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酵母及酵母培养物对反刍动物瘤胃内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研究和生产应用实践证明,酵母培养物中所含有的细胞外代谢产物可明显提高反刍动物的生产力水平、优化饲料的营养价值、改善动物的健康状态。同时人们围绕酵母培养物在反刍动物中的作用机理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多数学者认为酵母培养物主要是通过其中的代谢产物来提高瘤胃中微生物的数量和活力,使瘤胃内乳酸浓度下降,从而改善瘤胃发酵、提高消化和利用效率,最终起到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瘤胃发育是反刍动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文章从瘤胃组织形态学方面来阐述酵母葡聚糖、纳豆芽孢杆菌和酵母培养物等非营养性添加剂对瘤胃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壳聚糖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壳聚糖的研究概况、来源与结构、生物学作用机理等,综述了壳聚糖对反刍动物脂肪代谢、抗菌抑菌作用、免疫功能、瘤胃发酵、生产性能等方面的影响,以期为壳聚糖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C3、C4植株之间存在诸多差异,运用这些差异已经在不同的领域开展了应用研究,但是在对反刍动物体外的发酵影响的研究较少,近年来关于C3和C4植物对反刍动物瘤胃发酵及产奶量等方面的影响问题已经成为热点问题。文章主要从瘤胃中甲烷的产生机理、影响反刍动物瘤胃发酵甲烷产量因素等方面比较了C3和C4植物对反刍动物甲烷产量和发酵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瘤胃使反刍动物与单胃动物有着截然不同的消化方式,瘤胃对反刍动物的消化作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该研究综述了可能对瘤胃发酵产生影响的因素以及生产中对瘤胃发酵调控的方法等,为后续瘤胃微生物作用等研究作参考。  相似文献   

6.
反刍动物瘤胃脲酶抑制剂的作用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刍动物能够利用饲料中的非蛋白氮 (NPN )作为氮源 ,尿素是反刍动物重要的 NPN。在瘤胃脲酶的作用下 ,进入瘤胃的尿素快速分解 ,氨释放速度是瘤胃微生物利用速度的 4倍。瘤胃脲酶抑制剂的应用 ,减缓了尿素在瘤胃内的分解。土壤脲酶抑制剂种类很多 ,但能够用做反刍动物瘤胃脲酶抑制剂的并不多 ,文章总结了几种研究较多的瘤胃脲酶抑制剂的作用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7.
<正>百福菌是耐热活啤酒酵母菌浓缩物,能在动物消化道内进行代谢,尤其是具备和反刍动物瘤胃内容物产生相互作用的能力,使其区别于其它酵母类产品。奶牛的日粮类型及结构决定了瘤胃内的微生物组成,瘤胃微生物的功能是降解饲料,为奶牛提供造奶所需要的蛋白和能量,并且为自身提供维持能量。当产酸型日粮添加百福菌时,瘤胃就具备了纤维型日粮的发酵特点,瘤胃呈现低电势,实现了优化了纤维降解菌的活力,从而实现对整个日粮的高效利用。试验表明,  相似文献   

8.
瘤胃原虫的作用及影响其数量的外源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刍动物瘤胃内栖居着大量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和原虫,它们对于饲料在瘤胃内营养物质的降解、微生态环境的稳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在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对反刍动物瘤胃原虫研究的基础上,对其在瘤胃内环境指标和营养物质代谢方面的作用予以系统阐述,从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对原虫的去留进行客观评价,同时对调控原虫数量的措施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9.
苜蓿的营养特点及对反刍动物作用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苜蓿的营养价值和苜蓿对反刍动物作用机理的研究进行了概述。苜蓿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反刍动物饲喂苜蓿能提高DMI,促进瘤胃发酵和乳牛的泌乳性能,尤其能提高奶中共轭亚油酸的含量,对体液指标影响不大。指出了今后如何在饲料中合理搭配苜蓿草来提高氮的利用率,以及苜蓿草的贮藏加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0.
