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4篇
  免费   151篇
  国内免费   322篇
林业   541篇
农学   285篇
基础科学   439篇
  601篇
综合类   1238篇
农作物   130篇
水产渔业   47篇
畜牧兽医   224篇
园艺   73篇
植物保护   79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136篇
  2016年   162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170篇
  2013年   147篇
  2012年   208篇
  2011年   227篇
  2010年   182篇
  2009年   167篇
  2008年   148篇
  2007年   206篇
  2006年   174篇
  2005年   159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标准物质具有特定量值、均匀性和稳定性三大典型特征,也是其作为测量标尺的依据。转基因生物标准物质是我国转基因产品标识制度顺利实施的关键技术支撑之一。文章以转基因玉米TC1507为对象,制备了转化体特异性的新型质粒DNA标准物质pTC1507,并对其均匀性、稳定性、量值进行了评价和测定。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质粒DNA标准物质具有良好的瓶间和瓶内均匀性,pTC1507稳定性可靠,可以在-20 ℃稳定放置6个月以上。经过测序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定值以及不确定度评估,pTC1507标准物质的量值是1.01±0.053。均匀性、稳定性和量值结果表明,研制的转基因玉米TC1507质粒分子标准物质符合标准物质的典型要求,可以代替传统的基体标准物质应用于转基因玉米检测,解决传统标准物质获取困难、制备复杂、成本高等不足。  相似文献   
22.
通过对家庭居室不同空间特点的分析,根据家庭绿化的趋势,从绿化植物材料的适应性、观赏性、生态性和经济性方面探讨了家庭绿化材料的选择,以期为居室绿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3.
硒肥与钝化材料组配对土壤Cd钝化及稻米Cd消减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不同硒肥施用方式联合钝化材料对土壤镉钝化和稻米镉消减的效果,采用盆栽试验的方式,选用亚硒酸钠作为硒肥,钙镁磷肥和硅藻土作为钝化材料,设置基施硒肥+钙镁磷肥+硅藻土和叶面喷施硒肥+钙镁磷肥+硅藻土2种方式,研究其不同用量对镉污染酸性稻田土壤修复与安全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用量的增加,稻米产量增加,基施硒肥产量略高于叶面喷施硒肥,产量差为 2.115 g/pot,与对照(CK)相比,基施0.28%钙镁磷肥+0.12%硅藻土+0.004‰硒(T3)能够提高1.68倍的稻米产量;随着施用量的增加,pH升高,有效Cd降低,有机质与CEC变化不大;基施硒肥与叶面喷施硒肥处理对土壤pH、有机质与CEC差异不显著,但基施硒肥处理有效Cd含量略低于叶面喷施硒肥处理,T3对土壤Cd的钝化效果最佳;随着基施硒肥用量的增加,稻米Cd含量降低,随着叶面喷施硒肥用量的增加,稻米Cd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基施硒肥处理对稻米Cd的消减程度强于叶面喷施硒肥处理,相差 0.021 mg/kg,与对照(CK)相比,T3处理稻米Cd降低0.063 mg/kg。可见,硒对调控稻米镉累积具有重要作用,且基施硒肥强于叶面喷施。综上所述,基施0.28%钙镁磷肥+0.12%硅藻土+0.004‰硒对土壤Cd钝化与稻米Cd消减的效果最佳,值得在镉污染稻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4.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天然植物粗提物饲料原料中芍药苷的测定方法。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溶液(14:86)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30nm,流速:1.0 mL/min;柱温:30 ℃;进样量:10μL。结果显示,芍药苷的线性方程为Y=10.6017X-14.8514,(r=0.99966,n=6),本方法的回收率为100.4~102.1%,RSD均小于2.0%。结果表明,本方法准确,可靠,适用于天然植物粗提物饲料原料中芍药苷的测定。  相似文献   
25.
