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5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136篇
林业   70篇
农学   142篇
基础科学   29篇
  366篇
综合类   800篇
农作物   74篇
水产渔业   44篇
畜牧兽医   206篇
园艺   36篇
植物保护   8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71.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是国家生物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加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严格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审批管理,有效防范化解实验室安全风险,为我国动物疫病防控、生物防范和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动物防疫工作发展,现行病原微生物审批管理制度机制亟待进一步理顺。本文概述了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审批管理的情况,分析了当前在管理制度机制等方面存在的弱项短板,提出了强化建章立制、优化审批方式、细化评审要求、加强后续监管、做好“三个”衔接等对策建议,以期为推动病原微生物审批管理制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2.
为明确纤维素降解菌剂、纤维素降解酶制剂、菌酶配施对秸秆堆肥效果的影响,该研究以玉米秸秆为堆肥材料,采用室内控温堆肥发酵法,研究了单独添加纤维素降解菌剂(体积分数15%)、酶制剂(质量分数0.8%)和菌酶协同处理(体积分数15%菌剂+质量分数0.8%酶制剂)时,玉米秸秆堆肥温度、pH值、碳损失、氮损失、养分含量和腐熟度的变化规律,以不添加菌、酶的堆肥为对照。结果表明:加菌、加酶处理较对照提前2 d进入高温期,菌酶协同处理较对照提前3 d进入高温期,且菌酶协同处理最高温较其他处理高0.7~1.9℃。在堆肥进程中,各处理的pH值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与对照相比,加菌、加酶、菌酶协同处理的CO2、NH3累积释放量具有降低的趋势,且菌酶协同处理的CO2、NH3累积释放量最低;加菌、加酶、菌酶协同处理的碳损失为18.92%~23.91%,较对照降低了37.24%~50.34%;氮损失为15.51%~19.25%,较对照降低了54.19%~63.09%,其中菌酶协同处理物料的碳、氮损失最低。堆肥结束时,加菌、加酶、菌酶协同处理的物料全磷、全钾、速效磷、有效钾质量分数分别较对照增加34.48%~62.93%、71.43%~117.14%、10.76%~15.65%、17.10%~23.23%,其中菌酶协同处理的物料养分转化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加菌、加酶、菌酶协同处理分别较对照提前10、16、18 d达到腐熟标准。综合判断,菌酶协同处理有利于降低玉米秸秆堆肥的碳、氮损失,促进物料养分转化,缩短堆肥腐熟时间,为最佳处理。研究结果可为秸秆堆肥的菌酶协同处理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73.
Survival of Pepper mild mottle virus (PMMV) and Melon necrotic spot virus (MNSV) in diseased plant residues of pepper and melon, respectively, was studied in several experiments investigating drying and composting conducted in experimental heaps. The viability of the soil-borne fungus Olpidium bornovanus, the vector of MNSV, in infected melon root residues was also evaluated. Maximum temperatures in the heap reached 61.9–73.8 °C during composting processes. Drying of plant residues reduced the infectivity of MNSV whereas the infectivity of PMMV and O. bornovanus was unaffected by drying. Neither the virus nor the fungus was viable after composting. PMMV antigens where detected by serology after 30 and 60 days composting in the four experiments, but virus infectivity was detected only in one process after 30 days.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use of composts using plant residues from PMMV and MNSV-infected crops as organic amendments in SE Spain do not appear to pose a risk of re-introducing pathogens to soi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 that area are suitable for the adequate elimination of these pathogens from infected vegetable residues through composting even during winter.  相似文献   
974.
用从健康奶牛瘤胃液中分离的产琥珀酸放线杆菌3株即HL1、HL2、HL3,进行体内外发酵试验。体外发酵试验是按瘤胃液是否添加菌株分为对照组(C),添加HL1组(T1),添加HL2组(T2),添加HL3组(T3),以便筛选出产酸能力最强的菌株。体内发酵试验是将筛选出产酸能力最强的菌株添加到粗精比60∶40组(T4),粗精比50∶50组(T5),粗精比40∶60(T6)日粮中,对照组(C)为不添加菌株的各自日粮,检测该菌株在日粮变化的情况下在瘤胃中产酸的能力。试验结果显示:(1)在体外发酵试验中,三组pH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均明显低于C(p0.05);T1组中乙酸、丙酸、丁酸浓度均显著高于C、T2和T3(p0.05),而T2和T3却不显著高于C(p0.05);T1组和T3组乳酸浓度明显低于C(p0.05)。(2)在体内发酵试验中,T4组与自C相比,pH显著降低(p0.05),丙酸、丁酸浓度显著升高(p0.05),乙酸和乳酸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T5组与自C相比,pH未明显降低(p0.05),乙酸、丙酸、丁酸浓度显著升高(p0.05),乳酸浓度显著减少(p0.05);T6组与自C相比,pH明显降低(p0.05),乙酸、丙酸、丁酸浓度显著升高(p0.05),乳酸浓度未显著降低(p0.05)。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出的最强的产琥珀酸放线杆菌(HL1)体内外均能提高乙酸、丙酸、丁酸等挥发性脂肪酸浓度,降低乳酸的浓度,对反刍动物的能量代谢和酸中毒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75.
