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8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66篇
林业   108篇
农学   60篇
基础科学   125篇
  102篇
综合类   294篇
农作物   32篇
水产渔业   20篇
畜牧兽医   38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31.
王红玲  郑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995+16998-16995,16998
基于生鲜农产品具有保鲜时间短、易变质等特点,对生鲜农产品物流中心的选址进行优化,可缩短其流通时间并提高农产品保鲜率。以最低的生鲜农产品配送成本为目标,构建了选址优化模型,提出了相应的求解算法,并通过仿真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2.
构建中国教师教育信息中心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也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高师院校图书馆的多方合作与长期努力。以哈尔滨师范大学教师教育信息中心作为先行试点进行理论研究,可以为中国教师教育信息中心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奠定基础。探讨了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构建哈尔滨教师教育信息中心的历史契机、优势与基础,构建方案、运转障碍及突破问题。  相似文献   
133.
在实船资料统计分析和基于船舶基本原理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渔政船设计初期空船重量及重心的估算公式,以此分析、整理出的回归方程更具有针对性。将空船重量、重心高度、重心纵向位置的公式计算结果与实船倾斜试验所得值相比较后发现,相对误差符合工程要求,重心纵向位置值亦在允许范围内。本估算方法可以给设计者以前期估算参考。  相似文献   
134.
 为了研究超重力对小麦种子发芽特性及农艺性状的影响,本研究选用小麦种子,用清水浸泡24h后在10000r/min条件下进行处理,处理时间分别为0(CK),5,10,15,20,25min共6个处理。处理后的种子通过标准发芽试验,测定种子发芽特性,包括发芽势、发芽率、发芽速率(平均日数)、发芽值和发芽指数等指标。发芽试验结束后,将幼苗移栽至大田,成熟后考种,统计分蘖数、株重、株粒数、株粒重、千粒重。结果表明:超重力处理可抑制除发芽速率外的发芽特性,而对于产量性状,除离心20min处理的株粒数显著低于对照外,对其他产量性状无显著影响。超重力处理有望成为种子活力测定的一种新方法,但能否广泛应用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5.
2013—2015年京津冀新增耕地时空特征与来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13—2015年土地变更调查新增耕地数据,基于县域和区域两种尺度,运用重心模型、区位基尼系数、地理集中度以及统计分析等方法,分析3年京津冀地区新增耕地时空特征,并从不同来源对新增耕地状况进行深入解析,以期为京津冀后续建设尤其是雄安新区建设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从2013—2015年京津冀新增耕地整体看,新增耕地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平原区、西部山区和北部高原区3大区域;从不同年份分析,京津冀地区新增耕地面积先减后增,重心从京津冀东北方逐渐向西南方偏移,并呈高度聚集态势。新增水浇地是京津冀地区新增耕地的主要地类。新增耕地主要是通过农村土地整治新增耕地的方式而来,大部分来源于草地,生态问题愈发突出。最后,深入分析新增耕地时空变化规律,建议京津冀在未来建设中因地制宜,加大〖JP〗节水力度,注重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36.
喷灌定额和灌水频次对冬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圆形喷灌机不同灌溉定额和灌水频次对冬小麦产量及籽粒品质的影响,于2014—2016年在北京市顺义区进行了水肥一体化大田试验,共设置3种灌水处理(W1、W2、W3),其中2014—2015年灌溉定额分别为135、112.5、90 mm,2015—2016年分别为154.5、132、109.5 mm。每种处理在冬小麦的返青-拔节、拔节-抽穗和抽穗-灌浆期土壤含水率分别达到田间持水量的70%、75%和75%时进行灌水。每个生育时期又按灌水定额设置为1次灌水(C1)和均分成2次灌水(C2),其中C2处理2次灌水时间间隔为9 d。试验结果表明,冬小麦拔节-抽穗期的阶段耗水量和日均耗水量均最大,W1处理产量最高。2015—2016年灌溉定额与灌水频次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均不显著,但水分利用效率有随灌溉定额增加而降低的趋势,最大水分利用效率为W3处理的2.28 kg/m3。在W1和W2处理下,分2次灌水有利于提高冬小麦的穗数、产量和容重等指标,其中W1C2组合获得最高产量9 286.4 kg/hm2。灌溉定额与灌水频次组合对产量的效应中,灌溉定额起主导作用。建议北京地区冬小麦在圆形喷灌机条件下采用W1C2灌水方案,在返青-拔节、拔节-抽穗、抽穗-灌浆期分别灌水45、55.5、54 mm,且均分成2次灌水。  相似文献   
137.
