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89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7篇
  25篇
综合类   43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Kenaf composite panels were developed using kenaf bast fiber-woven sheets as top and bottom surfaces, and kenaf core particles as core material. During board manufacture, no binder was added to the core particles, while methylene diphenyldiisocyanate resin was sprayed to the kenaf bast fiber-woven sheet at 50 g/m2 on a solids basis. The kenaf composite panels were made using a one-step steam-injection pressing method and a two-step pressing method (the particleboard is steam pressed first, followed by overlaying). Apart from the slightly higher thickness swelling (TS) values for the two-step panels when compared with the one-step panels, there was little difference in board properties between the two composite panel types. However, the two-step pressing operation is recommended when making high-density composite panels (>0.45 g/cm3) to avoid delamination. Compared with single-layer binderless particleboard, the bending strengths in dry and wet conditions, and the dimensional stability in the plane direction of composite panels were improved, especially at low densities. The kenaf composite panel recorded an internal bond strength (IB) value that was slightly low because of the decrease of core region density. The kenaf composite panel with a density of 0.45 g/cm3 (one-step) gave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dry modulus of rupture (MOR) 14.5 MPa, dry modulus of elasticity (MOE) 2.1 GPa, wet MOR 2.8 MPa, IB 0.27 MPa, TS 13.9%, and linear expansion 0.23%.  相似文献   
42.
板坯预热及板坯初始温度对干法纤维板热压传热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力生 《林业科技》2004,29(1):36-39
将一部分干法纤维板的板坯在不同温度和时间条件下进行热板接触预热,而另一部分不进行预热但有不同的初始温度,测定它们在热压过程中中心层的温度。通过比较分析其温度变化曲线,找出了板坯预热及板坯初始温度对干法纤雏板热压传热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43.
以汉麻秆芯炭粉为原料,采用干压成型工艺制备了生物质碳化硅陶瓷用多孔纯炭坯体,通过截面密度分析、SEM以及压汞测试等手段,对纯炭坯体的密度、显微结构和孔隙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成型压力在110MPa以下时,炭坯密度随压力升高而增加,达到110 MPa后密度不再增加;成型坯体截面密度分布及显微分布均匀;压汞测试表明,压力为35 MPa时所得炭坯的孔径主要介于1~80μm之间,具备制备高质量碳化硅陶瓷的理想条件。  相似文献   
44.
多层压机热压板温度场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的方法,对两种不同形式的压板加热循环系统的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两种热压加热循环系统热压板表面的温度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双进双出加热循环系统与单进单出加热循环系统相比,压板的温度场分布更均衡,从而为多层压机热压板加热循环系统的优化选择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小麦根尖染色体制片的最佳技术参数,并对小麦远杂组培苗进行倍性鉴定。[方法]以品种郑麦9023为材料,通过种子催芽、种子根根尖压片试验对小麦根尖的染色体制片方法进行探讨,找出最适合的技术参数,用于小麦远杂组培苗的根尖染色体压片试验,并对其倍性进行鉴定。[结果]利用冰水混合物处理根尖可代替浓度0.1%秋水仙素的作用;根尖的酸解时间宜控制在9.5~10.0min;夏季染色时间宜在5 min以内,冬季染色时间宜在10~15 min。经染色体压片计数得到该小麦组培苗的染色体数为21条,鉴定其为小麦单倍体苗,可进行下一步育种。[结论]该研究对指导单倍体育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6.
介绍了国内外生物质板材表面热压塑化平整加工技术和装备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我国研发热压塑化平整加工工艺和装备的技术路线。该加工技术可以平整人造板和实木板材的表面和侧面,改善其表面粗糙度并可提高硬度,有利于环境保护、降低成本、缩短工期,完全可以替代砂光工序。  相似文献   
47.
SF950型水基胶复合机的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先进水基胶复合技术 ,在关键技术上 ,对水基胶复合机的涂布方式、传动系统、压合机构进行分析研究和设计 ,开发了 SF950型水基胶复合机 ,达到结构简单、环保、节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8.
气流辅助高速投种精量播种机压种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流辅助高速投种能够减小种子在导种管内因与管壁碰撞而产生的株距变异,但气流作用增大了种子落地的初速度,导致落地后弹跳对株距均匀性产生影响。为此,设计了一种适于气流辅助高速投种的精量播种机压种装置,在种子落地时,利用压种轮与土壤双向挤压作用实现种子精准定位。将压种装置安装在大豆精量播种机上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作业速度、导种管末端与压种轮的水平距离对株距合格指数、变异系数影响均显著,种子投射角对株距合格指数影响不显著、对株距变异系数影响显著。采用压种轮、压种舌和无压种条件下的对比试验表明,压种轮能够显著减少种子落地弹跳,采用压种轮的株距合格指数、变异系数明显优于采用压种舌和无压种条件,压种轮最优工作参数组合为作业速度9.5km/h、投射角30°、导种管末端与压种轮的水平距离75mm,在此工作条件下株距合格指数、变异系数分别为95.68%、10.32%。  相似文献   
49.
根据农艺要求,对本实验室设计的果园实生苗木精密播种机覆膜机的挂膜和压膜机构进行了研究,使该机在覆膜的高度和宽度上可实现调节,以适应不同大小的地块和地膜。铺膜试验表明,该机运行平稳可靠,覆膜效果好,为在寒冷的初春季节实现果园实生苗直播及节约用水量提供了可靠的支持。  相似文献   
50.
对不同加工方式得到的茶油进行VE含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直接用茶果浸提的茶油VE含量最高,其次是低温压榨法制得的茶油,再次是热榨法制得的茶油。精炼茶油VE含量最低。精炼茶油和半精炼茶油VE含量低的原因可能是经过应用酸、碱、高真空等去除有害成分的同时,微量营养成分VE等也被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