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3篇
林业   33篇
综合类   18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枣黑腐病的病原菌鉴定为Dothiorella gregaria Sacc.,该菌可通过伤口或直接穿透果皮侵染,在病落果上越冬后进行初侵染,欧氏杆菌Erwinia sp.只为害成熟枣果,不侵染未成熟枣果。  相似文献   
2.
叶部害虫1、网蝽:美国梧桐网蝽(Corythucaciliata)遍及美国东部,是一种危险性害虫,因成虫体上覆有纱罗状或网状翅而得名。若虫黑色扁平,体多刺。成虫和若虫群聚叶片上并吸食为害。被害叶成白色或棕色,形似叶蝉及螨类为害所形成的斑点、点刻和褪色斑。严重受害的叶片成褐色并早落。该虫不长严重大爆发,但每年都有零星、少量的爆发。最严重的为害最易见于市区的遮阴树和观赏树。干旱的夏末损害最显著。成虫蛰伏于寄主及其附近的落叶,枯树皮或其它隐蔽的场所内越冬。春天活动并爬  相似文献   
3.
核桃枝枯病是核桃树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在核桃树因受逆境影响而生长不良时,病害尤为严重。国内外对该病害的研究甚少,而且多半着重于对病害发生规律的一般调查和研究。本文报导矩园黑盘菌(Mel—anconiunm obongum Berk)的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材料和方法自然发病枝条采自北京林学院南门外15年生核桃树。用组织分离法和孢子稀释法分离。分离用培养基为PDA、PDA 10%核桃枝皮水提液(以下简称PDAB培养基)。茵丝生长测定用培养基为PDA、PDAB、玉米粉、查氏、高氏1号、黑盘孢菌产孢培养基、黑盘孢菌基本培养基等。孢子萌发试验用凹玻片液滴法。接种用孢子接种和菌  相似文献   
4.
诱导杨树抗溃疡病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100、500、1000ppm-浓度的5406细胞分裂素和稀土分别诱导群众杨的离体枝条,3d后进行接种。实验证明,用“5406”发病率降低了63.3%~70%,病情指数降低了51.5~65.2;用稀土发病率降低了60%~70%,病情指数降低了29.1~73.9。接种后的群众杨皮部SOD活性在72~96h内达到最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呼吸强度48h达到最大值,96h明显减弱,并基本稳定。发病后,皮部总蛋白含量增加1.7~4.4倍(对照总蛋白含量仅增加0.9倍),增加的量随诱导剂的浓度增大而增多。  相似文献   
5.
1987年以来在山东新泰、潍坊等地区陆续出现由杨树根朽病Armillariellamellea(Vahl.ex Fr.)Karst.危害造成的大面积杨树枯死现象。5月中、下旬病株叶变黄,8月开始脱落,干基树皮剥离,树皮内有白色菌膜,根系逐渐死亡,7—9月在干基及其附近出现丛生子实体。该病多发生于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和土壤潮湿、粘重的地方,受害林地均有发病中心。病菌的传播主要靠病根与健根的接触。杨树的不同品种感病状况有明显差异,健杨Populus×euramericana cv.‘Robusta’感病重,而沙兰杨P.×euramericana cv.‘Sacrau 79’、Ⅰ—214 P.×euramericana cv.‘Ⅰ—214’、Ⅰ—69 P.deltoidesbartr.cl.‘Lux’等杨树较轻。利用防病促生剂防治具有明显的促进根部伤口愈合、刺激生新根和杀死病菌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杨树根朽病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北京杨炭疽病在北京市发生普遍而严重。病害多发生于树冠中下部的枝叶上,引起叶枯、芽枯和梢枯。每年6—7月开始出现症状,9月上中旬病情达到高峰,以后趋于稳定。通过叶柄刺伤接种,诱发出病害典型症状。病原是盘长孢状刺盘孢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通过伤口侵入寄主,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盘在病部越冬。翌年旧病组织中越冬菌丝的扩展,可能是导致病害初期症状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按莱氏无胆甾原体和MLO的核糖体蛋白基因序列的保守区域,合成一对寡核苷酸引物,用CTAB法直接提取田间发病的桑萎缩和泡桐丛枝病树皮层的DNA,以健康树作平行对照。结果用PCR成功地从病树DNA模板中扩增出1.26kb左右的产物,而对照样品均未出带,表明此项技术可以检测MLO,并用于研究其分子系统学关系。  相似文献   
9.
杨树栅锈菌Melampsora spp的数量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栅锈菌种Melampsora spp.的分类过去主要根据其寄主、转主寄主范围及冬孢子形态特征;但用这个原则对杨树上栅锈菌分类是很困难的。因为:1.冬孢子的相似性,大部分杨树栅锈菌的冬孢子在形态上区别不显著;2.多寄主性;3.交叉发生性;一种杨树甚至同一棵树上能同时有两种栅锈菌存在;4.缺转主寄主性;即有些杨树栅锈菌不经转主寄主而完成生活史;5.强制接种可以使非寄主植物发病。由于分类中遇到的上述困难,使杨树栅锈菌的分类转向了夏孢子阶段的性状。Kraa-  相似文献   
10.
小天牛闯大祸美国1996年在纽约、1998年在芝加哥发现光肩星天牛的野外定殖和严重危害,美方及时进行了有害生物风险评估(PRA),认为该虫对美国的森林、庭园树木、旅游和俄糖业等方面的潜在威胁巨大。从本方提供的资料看.19R5年一199R年.翼国检疫部门从中国输美货物的SWPM上截获354批次天牛,其中:有2次鉴定为光肩星天牛,21次鉴定为星天牛属。美方认为,因为天牛幼虫的定种较为困难,加上星天牛这一属在美国原无分布,鉴定资料较缺,故定为星天牛的21次中,很有可能就是光肩星天牛;即使原来鉴定为沟胫天牛亚科(9次记录)或天牛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