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35篇
农学   50篇
基础科学   60篇
  21篇
综合类   329篇
农作物   25篇
水产渔业   55篇
畜牧兽医   143篇
园艺   36篇
植物保护   2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761.
滨海圩区实施封闭排水改良中低产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滨海圩区实施封闭排水改良中低产田张文渊①(江苏省国营淮海农场射阳淮海农场地处淮河下游入海口,苏北灌溉总渠尾闸两岸,东临黄海,地势低洼,地面高程0.9~1.2m(废黄河零点),地下水位高,易受涝渍危害,上有客水汇聚,下有海潮顶托。地下水的矿化度在80年...  相似文献   
762.
本研究尝试将生物絮团养殖技术(Bio-floc aquaculture technology, BFA)应用到凡纳滨对虾高密度养殖系统中,研究生物絮团在凡纳滨对虾不同放苗密度下的水质调控、对虾生长及存活等方面的作用效果。试验将200、400和600尾/m2的放苗密度分为传统养殖组(TF200、TF400和TF600)和絮团养殖组(BFA)(BF200、BF400和BF600)共6组,分别在18个室内水泥池中进行,其中BFA组通过添加益生菌和赤砂糖培养生物絮团,并在养殖过程中极少换水,而传统养殖组进行传统换水养殖管理。经过113d的养殖试验,随着放苗密度的增加,水质、对虾存活率和对虾特定增长率逐步下降,然而BFA在400尾/m2的凡纳滨对虾封闭式养殖中有良好效果。与400尾/m2的传统养殖组(TF400)相比,400尾/m2的BFA组(BF400)在养殖过程中生物絮团平均形成量提升3.25倍;水体中的亚硝酸氮和氨氮平均含量分别降低67.9%和72.7%,而用水量只有传统养殖组的33%左右;对虾的体重、存活率、特定生长率及单位产量分别提高了14.5%、156.3%、2.4%和194.1%;400 尾/m2的BFA组对虾单位产量达到4.01±0.94 kg/m2,具有最好的环境和产出效应。  相似文献   
763.
采用逐月采样的方法研究了多级生物净化措施,即在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动力水渠浮床培植多种水生经济植物、构建固定微生物膜和养殖贝类,在沉淀池和净化池放养滤食性鱼类,建立芦苇人工湿地,对养殖系统中无机营养盐和有机质含量与分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养殖水体经多级生物净化处理后能够循环使用,水体碱度和硬度轻微降低,除磷酸盐含量上升5.4%外,硝态氮、亚硝态氮、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27.7%、44.0%、26.0%、42.0%和15.7%;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生物量分别下降31.4%和20.1%;浮游植物生物多样性指数增加,种类组成明显好转,蓝藻生物量和优势度指数明显降低,硅藻和绿藻继而成为优势种群,凡纳滨对虾平均产量达11 250kg/hm~2,最高产量达15 000kg/hm~2,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764.
在高密度封闭循环海水养殖条件下(平均密度14.20±0.48 kg/m2),设置4个温度梯度(14、16、18、21℃,分别以A~D组表示),挑选相近体重(371.68±43.15 g)的大菱鲆进行56 d养殖试验.每个梯度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研究高密度封闭循环海水养殖条件下温度对大菱鲆摄食、生长以及消化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对大菱鲆摄食、生长以及消化酶活力具有显著影响(P<0.05).(1)在14~18℃范围内,大菱鲆摄食量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当温度为21℃时,该组日均摄食量与其他3组相比出现显著性下降(P<0.05).A、B、C3组的日均摄食量分别显著高于D组25.65%、32.26%、45.08% (P<0.05).(2)大菱鲆生长和存活率随温度的增加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A、B、C3组增重率分别比D组提高75.23%、91.05%、121.18%,特定生长率分别提高34.29%、80.00%、102.86%.(3)在14~18℃范围内,大菱鲆胃蛋白酶比活力首先随温度增加而增大,当超过18℃时,出现显著性下降(P<0.05).A、B、C3组的胃蛋白酶比活力分别较D组高116.74%、139.68%、202.64%.各组肠脂肪酶比活力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肠淀粉酶比活力则随温度升高而升高,D组分别高于C组10.81%、显著高于B组59.74%(P<0.05)、极显著高于A组115.79%(P<0.01).本研究表明,高密度封闭循环海水养殖条件下大菱鲆摄食、生长和消化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6~18℃,适温范围内的最大摄食率为0.52%~0.55%.温度对胃蛋白酶比活力及肠道淀粉酶比活力影响显著(P<0.05).建议在适温范围内(16~18℃),封闭循环水养殖300~600 g体重大菱鲆的最佳投饲率为0.57%~0.61%.  相似文献   
765.
