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99篇
  免费   213篇
  国内免费   104篇
林业   865篇
农学   171篇
基础科学   119篇
  932篇
综合类   2370篇
农作物   53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88篇
园艺   61篇
植物保护   145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29篇
  2022年   143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149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243篇
  2016年   302篇
  2015年   244篇
  2014年   333篇
  2013年   374篇
  2012年   436篇
  2011年   426篇
  2010年   365篇
  2009年   332篇
  2008年   296篇
  2007年   255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891.
测算了2012年重庆市城乡统筹试验区各区县土地利用平衡度,分析了各区县土地利用平衡发展的驱动机制,并定量测算了各区县相对应的土地利用潜力度。结果表明:(1)高度平衡发展类和比较平衡发展类的区县主要位于大约1 h经济圈内(其距离粗略以汽车车程计)。发展失衡的5个区县中,秀山县和酉阳县位于渝东南地区,城口、巫山以及巫溪县位于渝东北地区。(2)高度平衡类的12区县呈现出3大系统相对协调平衡发展的趋势;比较平衡类的17个区县中,3种效益驱动都有;基本平衡类4个区县全部属于生态效益驱动型;失调发展类的5个区县均属于生态效益驱动型。(3)巫山等3个区县土地利用潜力度很大;秀山等2个区县土地利用潜力度较大;石柱等4个区县土地利用潜力度较小,表明这些区县尚有潜力可以挖掘;沙坪坝等17个区县土地利用潜力度很小,其可挖掘潜力在现有技术水平很难实现或者需要花费很大的经济成本;江北等12个区县的土地利用潜力度极小,几乎没有可挖掘的空间。  相似文献   
892.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武汉市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探究了2003-2012年武汉市建设用地扩张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交通条件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人口增加是武汉市近10 a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驱动力;各驱动力因素表现出一定的时间尺度依赖性,交通和人口因素对建设用地短期内快速扩张的推动效应更显著,收入因素的效应则主要体现在长期;宏观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土地利用的效率和集约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893.
以宁波市镇海区为研究对象,利用生态足迹分析理论与方法,对镇海区1997-2011年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镇海区人均生态足迹从1997年的6.4178 hm2增加到2011年的7.7374 hm2,而同期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则由0.3370 hm2小幅增加到0.3624 hm2。人均生态赤字由6.0808 hm2增加到7.7130 hm2,生态压力指数由19.04上升为20.79。研究期内镇海区的人均生态足迹高于人均生态承载力,出现了巨大的生态赤字,港口地区土地生态系统处于很不安全状态。城镇化发展、重化工产业布局和居民消费结构调整是影响镇海区土地生态安全的重要因素,同时由于国际贸易存在使得港口型城镇土地生态状况存在"虚高"现象。为调整港口型城镇土地生态安全状态,还应采取协调港城关系,降低化石能源比重和提高生态用地比例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94.
基于灰色模型的贵阳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93,2000,2010年3期TM遥感影像为基本数据源,采用RS与GIS技术、结合统计分析的方法,提取和分析了贵阳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信息,并选取13个主要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驱动因子,运用灰色模型定量地分析不同地类与各驱动因子之间的关联性。结果显示:(1)研究期间,贵阳市水田、旱地、灌木林、未利用地面积分别减少了135.2,55.4,80.8和98.6 km2;而水域、有林地、建设用地面积分别增加了49.1,128.3和183.4 km2,其中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最大,水田面积减少最大;(2)研究时段土地利用综合程度指数呈增大的变化趋势,1993,2000和2010年土地利用综合程度指数分别为301.2,307.7和319.0;(3)贵阳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由1993年的0.76上升到2001年的0.78,随后下降到2010年的0.77,表明贵阳市土地利用结构系统的有序性、稳定性呈先增加再减弱的变化趋势;(4)贵阳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主导驱动力是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及人均资源因素。  相似文献   
895.
基于RS与GIS技术,提取1994,2000,2006和2013年4期遥感影像土地利用信息,利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动态度模型、概率转移矩阵及马尔可夫模型,研究了近20 a厦门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并预测其未来10 a的土地利用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20 a厦门市土地利用变化速度前期较快,后期趋缓,变化面积高达46.75%;土地利用变化的总体特征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龙头及加强海洋经济的城市发展战略相符;建设用地变化仍为该区域未来10 a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导类型,需加强对耕地和林地的保护以促进土地利用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896.
