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039篇
  免费   3764篇
  国内免费   4614篇
林业   5141篇
农学   2907篇
基础科学   2621篇
  25852篇
综合类   18963篇
农作物   1439篇
水产渔业   567篇
畜牧兽医   2624篇
园艺   685篇
植物保护   3618篇
  2024年   438篇
  2023年   1520篇
  2022年   2076篇
  2021年   2086篇
  2020年   2145篇
  2019年   2461篇
  2018年   1974篇
  2017年   2935篇
  2016年   3529篇
  2015年   2598篇
  2014年   2873篇
  2013年   3973篇
  2012年   4884篇
  2011年   3922篇
  2010年   2980篇
  2009年   3015篇
  2008年   2636篇
  2007年   2866篇
  2006年   2492篇
  2005年   2073篇
  2004年   1597篇
  2003年   1364篇
  2002年   1034篇
  2001年   1002篇
  2000年   864篇
  1999年   681篇
  1998年   597篇
  1997年   564篇
  1996年   497篇
  1995年   538篇
  1994年   471篇
  1993年   368篇
  1992年   323篇
  1991年   303篇
  1990年   222篇
  1989年   190篇
  1988年   120篇
  1987年   90篇
  1986年   53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2篇
  1962年   5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4 毫秒
991.
杨树、水杉林带枯落物对土壤微生物C、N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钟哲科  高智慧 《林业科学》2003,29(2):153-157
杨树 (Populusspp .)、水杉 (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是我国亚热带滨海盐土的重要造林树种 ,它们生长快且能耐轻度盐碱 ,因此常被作为这一地区复合农林业的理想树种 (钟哲科等 ,1 996 )。由于滨海地区处于陆地和海洋的交界处 ,自然环境较为恶劣 ,自然灾害频繁 ,因此复合农林业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已成为保障这一地区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措施。关于林木对小气候调节、改善生态环境等研究已有不少报道 ,但关于林木枯落物在复合农林业系统中对土壤微生物的作用 ,研究仍很少。植物枯落物是复合农林…  相似文献   
992.
外生菌根真菌彩色豆马勃优良菌株营养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P.t.优良菌株9109在不同培养基上生长速度、培养特性及其生长规律的研究,筛选出生长最佳培养基作为基础培养基,进行C、N营养研究,试验结果表明:P.t.9109不仅能利用单糖、低聚糖和无机N等速效C、N源,而且能利用多糖、多元醇和有机N等长效C、N源。其菌丝生长最适C源是玉米粉和甘露糖;最适N源是蛋白胨和氯化铵。在无机N利用中,对硝态N和铵态N的利用无显著差异。应用L16(45)正交设计确定了P.t.9109菌丝生长的最佳营养配方,菌丝增殖高达860倍,不但提高菌丝生物产量,而且节省了原料,降低了成本,为改进P.t.菌剂生产配方和研制新型菌剂提供了最佳营养条件。  相似文献   
993.
农林生物质材料基水凝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以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淀粉为原料制备水凝胶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它们通过氢键、静电力及化学键合等结合方式如何制备水凝胶三维网络结构,以及这些水凝胶在生物医药、组织工程和污水处理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4.
采用CuC l2溶液对椰壳活性炭进行改性,制备高容量甲醛吸附活性炭。以扫描电镜(SEM)观测改性前后活性炭的表面形貌;用低温液氮吸附(N2/77K)来表征铜盐浓度的改变对活性炭孔隙结构的影响;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活性炭表面元素组成及存在形式;用X射线衍射(XRD)研究载铜活性炭的晶形结构;以常温动态吸附评价活性炭对甲醛的吸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改性活性炭中铜以Cu、CuC l及CuC l23种形式存在,改性活性炭微孔数量减少,介孔比例提高;同时,随铜盐浓度增加,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减少,平均孔径变大;改性后活性炭表面含氧官能团数量增加。当CuC l2浓度为0.5 mol/L时,制备的改性活性炭对甲醛的吸附容量(4.28 mg/g)是原料活性炭(1.38 mg/g)的3.1倍,甲醛在改性活性炭上的吸附行为符合Freundlich吸附模型。  相似文献   
995.
沼液施肥对杨树林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沼液是沼气发酵过后的液体残留物,是一种优质的有机肥料。研究了不同沼液施肥对杨树林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沼液可以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含量,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增加范围分别为4.29%~61.62%和6.08%~76.10%,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随沼液施用量增加逐渐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呈正相关。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比随沼液施用量增加逐渐下降,其变化范围为9.92~10.81,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比与微生物量碳、氮含量负相关。  相似文献   
996.
