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6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60篇
林业   26篇
农学   78篇
基础科学   8篇
  258篇
综合类   341篇
农作物   54篇
水产渔业   20篇
畜牧兽医   135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4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31.
为探究植物秸秆完全腐解对种植作物连作及土壤的影响作用,以辣椒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研究及数据分析,重点研究玉米秸秆、万寿菊秸秆以及芹菜秸秆腐解对辣椒生长及土壤的影响。结果显示:①秸秆腐解提高辣椒的株高、茎粗,与对照组相比,玉米、万寿菊及芹菜作物秸秆腐物较辣椒株高和茎粗分别提升5%、2.9%、3.3%以及8.7%、7.6%、7.7%,达到显著水平;②相比对照组,玉米、万寿菊及芹菜作物的秸秆腐物均能显著促进辣椒根系的生长发育,其中万寿菊秸秆腐物对根系的改善作用最为明显,辣椒植株的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以及根尖数相比对照组均增加24.49%、46.62%、76.92%和31.63%;③玉米、万寿菊及芹菜作物秸秆腐物对辣椒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光合作用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相比对照组,增加29.19%、56.07%和30.16%,差异显著;④作物的秸秆均能改善土壤的pH、电导率以及土壤的微生物结构,增强土壤的酶活性,不同作物的改善程度有所不同。研究结果对改善辣椒等经济作物连作的土壤活性及生产能力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32.
根际微生态防治作物土传真菌病害的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土传真菌病害分布范围广、传播速度快且危害性大,已成为世界性难题。化学杀菌剂一直被认为是防治土传真菌病害的重要手段,但是长期大量使用化学杀菌剂不仅会造成农药残留、病原菌的抗药性增加,而且还会造成食品安全、粮食安全及土壤、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制约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根际微生态是与植物根系发生紧密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土壤微域,是植物自己营造的有利于植物健康和生长的生态系统。深入探究根际微生态防治作物土传真菌病害的机制,有利于从根际微生物、环境因子、抑病物质等方面挖掘防治土传真菌病害安全高效的方法。本研究着重从土传真菌病害的危害、土传真菌病害发生的根际微生态机制及土传真菌病害生物防治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防治土传真菌病害的研究及生物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33.
【目的】探究枣棉间作模式下各群体地下部土壤生物化学环境以及对棉花产量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小区田间试验来研究间作模式下不同间距对棉花产量、品质以及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变化特征,从而探究间作模式对棉花生长的影响。【结果】(1)由于间距不同,种植的棉花在M2种植模式下棉花产量优于M1,但是M1、M2的产量均低于CK的产量。说明棉花和红枣间距为1米时棉花产量最高,但低于单作棉花的产量。(2)不同间距种植的棉花在生产率、强度、马克隆值、整齐度、棉纤维长度数值上没有太大变化。说明不同间距种植的棉花在品质上受到影响较小。(3)棉花距离枣树越近土壤中真菌的数量就越多,距离枣树1 m的棉花土壤中真菌数量甚至超过单作棉花土壤中的真菌数量,棉花距离枣树越近土壤中细菌的数量越少,但都比单作棉花土壤中细菌数量多。【结论】枣棉间作模式下,当间距为1米时对棉花产量影响最小,土壤微生物数量数量最多。不同间距对棉花品质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34.
EM在我国种植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述了EM(有效微生物群)在种植业中发挥的改良土壤、提高抗病能力、提高产量等方面的作用,并介绍了EM的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935.
[目的]旨在研究不同建筑类型肉牛舍空气中有害气体(NH_3、CO_2、H_2S)、细菌和真菌含量的时空分布变化情况,并分析微生物在舍内外(包括场内和场外)的空间分布规律。[方法]选择陕西省关中地区牛舍为分别为半开放式、开放式和封闭式的3个肉牛养殖场,对其舍内外不同时段的细菌和真菌以及有害气体、温度、湿度等进行同步检测分析。[结果]结果表明,测试期间,三类牛舍的氨气浓度、硫化氢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均在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允许范围内,而细菌与真菌在部分时间和地点超标,封闭式牛舍的空气质量要明显差于半开放式牛舍与全开放牛舍。[结论]不同建筑类型、不同时间段各牛舍空气质量基本符合国家标准,基本能满足肉牛生长育肥需求,封闭式牛舍需要制定合理的通风换气方案。  相似文献   
936.
对塔里木河上游果林地和胡杨林地土壤养分、微生物数量和酶的活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特色果林地的土壤养分、微生物的数量、土壤酶活性均高于胡杨林,而胡杨林的耐盐性最强。5种林地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从4-8月不断上升,8月份达峰值,且以细菌占绝对优势。土壤中脲酶、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活性从4-10月逐渐上升,表现为"秋高型",10月达峰值,而转化酶活性则相反,表现为"春高型",峰值出现在4月。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37.
有效微生物群(EM)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500倍液EM浸种和250倍液EM秧苗喷施,是目前水稻生产上最为理想的使用方法,能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以及α-淀粉酶、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秧苗素质好。  相似文献   
938.
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及产酶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寻求最适宜的纤维素分解菌产酶条件。[方法]通过菌种筛选与鉴定试验,研究5种碳源(麸皮、滤纸、葡萄糖、蔗糖和CMC)、5种氮源(蛋白胨、硫酸铵、草酸铵、硝酸铵、柠檬酸)、培养时间、液体发酵培养基初始pH值和5个培养温度(22、263、03、4和38℃)对微生物产酶的影响。[结果]从土壤、牛粪样品中共分离出17株微生物菌株,其中1株T2菌丝密集,菌落在PDA培养基上生长快,经鉴定为木霉菌。T2菌株最适宜的产酶条件是:碳源为麸皮、羧甲基纤维素等纤维素物质、氮源为蛋白胨和硝酸铵、培养时间为3~4 h、液体发酵培养基初始pH值为4~6、培养温度为26~34℃。[结论]T2菌株在30℃下培养时,相应的滤纸酶活力、CMC酶活力最高值分别为10.72和47.52 U/g。  相似文献   
939.
杨树林土壤微生物及优势菌对小穴壳菌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毛白杨树林土壤内主要微生物的数量及种类进行了分析。并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琼脂培养、孢子萌发及杨树枝条接种等实验,筛选出对杨树水泡溃疡病病原小穴壳菌(Dothiorellagregaria)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为链霉菌和芽孢杆菌。为杨树溃疡病的微生物防治提供了菌剂生产的菌种。  相似文献   
940.
降解除草剂异噁草酮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长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长期施用长残留除草剂的土壤,采用高压富集的方法,从两种培养液中共分离出3株细菌,根据菌株的形态特性和生理生化特征,对此3个菌株进行了初步鉴定: W2为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 Y1和X同为芽胞杆菌属(Bacillus);W2、Y1和X的最适生长温度分别是30℃、35℃和30℃;W2培养基的pH值为6.0~9.0,Y1和X的最适pH值为6.0~8.0;W2生长最适异噁草酮的浓度是200mg a..i.•L-1,Y1和X生长最适异噁草酮的浓度是100mg a..i.•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