“承”“转”“合”间距。结果表明,“一分钟游程”构园法则在南方私家园林及北方皇家园林中同样适用,为今后的游线组织与组景布设提供了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68.
“一带一路”沿线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分析,对支撑沿线区域发展意义重大。基于“一带一路”主体水资源区分区及用水研究,采用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指数)分析了“一带一路”产业用水量和GDP的地理集中度,采取用水结构指数和产业结构指数分析了分区用水结构及产业结构的差异,应用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对“一带一路”全区用水量与GDP的匹配度进行研究,计算了“一带一路”分区基于数列的用水量与GDP匹配度。结果表明:① “一带一路”第一产业用水量和GDP产值的集中度在三大产业中均为最高,主要集中在东亚、西亚、南亚和东南亚;② 不同分区分产业用水量和GDP产值占各分区总量的比值,在空间分布差异上从大到小依次为第一、第三、第二产业;③ “一带一路”全区第三产业用水结构与GDP产值匹配度最差,南亚是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匹配度最差的分区。分析成果有助于系统了解“一带一路”区域用水和产业结构的基本情况,为深入分析分区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关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9.
以恭城月柿为试材,采用精准相温(-0.5±0.3)℃结合不同浓度(0(CK)、1、3、5 ?滋L/L)1-甲基环丙烯(1-MCP)的处理方式,探索1-MCP最佳处理浓度及对柿果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1-MCP处理均可保持柿果的感官品质、色泽及抗坏血酸(VC)含量,降低乙烯呼吸速率和丙二醛含量,从而达到延长贮藏期和维持柿果品质的目的,且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保鲜效果更加显著,但是对可滴定酸(TA)含量及呼吸强度并无显著影响。灰色关联分析可知,4个处理的关联度分别为0.566、0.885、0.654、0.722,按大小排序为1 ?滋L/L 1-MCP>5 ?滋L/L 1-MCP>3 ?滋L/L 1-MCP>CK,说明采用浓度为1 ?滋L/L 1-MCP处理柿果能够具有最佳贮藏效果,5 ?滋L/L 1-MCP次之,3 ?滋L/L 1-MCP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70.
云南民族竹文化在维系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引领精神价值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竹文化的传播不但能加强文明间的对话、谋求更多共识,更能维护文化多样性、提升中国话语权。文章分析了云南民族竹文化的内容体系、新时代下传播与传承中存在的问题,从加大政策支持、加快人才培养、培育文化产业等方面提出了云南民族竹文化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