基于县域单元的我国水稻生产时空动态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阐明近几十年来水稻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 对于优化水稻布局、促进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1985年以来的县域水稻生产数据, 分析了我国水稻产量、面积和单产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和水稻生产重心迁移轨迹, 在此基础上量化了水稻面积和单产对总产的贡献度。结果发现, 我国水稻产量变化以49年周期为主, 21年为辅, 面积变化周期为26年, 单产变化周期为60年; 1985—2015年间, 在水稻种植区域内, 近50%地区产量上升, 约70%播种面积减少, 80%以上区域单产增加; 我国水稻产量、面积重心分别向东北方向迁移229 km和225 km, 而东北稻作区产量、面积重心分别向北偏东方向迁移238 km和242 km; 我国水稻生产主导因素中单产占比由56.3%下降至28.3%, 面积由34.7%上升至63.1%。结果表明, 全国各稻作区单产提升、东北早熟单季稻区面积增加、华中双单季稻区和华南双季稻区面积减少是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变化的主要特征。因此, 合理布局我国水稻的种植面积和持续提高的水稻单产是稳定和提升我国水稻产量的主要措施, 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提高机械化程度和比较效益是促进我国水稻生产发展的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138.
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中国西北地区开发开放、转型发展的重大机遇,明确各省、市空间发展定位,避免同质化竞争是国家战略稳步实施的关键。以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各节点城市为研究样本,通过主成分分析测算样本城市综合质量,在明确核心节点城市的基础上修正研究模型计算得出的各节点城市间的引力值和作用场强。结果显示: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各节点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组团化与空间分异化特征并存,兰州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的核心城市,同周边城市联系紧密、融合互动发展能力强。嘉峪关城市发展存在偏心化,发展重心向酒泉转移。酒泉城市综合质量较高,具备带动周边城市发展的能力。张掖经济发展模式单一,区域协同发展基础薄弱,亟需提高城市引力,与武威、金昌等城市实现联动。庆阳、平凉具备实现孤岛城市和孤点城市向龙头和龙尾城市转变的基础。陇南城市综合质量低,城市引力与场强不足,需要联系周边城市协同发展。临夏、甘南作为少数民族地区,需提升城市发展水平,摆脱孤点城市困局。最后,针对研究结果就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节点城市空间差异进行梳理,并就各自发展策略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9.
主要论述了中国农业银行数据处理中心景观设计与营造的实践。该项目根据场地的实际状况,通过空间分割、植物配置和挖湖造景等方式,营造出适合员工休闲的景观。在建筑区内,以高大乔木为主,注重乡土树种的运用;在人工湖内,科学配置各种水生植物,达到利用水生植物形成景观和净化水质的目的。通过景观设计与营造的实践,单位的景观效果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140.
鲁中南山丘区坡面产流产沙与降雨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求鲁中南山丘区坡面侵蚀规律,选取山东省泰安市药乡小流域,以4个坡面径流小区的降雨、径流、泥沙实测资料为基础,探究不同措施下各小区产流产沙的差异性和导致产流的降雨量临界值,并利用相关分析方法探究径流泥沙与降雨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导致径流产生的降雨量临界值表现为裸地农地草地,草地临界降雨量分别比梯田种植、横坡种植、裸地高0.2,2.8,3.8mm;(2)在相同的降雨条件下,各小区产流产沙均为裸地最大,其中产流量约为农地的1.3~4.3倍,约为草地的2.8倍;产沙量约为农地的3.1~10.4倍,约为草地的77.6倍;产流开始时间以裸地最早,草地最晚,二者之间相差37min,结束时间正好相反;(3)通过对不同降雨因子与产流产沙进行皮尔逊相关分析,除降雨历时(D)外,其它降雨因子均与产流、产沙量有较好相关性,其中与降雨量(P)相关性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