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9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105篇
林业   143篇
农学   150篇
基础科学   48篇
  108篇
综合类   1062篇
农作物   126篇
水产渔业   139篇
畜牧兽医   735篇
园艺   86篇
植物保护   129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95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249篇
  2007年   184篇
  2006年   192篇
  2005年   163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了研究红树林来源真菌Xylaria sp. HNWSW-2的次生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综合利用多种色谱技术对该菌株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结合波谱学与理化常数分析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分别采用液体浸泡法和Ellman比色法对化合物的全齿复活线虫致死活性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进行测试。从Xylaria sp. HNWSW-2发酵产物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鉴定了7个异香豆素类化合物,分别为 (S)-(+)-8-O-methylmellein (1),(3S,4S)-(+)-4-hydroxy-8-O- methylmellein (2),(3S,4R)-(+)-4-hydroxy-8-O-methylmellein (3),(3S,4S)-(+)-4-hydroxymellein (4),(3S,4R)-(+)-4- hydroxymellein (5),(3R,4R)-(-)-4-hydroxy-5-methylmellein (6)和(3R,4S)-(+)-4-hydroxy-5-methylmellein (7)。其中,化合物1具有较强全齿复活线虫致死活性,化合物1~3、6和7具有一定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本研究首次发现化合物(S)-(+)-8-O-methylmellein具有较强的抗线虫活性,为相关杀线虫药物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2.
《茶叶科学》2019,39(2):F0002-F0002
湖南农业大学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2003年由教育部批准成立。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以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湖南省天然产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主体,2009年由科技部批准组建,2013年通过验收,这是我国植物提取物领域唯一的、湖南省属高校中第一个、湖南农业领域第二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993.
虹鳟致病性杀鲑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毒力因子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致病性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的致病机理,利用微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从患皮肤溃疡病的虹鳟病灶处分离纯化获得1株优势菌株RBWF-1,通过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其具有较强的致病性。结果表明:菌株RBWF-1对虹鳟的半致死浓度(LD50)为5.5×10~6CFU/m L;通过对菌株RBWF-1 16S r DNA基因序列扩增、测序及Blast对比,发现其与杀鲑气单胞菌杀日本鲑亚种Asalmonicida subsp.masoucida菌株NBRC 13748及无色亚种A.salmonicida subsp.achromogens菌株NCIMB 1110的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最高,一致性均为99.6%;构建系统发育树显示,菌株RBWF-1与杀鲑气单胞菌杀鲑亚种A.salmonicida subsp.salmonicida、杀日本鲑亚种、无色亚种和史氏亚种A.salmonicida subsp.smithia聚为一支;为进一步明确菌株的分类地位,利用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结合传统生理生化试验对菌株RBWF-1各项理化指标进行检测,经对比,与杀鲑气单胞菌杀日本鲑亚种吻合度最高,因而判断该分离株为杀鲑气单胞菌杀日本鲑亚种;同时,对分离菌株的气溶素、溶血素、封闭带毒素、DNA酶、丝氨酸蛋白酶、磷脂酶、S层蛋白7个毒力相关基因进行了PCR检测,检测结果均呈阳性;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菌株RBWF-1胞外产物具有蛋白酶、淀粉酶、脂酶、DNA酶和溶血活性。本研究结果可为中国虹鳟养殖过程中杀鲑气单胞菌的感染特征、分类鉴定和疫苗研制提供必要的数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994.
本文采用平板分离法从沉香样品中分离得到一株真菌 HNWSW-20,从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上鉴定其为曲霉菌(Aspergillus sp.),并利用多种色谱技术对其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其化合物结构为:2?,3?-dihydrosorbicillin(1),sorbicillin(2),2,3-二氢-2-(1-丙烯)-6,8-二甲基-7-羟基-色酮(3),邻苯二甲酸二丁酯(4),7-羟基-异苯并呋喃-1(3H)-酮(5)二十烷酸甲酯(6);分别采用 Ellman 比色法和 pNPG 法测定化合物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和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结果显示上述化合物 1、2、4 具有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而化合物 1、3、5 具有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本文中化合物 1~2 为首次从曲霉属中分离得到,并首次报道具有乙酰胆碱酯酶和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995.
为明确茶树Camellia sinensis被茶跗线螨Polyphagotarsonemus latus为害后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采用室内常规生理指标测定方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受害程度茶树叶片的生理生化指标、活性氧代谢酶和鲜叶挥发物成分的变化。结果显示:茶树叶片中的初生代谢产物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可溶性糖含量随着受害程度的加深呈降低趋势,均较对照显著降低;次生代谢产物茶多酚、咖啡碱和儿茶素含量在不同受害程度下均较对照有所增加,其中丝氨酸、谷氨酸、茶氨酸、脯氨酸、瓜氨酸和γ-氨基丁酸6种氨基酸含量均在重度受害时达到最大,较对照分别显著增加了52.00%、48.67%、63.16%、500.00%、107.41%和100.00%。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在受害叶片中的含量均较健康叶片显著增加,在轻度受害时含量最高,表儿茶素在受害叶中的含量均低于健康叶片;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和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的活性均随着受害程度的加深呈下降趋势,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则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轻度受害叶片中活性最高,为对照的1.24倍。茶跗线螨可诱导茶树叶片释放大量挥发物,与对照相比增加了14种物质,挥发物总量随着受害程度加深而增加。  相似文献   
996.