通过研究辽宁省海州露天矿排土场恢复措施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特征的影响,分析了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分布、组成及主要生理类群的数量特征。结果表明:微生物总量为人工林地天然草地工程复垦地荒裸地,3种林地中,榆树林地高于刺槐和紫穗槐林地;在微生物组成中,真菌数量最低,不足微生物总量的1%,细菌和放线菌所占的比例相当;在0~10 cm土层,三种林地为放线菌占优势,其它恢复措施地为细菌占优势,随着土壤深度的加深放线菌比例略有提高;荒裸地的生理类群数量显著低于修复地(P0.05),氨化细菌在0~10 cm土层为紫穗槐林地最高,在10~20 cm土层为刺槐林地最高,好气性自生固氮菌数量为刺槐林地最高,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为天然草地中最高;各类微生物的垂直分布表现为0~10 cm高于10~20 cm。修复地能明显提高排土场土壤微生物数量和主要生理类群的数量,在各修复地中具体表现为人工林地天然草地工程复垦地。  相似文献   
976.
香菇渣对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香菇渣作为土壤改良剂还田对土壤生物学特征的影响,将不同比例的(25%,50%,75%)香菇渣添加到土壤中,恒温27℃连续培养100 d,每隔20 d测定其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结果表明,添加香菇渣能显著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且添加75%香菇渣的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变化最显著.土壤磷酸酶和几丁质酶活性随香菇渣添加比例的增大而提高;随培养时间的变化,磷酸酶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几丁质酶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蔗糖酶活性对添加不同比例的香菇渣响应不大,且随时间变化出现下降趋势.从总体来看,添加香菇渣能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从而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977.
随着酵母类饲料添加剂在反刍动物中应用的日益增加,酵母菌对瘤胃作用的生物学机理及酵母菌与瘤胃内微生物的相互作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文章针对目前国内外新型酵母菌种的筛选工作,在影响新型酵母菌筛选的因素,如何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选择新型酵母菌种、以及新型酵母对反刍动物的作用机理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78.
微生物降解纤维素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纤维素的资源化利用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文章阐述了纤维素酶对纤维素降解机制的研究进展,高效纤维素降解菌的选育及其混合菌群构建的研究概况。作者认为弄清纤维素酶的作用机制,从而用于指导筛选培育高效降解木质纤维素的菌种以及建立高效木质纤维素生物降解体系仍是今后一段时间研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979.
常温秸秆还田菌群的筛选及分解稻秆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一组人工构建的常温(28℃)菌群的分解能力及分解性质进行研究,以获得常温下能够分解秸秆的微生物群及人工加速秸秆还田的分解技术。【方法】以多年堆积的稻草腐烂物为菌源,用改良的Mandels培养基经长期富集培养和定向驯化获得一组稳定的纤维素分解菌群。以标准的纤维素酶活性测定方法对分解过程中酶的活性进行评定,利用气质联机测定分解后的挥发性产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监测分解过程中菌种动态变化。【结果】5d后稻秆总减重量达到39.6%,在培养基占总体积1/5、pH=6、培养第5天时纤维素内切酶(CMC)活性表现最高,达到14IU·ml-1;培养过程中发酵液中有10余种挥发性产物,且不同时期产物的种类和浓度变化很大,从DGGE图谱发现在培养不同时期菌种组成有很大差异,通过各条带近缘种16s rDNA扩增信息构建系统树可见,各条带近缘种分别归属Clostridium、Brevibacillus、Bartonella、Bacteroidetes4个属。【结论】常温纤维素分解菌群能够加速稻秆分解。  相似文献   
980.
在25、30、35、40℃的不同温度下,取不同地点不同深度土样(活土)并对其进行灭菌与非灭菌处理,培养高粱种子,测定高粱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结果表明,35℃为高粱种子发芽的最适宜温度。根际微生物对高粱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有促进作用,在生长过程中通过施加含有根际微生物的底肥,可提高高粱种子的发芽率,利于丰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