瘤胃真菌是瘤胃这个大发酵罐的1种功能菌,其在反刍动物瘤胃内纤维物质消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反刍动物消化低劣粗饲料的基础。本文综述了瘤胃真菌的研究概况,并简要地概括了此领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兰兆吉  吴国江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150-7151
[目的]揭示SGR基因的作用机理。[方法]构建水稻SGR基因在酵母双杂交体系中的诱饵载体,并对其表达进行鉴定,将目的基因SGR与诱饵质粒载体pGBKT7通过双酶切定向重组构建诱饵质粒pGBKT7-SGR,将pGBKT7-SGR转入酵母菌株Y187中,利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其在酵母中的表达,通过缺陷性培养基培养进行自激活检测。[结果]将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测序结果与SGR基因比较,序列完全一致,阅读框分析正确。载体pGBKT7-SGR在酵母菌株Y187中可以正确表达出融合蛋白。重组诱饵pGBKT7-SGR质粒对酵母无毒性,其表达产物不能激活酵母菌株Y187的营养缺陷型报告基因。[结论]该重组诱饵质粒可用于酵母双杂交体系,该研究为从cDNA文库筛选水稻诱饵蛋白SGR的互作蛋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车世德  王斐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130-20133,20138
反刍动物体内CH4的排放,不但导致了饲料能源利用率的下降,而且还会破坏大气臭氧层。笔者综述了反刍动物CH4生成的机制及影响其排放量的因素,并对降低CH4的调控方式做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3.
For many years, ruminant nutritionists and microbiologists have been interested in manipulating the microbial ecosystem of the rumen to improve production efficiency of different ruminant species. Removal and restriction of antibiotics subtherapeutic uses from ruminant diets has amplified interest in improving nutrient utilization and animal performance and search for more safe alternatives. Some bacterial and fungal microorganisms as a direct-fed microbial(DFM) can be the most suitable solutions. Microorganisms that are commonly used in DFM for ruminants may be classified mainly as lactic acid producing bacteria(LAB), lactic acid utilizing bacteria(LUB), or other microorganism's species like Lactobacillus, Bifidobacterium, Enterococcus, Streptococcus, Bacillus, Propionibacterium, Megasphaera elsdenii and Prevotellabryantii, in addition to some fungal species of yeast such as Saccharomyces and Aspergillus. A definitive mode of action for bacterial or fungal DFM has not been established; although a variety of mechanisms have been suggested. Bacterial DFM potentially moderate rumen conditions, and improve weight gain and feed efficiency. Fungal DFM may reduce harmful oxygen from the rumen, prevent excess lactate production, increase feed digestibility, and alter rumen fermentation patterns. DFM may also compete with and inhibit the growth of pathogens, immune system modulation, and modulate microbial balance in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Improved dry matter intake, milk yield, fat corrected milk yield and milk fat content were obtained with DFM administration. However, the response to DFM is not constant; depending on dosages, feeding times and frequencies, and strains of DFM. Nonetheless, recent studies have supported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DFM on ruminant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化东方伊萨酵母菌(Issatchenkia orientalis YP-1)对偶氮染料酸性大红GR的脱色条件,初步阐明脱色机理。[方法]研究该菌在不同温度、pH、接种量、染料起始浓度、碳源和氮源条件对酸性大红GR的脱色影响,并且对脱色降解功能酶进行定位。[结果]该菌在16 h内对浓度为50~100 mg/L酸性大红GR的脱色率达96%,其机理主要为降解脱色。东方伊萨酵母菌YP-1的最佳接种量不应低于10%,最佳pH在4~8之间,最佳温度为28℃,(NH4)2SO4浓度在0.1%以上,葡萄糖浓度不应低于1%。脱色后染料的主体结构被破坏,发生降解反应。该菌主要脱色降解功能酶为胞内酶。[结论]东方伊萨酵母菌对酸性大红GR的脱色效果显著,在染料废水处理中将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何乐  肖牧  徐健  阮颖 《安徽农业科学》2014,(30):10467-10468,10505
[目的] 研究TGA2在植物系统获得抗性中所起的作用,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PCR扩增获得拟南芥中TGA2基因全长CDS序列,克隆至pGADT7酵母表达载体,并转化至AH109酵母菌株中.[结果] 重组质粒通过大肠杆菌转化获得了阳性克隆,经过菌落PCR及单、双酶切验证重组质粒构建成功.将重组质粒又转化到AH109酵母菌中,并在相应筛选培养基上成功获得了转酵母菌成功的阳性克隆.[结论] 为进一步研究TGA2参与水杨酸诱导抗性基因表达的作用机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冯思琦  魏炜  张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566-569,583
[目的]从自然土壤中筛选出以苯酚为唯一碳源的高效降酚菌并研究其降酚特性。[方法]采用逐量分批驯化筛选降酚菌,通过紫外诱变技术,进一步提高苯酚降解能力。[结果]筛选出1株可降解高浓度苯酚的菌株,经鉴定为酵母菌(Pityrosporum sp.),菌株最高耐酚浓度为1800mg/L。同时研究了不同条件如培养温度、pH值、转速、接种量等对苯酚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温度为28℃、pH值6.0、转速130r/min,在有氧条件下,48h内对500mg/L苯酚降解率可达96.3%,经过紫外诱变后36h内可将500mg/L苯酚完全降解。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确定了该菌株的最佳降酚条件为温度28℃,pH值6.0,NaCl浓度1.0g/L,装瓶量50ml。[结论]经过紫外诱变技术构建的高效苯酚降解菌其降酚性能比野生菌株有较大提高,可为合酚废水的工业处理提供理论依据和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7.