1999-2009年青海省德令哈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1999年的ETM数据和2009年的矢量数据为数据源,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分析了青海省德令哈市1999-2009年土地利用/覆盖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借助马尔科夫模型,预测了德令哈市未来20 a的土地利用/覆盖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德令哈市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为主。在1999-2009年这10 a中,草地面积减少最多,减少部分主要退化成未利用地;未利用地减少面积仅次于草地,减少部分主要转化成林地;耕地减少面积位居第3,减少部分主要转化成林地;林地增加面积最多,主要来自耕地和未利用地的转化;耕地的空间动态度最大,其次为林地。在未来20 a中,德令哈市耕地和草地的面积会持续减少,林地和建设用地的面积将继续增加。  相似文献   
897.
榆林市能源化工基地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利用能值和物质流方法构建经济价值和环境影响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分别从EKC曲线特征,生态效率及其"脱钩"三个层面解析了榆林市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负荷之间"倒U"形特征显著,EKC转折点将出现在2015年前,届时经济价值与资源环境压力将分别较2009年增加8.83和4.38倍;生态效率在11 a间提高了4.55倍,生态效率的提高建立在生态压力不断增大的基础上;榆林市脱钩现象以弱脱钩和扩张性复钩的交替为特征,经济发展的弱可持续特征明显,相比于废物排放,资源投入对生态压力的升高具有更加明显的推动作用。改变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促使榆林市在满足全社会物质需求总量的同时,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是今后榆林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98.
[目的] 对山东省烟台市水资源承载具体状况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提出相应提高水资源承载力的对策和建议,为实现烟台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建立涵盖水资源、社会、经济和水环境4个准则层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CRITIC-GR-TOPSIS法,对2003—2018年烟台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以相对贴近度Cj作为综合评价值,Cj越大表明水资源承载力越高,并采用障碍度模型量化各指标对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程度。[结果] 2003—2018年烟台市水资源承载力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从2003年的0.449 7上升至2018年的0.578 3。通过障碍度模型计算发现,社会和水环境子系统内各指标对于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不断加大,而经济子系统相关指标对烟台市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不断减弱,水资源子系统内各指标则在此期间保持稳定且较高的影响水平。[结论] 2003—2018年烟台市水资源承载力有所上升,但其上升幅度并不明显,未来仍有广阔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899.
[目的] 对河南省郑州市主城区城市发展与河网演变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为合理调节城市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郑州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1994,2002,2009和2019年遥感影像数据,计算河网特征指数并建立耦合协调模型,定量分析河网演变及其与城市发展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 城市发展与河网演变间的相互影响表现在城市发展对河网的破坏与促进作用和河网对城市发展的支撑与约束作用。城市发展导致河网密度降低,走向单一,结构简化,但河网是城市形态的骨架并提供物质基础,当河网承受能力趋于阈值时会反向约束城市发展,进而引起对河网的修复。郑州市主城区城市发展与河网耦合协调度变化可分为波动、磨合和稳发展3个阶段:初期城市的高强度发展使两者协调度迅速下降;中期开始注重河网的修护,人工水系的建设巩固了河网结构,期间受地形影响,城区主体避开西南丘陵地区向东部平原地区扩展;后期水系的治理与修复成效显著,协调度提升到初级协调等级并有逐步提升趋势。[结论] 人工水利措施的干预可缓解城市发展对河网的影响,但河网的修复成效落后于城市发展进程,仍需加强对河网的修复与保护。  相似文献   
900.
老挝凯山丰威汉市土地资源的空间优化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土地资源的空间优化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各类产业和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为区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GIS空间分析技术、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与CLUE-S模型相结合,以老挝凯山丰威汉市为研究区域,开展土地资源空间优化配置研究。在空间适宜性和数量结构的约束下,以用地需求、限制因素、转换规则和空间特征为基础进行模型运算,对凯山丰威汉市土地资源进行空间优化配置。[结果] 城市建设用地和水田在原有基础上向适宜区域扩张,分布较为稀疏的林业用地因得到开发利用而相应减少,其他用地类型在数量上和空间上的变化均不明显。[结论] 城镇化建设和农业发展能够为凯山丰威汉市的经济发展提供基础和支撑,同时需要兼顾生态保护,促进土地资源的统筹协调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