为探究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标准物质作为试剂盒评价体系的可行性,比较了市场上5种主流品牌ASFV荧光PCR检测试剂盒的检测性能。使用ASFV P72基因核酸标准物质作为模板,根据5种试剂盒说明书分别进行相应的荧光定量PCR检测,结合扩增曲线、Ct值,分析不同试剂盒的敏感性、可重复性以及所需反应时间。结果显示:5种试剂盒的阴性、阳性对照均成立,最低检测限均为5.9×10-1拷贝/μL;4个厂家的试剂盒线性关系R2>0.98,其中最优的R2=0.994,离散度最小;各试剂盒的实际反应耗时与理论反应耗时均有一定差异(0.20~0.96 h)。结果表明,各生产厂家使用P72基因作为靶基因研制的ASFV荧光PCR检测试剂盒都可以使用ASFV标准物质作为评价体系,来评判试剂盒的检测性能。本试验为各实验室不同样品检测的ASFV荧光PCR检测试剂盒选择提供了一种可用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6.
利用超声波对化肥控失材料(LCM)进行修饰改性,结果表明对硫酸铵的控失效果随处理时间呈现先升高然后降低的规律,峰值出现在5min.本文对其机理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7.
为持续控制小麦叶锈病及促进小麦的抗叶锈病育种工作,2019—2020年自江苏、浙江和安徽3个省采集自然感叶锈病的小麦病叶,经分离获得小麦叶锈菌单孢分离物,利用43个小麦叶锈病鉴别寄主材料对其致病类型进行鉴定,并对其毒性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从170份小麦叶锈菌单孢分离物中共鉴定出67个致病类型,主要致病类型为THS、SHJ、PHS和SHS,出现频率分别为8.8%、7.6%、5.9%和5.9%。江苏、浙江和安徽3个省的单孢分离物对携带抗叶锈基因Lr10、Lr12、Lr22a、Lr22b、Lr29、Lr33、Lr35和Lr36的鉴别寄主材料的苗期毒性频率均超过90.0%,而对携带抗叶锈基因Lr9、Lr24、Lr25、Lr28、Lr38、Lr40、Lr41、Lr42、Lr43和Lr13+3ka的鉴别寄主材料的苗期毒性频率均小于10.0%。卡方检验及Fisher精确检验显示,3个省小麦叶锈菌群体对抗叶锈基因Lr1、Lr2a、Lr3、Lr14b、Lr18、Lr21、Lr26、Lr27+31、Lr32和Lr37的毒力存在显著分化。浙江省小麦叶锈菌群体具有较少的毒性因子(4.73)和毒性值(600...  相似文献   
28.
草类物料压缩试验研究中的突破性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国内外草物料压缩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新鲜草物料压缩流变进行试验研究,总结出了草物料压缩试验研究过程中几个带有突破性的进展,较系统地展示了草物料压缩研究逐步深入的历程和规律,对草物料压缩基础研究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在国外研究“闭式压缩”很长时间后,我国开始了“开式压缩”试验研究。从实验室的局部过程的试验研究,发展到压缩工程全过程的试验研究;从一般工程力学的研究,推进入到压缩过程流变学试验研究;从理论上的阶跃历程的流变学试验研究,跨越到工程上任意历程的流变学试验研究,将草物料压缩流变研究推向新阶段。最后又提出了变断面积的压缩流变试验研究,继续推进草物料压缩工程和草物料加工流变学发展。  相似文献   
29.
多水门管道灌溉是采用多水口管道替代水沟的一种地表灌溉方式。1993至1995年试验结果表明,多水门管道灌溉和传统水沟灌溉相比,具有节水、节能、改善灌水分布均匀度,提高灌溉质量,缩短灌溉时间和扩大作物种植面积等优点  相似文献   
30.
三步合成了烷基-二醇基硅胶(ADS)色谱材料,首先用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把功能基团键合到硅胶基体上,再把该环氧化硅胶与硬脂酸反应以制备酯型十八烷基反相填料,最后在20MPa压力下装成色谱预柱(35×4.6mm I.D)。用该预柱通过六通阀后接ODS分析柱(250×4.6mm I.D),构成中心切割二维HPLC。该系统能对具有一定疏水性的化合物进行在线富集,实现环境及生物复杂样品直接进样分离分析。使用该系统对尿中的莠去净和西玛津残留进行了分离分析,以含有0.1%乙酸的酸性水缓冲液对加标尿液中莠去净类化合物保留在预柱上,干扰分析的大分子被排阻而无保留通过,其它干扰分子保留小而通过,再切换六通阀,以乙腈和0.1%乙酸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进而在下一级ODS分析柱上进行分离(紫外检测225nm),两种除草剂的分离分析取得了良好的定性定量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