拮抗酵母菌对苹果采后青霉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拮抗菌的商业化贮藏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室内培养筛选出2株具有拮抗效果的酵母菌,通过活体和离体试验,研究拮抗酵母菌对青霉引起的苹果采后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活体条件下,含量为2×108CFU/ml的2株酵母菌对青霉菌具有较明显的抑制效果,其中菌株1的防效为89%,菌株2的防效为92%;离体条件下,含量为106CFU/ml的2株酵母菌可完全抑制青霉菌生长;用酵母菌菌悬液浸果后,贮藏20 d时苹果未出现腐烂现象,20 d后酵母菌菌株2在苹果上的数量为初始值的15.0倍,菌株1在苹果上的数量为初始值的10.2倍。[结论]2株酵母菌均可在苹果伤口上迅速繁殖,可有效防治苹果青霉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反刍月形单胞菌乙酸生成的缺陷株并分析其发酵特性。[方法]应用转座子标签法,通过转座子供体菌E.coliS17-1/pZJ25∷Tn5对受体菌反刍月形单胞菌进行转座子诱变,采用含卡那霉素和氟乙酸纳的选择性培养基筛选接合子。[结果]共筛选出稳定的对卡那霉素和氟乙酸具有抗性的转座工程菌7株。对反刍月形单胞菌的突变株进行16SrRNA鉴定和Tn5的PCR鉴定,及乙酸激酶(AK)和磷酸乙酰转移酶(PTA)酶比活力分析,确定突变株属于pta基因缺失型氟乙酸抗性菌株。[结论]为进一步研究反刍兽瘤胃微生物乙酸的细胞代谢网络和调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利用及选择是动物生态学的重要概念和研究领域。由于小型林间独栖反刍动物(small and solitary forest ruminant,SSFR)具有相对孤居、行踪隐蔽、警惕性高及栖息地郁闭度大而难以被目击等特点,对SSFR栖息地利用和选择的研究难度较大,文献报道相对较少。文章概述了SSFR栖息地的一般生态特征对其栖息地利用的影响,阐述了不同尺度水平的SSFR栖息地选择的研究现状,结合其他有蹄类动物的相关研究,论述了关于SSFR家域、觅食地和卧息地选择的研究进展,简要探讨了栖息地片断化对SSFR栖息地选择的影响,强调了多尺度研究SSFR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参60  相似文献   

20.
苑学  孙国权  逢晓阳  刘国文  王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390-15392,15394
[目的]构建反刍月形单胞菌乙酸生成的缺陷株并分析其发酵特性。[方法]应用转座子标签法,通过转座子供体菌E.coliS17-1/pZJ25∷Tn5对受体菌反刍月形单胞菌进行转座子诱变,采用含卡那霉素和氟乙酸纳的选择性培养基筛选接合子。[结果]共筛选出稳定的对卡那霉素和氟乙酸具有抗性的转座工程菌7株。对反刍月形单胞菌的突变株进行16S rRNA鉴定和Tn5的PCR鉴定,及乙酸激酶(AK)和磷酸乙酰转移酶(PTA)酶比活力分析,确定突变株属于pta基因缺失型氟乙酸抗性菌株。[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反刍兽瘤胃微生物乙酸的细胞代谢网络和调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