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85篇
  免费   403篇
  国内免费   673篇
林业   697篇
农学   756篇
基础科学   566篇
  812篇
综合类   5453篇
农作物   354篇
水产渔业   1796篇
畜牧兽医   2736篇
园艺   806篇
植物保护   385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262篇
  2022年   246篇
  2021年   277篇
  2020年   317篇
  2019年   389篇
  2018年   186篇
  2017年   310篇
  2016年   372篇
  2015年   460篇
  2014年   700篇
  2013年   631篇
  2012年   886篇
  2011年   957篇
  2010年   921篇
  2009年   813篇
  2008年   1101篇
  2007年   765篇
  2006年   627篇
  2005年   626篇
  2004年   510篇
  2003年   575篇
  2002年   339篇
  2001年   295篇
  2000年   193篇
  1999年   173篇
  1998年   125篇
  1997年   131篇
  1996年   136篇
  1995年   120篇
  1994年   138篇
  1993年   119篇
  1992年   102篇
  1991年   92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56篇
  1987年   46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8篇
  1975年   6篇
  1974年   4篇
  1973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41.
植物化感作用影响因素的再认识   总被引:23,自引:13,他引:23  
黄高宝  柴强  黄鹏 《草业学报》2005,14(2):16-22
土壤养分、酶、微生物、本底特性,根茬还田、水分、植物根系、种植体系和种植模式与化感作用的互作关系,表明这些因子可通过对土壤养分有效性、微生物种群结构、土壤酶活性和化感物质浓度的影响而对化感作用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这些可为通过化感作用途径构建高效农田生态系统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2.
NaCl胁迫下高羊茅生长及K+、Na+吸收与运输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7,自引:12,他引:7  
通过室内水培试验研究探讨了NaCl胁迫对高羊茅苗期生长及K 、Na 吸收与运输的影响及其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高羊茅苗期的干物质重和分蘖数随盐分水平的升高而降低,且与NaCl浓度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990 2**);NaCl胁迫对高羊茅苗期茎叶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对根系的影响;NaCl盐浓度的增加使高羊茅地上部干物质重、K 的相对含量、K / Na 、S K / Na 吸收降低,Na 的相对含量增高;胁迫时间对K 、Na 含量的影响显著.高羊茅根系对K 的吸收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吸收选择性系数S K / Na 吸收主要受环境盐分浓度的影响,但运输选择性系数S K / Na 运输却主要受胁迫时间的影响,且盐分阈值随胁迫和生长时间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43.
将健康的围产期奶牛30头随机分为3组, 每组10头。其中Ⅱ组为对照组, Ⅰ组和Ⅲ组分别为试验组。Ⅰ、Ⅱ、Ⅲ组均于产前28d开始分别饲喂NRC标准减少20%日粮(能量摄入80%组)、NRC标准日粮(能量摄入100%组)、NRC标准增加20%日粮(能量摄入120%组), 产后各组奶牛均饲喂标准日粮, 至产后56d结束。观察妊娠后期奶牛不同能量水平对干物质摄入量、产奶量、乳成分及体重等生产性能和血浆瘦素浓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奶牛产后干物质摄入量、产奶量、乳中蛋白质、乳脂率和非固体物质为Ⅰ组高于Ⅱ组、Ⅱ组又高于Ⅲ组(P>0 05 ); 同时血浆瘦素浓度为Ⅰ组高于Ⅱ组、Ⅱ组又高于Ⅲ组, 经统计分析组间差异极显著(P<0 01) 或差异显著(P<0 05); 但产前28~14d瘦素浓度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 05 ), 此后Ⅰ组和Ⅲ组差异显著(P<0 05 )。此外, Ⅰ组体重消耗最小, Ⅲ组体重消耗最大, 各组间差异极显著(P<0 01)。可见, 围产期健康奶牛不同能量水平与干物质摄入量、产奶量、乳成分、体重等生产性能及血浆瘦素浓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4.