介绍了分子模拟和传统吸附理论的关系,综述了使用巨正则蒙特卡洛模拟和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对活性炭结构的研究,归纳了近年来分子模拟技术在作为特殊吸附剂的活性炭的理论设计、吸附性能预测和指导表面基团改性方面应用过程中的研究进展。目前对活性炭微观孔结构的分子模拟研究,多停留于理论层面的模拟研究,而缺少对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质之间关系的分析。在实际应用中结合发挥分子模拟微观层面分析的优势,是分子模拟技术在活性炭研究中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97.
在两段式反应器上开展了对香樟木屑真空热解蒸气的在线催化提质研究。对比分析了催化前后各相产物产率和气体组成的变化,以及催化前后液相产物理化特性和化学组成。结果表明,催化后液相产物产率降低,但生物油出现分层,上层为油相,下层为水相。油相的H/C物质的量之比、pH值和高位热值(湿基)分别为1.712、4.93和37.15 MJ/kg;油相中烃类和轻质酚类等目标产物含量明显增加,而酸类、醛类和酮类等具有腐蚀性和不稳定性的化合物含量则显著降低,燃料品质较生物原油有显著提升;水相中仍含有少量腐蚀性和不稳定化合物,但其干基的高位热值达32.98 MJ/kg,除去水分后亦可将其用作替代燃料。热解蒸气中非目标产物在HZSM-5分子筛的活性位点上发生转化反应生成期望化合物,各类反应遵循碳正离子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998.
祁连山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差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祁连山中段不同海拔的4种植物群落,即垫状植被(cushion plants,CP)、高寒草甸(alpine meadow,AM)、沼泽化草甸(swamp meadow,SM)和高寒灌丛(alpine shrub,AS)作为实验样地,采用BIOLOG技术,探讨了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在不用海拔梯度形成的植被条件下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反映微生物活性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AWCD)的大小顺序为:沼泽化草甸高寒草甸高寒灌丛垫状植被,沼泽化草甸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最高;高寒草甸和沼泽化草甸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模式相似,土壤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物种丰富度指数(H)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显著相关(P0.05),Simpson优势度指数(D)和Mc Intosh指数(U)与土壤全氮显著相关(P0.05);冗余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p H和全氮可能是土壤微生物利用碳源的控制因子。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高寒草甸与土壤微生物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9.
豆秸、花生秧和青贮玉米秸间的组合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豆秸、花生秧和青贮玉米秸间的组合效应。试验将豆秸、花生秧和青贮玉米秸分别以0∶100、20∶80、40∶60、60∶40、80∶20、100∶0比例进行两两组合,利用体外瘤胃发酵技术,分析不同组合对产气量及产气参数、pH、氨态氮、菌体蛋白的影响,计算各组合的单项组合效应值和综合组合效应值,进而筛选各饲料组合的适宜比例。结果表明:豆秸-花生秧、豆秸-青贮玉米秸、花生秧-青贮玉米秸组合在产气参数上差异显著(P<0.05),豆秸-花生秧和豆秸-青贮玉米秸均以20∶80时各产气参数最优,花生秧-青贮玉米秸以60∶40时各产气参数为最优;各组合对体外瘤胃液pH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组合的氨态氮浓度差异显著(P<0.05),在39~64 mg/dL变化;豆秸-花生秧和花生秧-青贮玉米秸的菌体蛋白浓度随花生秧比例增多而增多,豆秸-青贮玉米秸的菌体蛋白浓度在两者比例为20∶80时最高。以多项组合效应评定指数评定各组合效应,豆秸与花生秧、青贮玉米秸均以20∶80的比例较为适宜,花生秧与青贮玉米秸比例以60∶40时较为适宜,综合组合效应指数均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000.
本试验旨在通过人工瘤胃体外培养,研究不同代谢葡萄糖水平下的绵羊瘤胃发酵特性、微生物蛋白质浓度和产气参数。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共设计4个代谢葡萄糖水平[125(A)、138(B)、153(C)、168 g/kg(D)]。体外试验所用瘤胃液采自4只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绵羊。分别于培养0、2、4、6、8、12、24 h采集2 mL培养液用于分析。结果表明:1)8~24 h培养液pH随着代谢葡萄糖水平的提高而出现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5或P0.01);氨氮浓度在2 h时D组显著高于A组(P0.05),而在6 h时A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2)D组6h培养液细菌蛋白浓度显著高于A组(P0.05);随着代谢葡萄糖水平的提高,培养液丙酸、丁酸、总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总体呈升高趋势,乙酸/丙酸呈下降趋势。3)随着代谢葡萄糖水平的提高,理论最大产气量极显著降低(P0.01),达1/2理论最大产气量的时间极显著缩短(P0.01);潜在产气量无显著变化(P0.05),24 h产气量和产气速率常数分别显著或极显著下降和上升(P0.05或P0.01)。结果提示,提高代谢葡萄糖水平,可以提高丙酸、总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同时可为绵羊提供较多的生糖前体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