<正>润滑脂通常呈黄色软膏状,俗称“黄油”或“黄干油”。它对减轻摩擦、降低损耗、延长机械使用寿命至关重要。由于润滑脂粘附力强,有较好的封闭作用,所以广泛用于开式齿轮传动、链条传动、滚动轴承及各种低速不宜使用润滑油的摩擦部位。  相似文献   
766.
为解决南方大豆玉米带状间作复合种植杂草难以防治的问题,选用土壤封闭除草剂单剂、复配剂及土壤封闭除草剂单剂+草甘膦异丙胺盐等共8种,开展了复合种植生育中期及后期土壤封闭除草剂对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封闭除草剂复配剂平均效果好于单剂;鲜重防效高于株防效;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株防效和鲜重防效随之降低,株防效降低幅度大于鲜重防效;药后97 d,土壤封闭除草剂鲜重防效依次为精异丙甲草胺+草甘膦异丙胺盐>噻磺·乙草胺>异丙甲草胺>精异丙甲草胺>二甲戊灵>扑·乙>乙草胺,防效分别为84.8%、83.04%、81.52%、80.11%、78.36%、77.35%、67.54%,均可作为湖南及南方大豆玉米带状间作复合种植土壤封闭除草剂使用;唑嘧磺草胺在南方作为土壤封闭除草剂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67.
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土壤化学封闭除草存在诸多问题,如不了解封闭除草剂的药理特性,使用封闭除草剂过于单一,封闭除草不彻底或重复封闭,混用封闭除草剂不当,封闭除草剂除草效果受气温影响较大,农田土壤土质影响封闭除草效果等诸多问题,造成田间杂草较多或者缺苗断垄,最终导致减产。本文总结生产上使用封闭除草剂除草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768.
三棱草是兵团第2师棉田中的主要杂草,为节省劳力和时间,试验选用龙草净+二甲戊灵进行播前封闭,调查该药剂对棉田三棱草的防除效果。结果表明:每667米2用龙草净40毫升+二甲戊灵200毫升进行播前土壤封闭防除棉田三棱草,防效达54%,对三棱草地下球茎生长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69.
目前油菜田草害控制面临着单一除草剂长期使用、敏感性降低、杂草基数飙升、恶性杂草种类增多等问题。本试验采用广佳安、禾耐期、金都尔、异丙甲·异噁等5种除草剂共计7种处理封闭除草,试验发现各除草剂对杂草均有一定的除草效果,其中用广佳安+金都尔组合方案防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70.
为筛选出可在玉米和大豆复合种植田块内应用、杂草封闭化除效果好、安全性高的药剂,从而促进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模式的推广应用,特进行了相关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的安全性均较好。每667 m2施用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金都尔)100 mL、40%砜吡草唑悬浮剂30 mL、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杭州颖泰)100 mL、45%精异丙甲草胺微囊悬浮剂150 g、33%精异草·丙炔氟微囊悬浮剂100 g对杂草的封闭化除效果均较好,化除效果在施药后21 d分别为92.03%、91.46%、88.61%、85.77%、83.68%;其他药剂对杂草的封闭化除效果均一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