观察了复方中草药“毒菌杀”的安全性及其对禽大肠杆菌及鸡白痢沙门氏菌的体外抑菌情况。结果发现“毒菌杀”安全性高,组成“毒菌杀”的各单味中药及其合剂对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g/mL)分别为板蓝根0.05、穿心莲0.05、黄芪0.025、黄柏0.05、柴胡0.05、生地0.05、甘草0.05、当归0.025,“毒菌杀”方剂为0.05;对沙门氏菌的MIC分别为板蓝根0.05、穿心莲0.025、黄芪0.025、黄柏0.05、柴胡0.025、生地0.05、甘草0.025、当归0.05,“毒菌杀”方剂为0.025;而牛胆汁对这两种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2%和1%。说明“毒菌杀”方剂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5.
山羊孤雌胚胎的体外培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系统地研究了培养液微滴的大小、培养液体系及血清浓度对山羊孤雌胚胎早期体外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液微滴以较大体积(200~500μL)的培养效果较好;在3种培养液中,添加10%的NGS对山羊孤雌胚胎的体外发育效果较好,囊胚率分别可达62.79%(81/129)、53.52%(38/71)、13.64%(12/88);mCRlaa组囊胚发育率和囊胚细胞数显著低于SOFaa组和CRlaa组,SOFaa组优于CRlaa组,尽管SOFaa组和CRlaa组间无显著差异。在本试验条件下,以SOFaa培养液,山羊孤雌胚胎体外培养72h时加入10%的NGs,500μL微滴培养,其发育效果较好,囊胚率可达62.79%。  相似文献   
146.
鸡舍内氨气的产生、危害、控制及检测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氨气是一种有毒、无色、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可感觉最低浓度为5.3ppm。氨气的水溶解度颇高(0℃时1L水可溶907g),故常被吸附在鸡的皮肤黏膜和眼结膜上,从而对其产生刺激并引发各种炎症。有资料称,当鸡舍内氨气浓度达20ppm并持续6周时,就会引发鸡肺部充血水肿、鸡群食欲下降、产蛋率降低;达到50ppm时,数日后会导致鸡发生喉头水肿、坏死性支气管炎、  相似文献   
147.
采用宁波新科CRY-3细胞融合仪及其配备的镀银电融合槽(电极宽度为0.5mm)对影响电激活效率的两个因素——卵龄及激活液中Ca2 浓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①卵母细胞的活化率随卵龄的增加明显升高,电刺激hCG后18~19h的卵母细胞可获得较高的卵母细胞激活率(71.67%),继续增加卵龄,卵母细胞激活率、卵裂率和囊胚发育率开始下降。②使用含Ca2 的激活液可获得较高的卵母细胞激活率,但Ca2 的浓度变化对激活效果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48.
定性和定量分析一批兽药硫酸黏菌素可溶性粉中的未知添加物。照《中国兽药典》2010年版一部对该批检品用微生物检定法进行含量测定时,发现该样品的抑菌圈为虚圈,用薄层色谱鉴别该样品,未显示与标准品溶液一致的主斑点,怀疑该样品中有处方外非法添加物。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 MS)对该样品进行筛查,发现疑似添加物,并使用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HPLC-DAD)法进行了双重确证和含量测定。该样品中非法添加物确证为磺胺氯达嗪和甲氧苄啶,添加量分别为58.5 mg/g和13.4 mg/g。本研究通过建立筛查方法为监管部门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分析非法添加物的可能原因为打击兽药处方外非法添加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49.
以樱花树幼树为材料,每3株为一组,研究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对樱花树生长发育的影响。通过樱花树的叶片长度、叶片数、树干直径、枝条数的变化来显示樱花树的生长发育。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以90mg/L时效果最佳,对樱花树枝叶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0.
《中国兽医学报》2015,(9):1505-1510
为调查甘肃及周边地区奶牛乳腺炎主要病原菌的药物敏感性情况,对于从甘肃兰州市、宁夏吴忠市及青海民和县的382个临床型和隐性乳腺炎奶样中分离到的101株细菌,采用96孔板微量肉汤稀释法,以美国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NCCLS)的临界浓度参数为标准,测定了这些分离菌株对11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并计算其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99株分离菌株(98.02%)对红霉素、青霉素G、万古霉素和四环素不敏感,不适宜作为奶牛乳腺炎的临床用药,96株分离菌株(95.05%)对喹诺酮类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仍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其中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卡那霉素抑菌效果最好,可在临床实践中参考选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