为了探索新型异齅唑啉类化合物作为杀菌剂候选化合物开发的潜力,本研究以廉价易得的芳香醛类化合物为原料制备了32个氯代肟类化合物,通过其与天然产物丁香酚的1,3-偶极环加成反应和后期官能团化反应,制备了35个异齅唑啉类化合物 ( D1 ~ D32 , E1 ~ E3 ),其中34个为新化合物。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均经过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 (LC-ESI-MS)、核磁共振氢谱 (1H NMR) 及元素分析确认。初步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多数目标化合物对油菜菌核病菌、水稻纹枯病菌、番茄早疫病菌和辣椒疫霉病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其中化合物 D26 对油菜菌核病菌的活性最高,有效抑制中浓度 (EC50) 为14.3 mg/L,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997.
通过化学与生物活性筛选从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菌株,利用16S rDNA方法将其鉴定为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 nematophila并命名为SN313。采用微生物发酵、液相萃取、柱层析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SN313的发酵液进行分离纯化,得到3个化合物。利用质谱和核磁共振等波谱技术并依据文献数据确定了这3个化合物分别是N-(2-羟基苯基乙酰) 色胺 ( 1 )、吩嗪-1-羧酸 ( 2 ) 和环(脯氨酸-色氨酸) ( 3 ),其中化合物 1 是一个新的β-吲哚基乙胺类衍生物。通过微量稀释法测定了3个化合物对4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 1 对辣椒疫霉Phytophthoa capsici和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IC50值分别为11.20 μg/mL和28.94 μg/mL);化合物 2 对番茄灰霉病菌、辣椒疫霉、水稻纹枯病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和小麦根腐病菌Bipolaris sorokiniana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IC50 < 40 μg/mL);化合物 3 对番茄灰霉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IC50 = 41.58 μg/mL)。从土壤微生物中获取化合物 2 ,为生物农药申嗪霉素有效成分的天然获取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98.
《畜牧与兽医》2017,(3):17-23
旨在研究早期补饲代乳料是否会对哺乳仔猪回肠菌群组成及其代谢产物造成影响。选取10窝杜×长×大仔猪,分为2组,每组5窝,分别为:母乳组(对照组)和饲喂母乳的同时添加代乳料组(试验组)。试验组仔猪吃母乳的同时从第4天开始添加代乳料,28日龄断奶后,饲喂相同日粮7 d。在仔猪28和35日龄时,每窝各选取一头仔猪进行屠宰取样。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28日龄,试验组仔猪回肠食糜内丙酸、异丁酸浓度及丙酸占总短链脂肪酸的比例显著升高(P0.05),而乙酸占总短链脂肪酸的比例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35日龄试验组仔猪回肠食糜的p H值显著降低,回肠内乳酸浓度显著升高,厚壁菌门细菌的基因拷贝数显著增加(P0.05)。结果提示,早期补饲代乳料在没有影响仔猪回肠形态结构的前提下,会一定程度上改变回肠内的菌群结构及代谢产物,从而使回肠内环境维持在一个相对健康的状态。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究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菌株gfj-4次级代谢产物及与化学杀菌剂的复配剂对玉米大斑病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的抑制活性。【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种子液培养时间、发酵时间对抑菌物质产生的影响以及发酵上清液、脂肽粗提物、发酵上清液与7种化学杀菌剂混配对病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解淀粉芽孢杆菌gfj-4种子液最佳培养时间为6 h,最适发酵时间为72 h;发酵上清液和脂肽粗提物对病菌的EC_(50)分别为0.32和0.11μL·mL~(-1)。玉米大斑病菌对苯醚甲环唑、戊唑醇、腐霉利和腈菌唑的敏感性较高,其中苯醚甲环唑对病菌的EC_(50)达0.10μg·mL~(-1);代森锰锌和福美双对病菌的EC_(50)分别为12.03和12.08μg·mL~(-1),而丙森锌对病菌的抑制活性较差,EC_(50)为24.73μg·mL~(-1)。生防菌gfj-4发酵上清液和苯醚甲环唑混配主要表现为相加作用,其中以体积比3∶7混配的毒性比最高,为1.28;发酵上清液与代森锰锌、丙森锌都以体积比2∶8混配的毒性比最高,分别为1.28和1.67。【结论】解淀粉芽孢杆菌gfj-4及其与苯醚甲环唑、丙森锌的混配剂在农药减量增效方面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00.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是食品研究的热点之一,然而其形成机理尚不明确,抑制方法也在探索中。为明确其机理及抑制方法,采用控制变量法模拟食品体系中羧甲基赖氨酸(CML)及羧乙基赖氨酸(CEL)两种AGEs生成规律,并以苹果幼果多酚、根皮苷为抑制剂研究其对AGEs的生成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幼果多酚及根皮苷均可有效拟制CML和CEL的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