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15篇
  免费   379篇
  国内免费   899篇
林业   498篇
农学   489篇
基础科学   1614篇
  1745篇
综合类   2036篇
农作物   217篇
水产渔业   305篇
畜牧兽医   669篇
园艺   204篇
植物保护   316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32篇
  2022年   250篇
  2021年   290篇
  2020年   264篇
  2019年   318篇
  2018年   213篇
  2017年   303篇
  2016年   444篇
  2015年   321篇
  2014年   376篇
  2013年   391篇
  2012年   486篇
  2011年   486篇
  2010年   412篇
  2009年   391篇
  2008年   367篇
  2007年   366篇
  2006年   329篇
  2005年   251篇
  2004年   237篇
  2003年   187篇
  2002年   174篇
  2001年   163篇
  2000年   169篇
  1999年   115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3篇
  1974年   1篇
  1955年   2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51.
福州三坊七巷私家园林建筑在传承中国江南古典园林建筑风格的基础上,明显地融入了福州本土的民俗、信仰等文化要素,也因应了福州本土的自然环境要素,形成了具有鲜明福州地方特色的园林建筑形制。除了福州本土文化,因福州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在近代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下,三坊七巷私家园林建筑也留下了西式园林建筑元素的痕迹,构成三坊七巷私家园林建筑地域性特点的另一面。文章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与文献调查相结合,通过分析研究,揭示福州三坊七巷私家园林建筑语汇的结构脉络及构成要素,为福州三坊七巷私家园林建筑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52.
为探明黄河水经孔径为0.05 mm(300目)过滤器过滤后进行滴灌的可能性,模拟大田滴灌研究了黄河水滴灌条件下4种滴灌带(Nf0.72,Nf1.60,Nf2.20,Dy1.38)不同位置流量变化规律,滴灌系统平均相对流量Qr与流量变异系数Cv、系统均匀度Cu变化规律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黄河水对滴头的堵塞早期呈快速发育状态,不同类型引黄滴灌系统平均相对流量随灌水次数的增加呈平缓下降—快速下降—平缓下降的规律,均在相对流量75%附近快速下降;滴头流量变异系数在系统运行初期线性增大,之后平缓变化,且与系统平均相对流量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p<0.001);当系统平均相对流量Qr大于75%时,滴灌系统克里斯琴森均匀度系数Cu与Ln Qr呈线性关系(R2=0.790 9),因此,引黄滴灌系统可通过系统平均相对流量Qr来判断系统均匀度Cu,以方便及时快速了解系统堵塞状况,以便对其运行管理进行决策.  相似文献   
953.
【研究目的】针对目前三农视频资源分布散乱、不宜共享等特点,本文设计了三农视频资源管理系统,便于用户快速找到需要的视频资源;【方法】该系统采用B/S运行方式,利用Macromedia Dreamweaver 8开发工具,使用Microsoft Access数据库进行设计;【结果】形成了管理层、数据层、客户层自下而上的3层系统结构;包含了资源库管理、目标库管理、用户管理、数据库备份和下载日志等管理员功能模块和用户搜索、视频文件在线收看、BBS讨论等用户功能模块;为用户提供了大量的三农视频学习资源,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友好的操作界面,更好地实现了三农视频资源的分类、查询、浏览和使用等;【结论】三农视频资源管理系统为农业信息用户提供管理平台和一站式资源共享服务,对于培育新农民、促进各地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54.
Dual choice bioassays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antifeedant property of essential oil and methanolic extract of Alpinia galanga (L.) (locally known as lengkuas) against two species of termites, Coptotermes gestroi (Wasmann) and Coptotermes curvignathus (Holmgren) (Isoptera: Rhinotermitidae). A 4-cm-diameter paper disc treated with A. galanga essential oil and another treated with either methanol or hexane as control were placed in a petri dish with 10 termites. Mean consumption of paper discs (miligram) treated with 2,000 ppm of essential oil by C. gestroi was 3.30 ± 0.24 mg and by C. curvignathus was 3.32 ± 0.24 mg. A. galanga essential oil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ntifeedant effect, 2,000 ppm of A. galanga essential oil was considered to be the optimum concentration that gave maximum antifeedant effect. The essential oil composition was determined using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The major component of the essential oil was 1,8-cineol (61.9%). Antifeedant bioassay using 500 ppm of 1,8-cineol showed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paper consumption by both termite species. Thus, the bioactive agent in A. galangal essential oil causing antifeeding activity was identified as 1,8-cineol. Repellent activity shows that 250 ppm of 1,8-cineol caused 50.00 ± 4.47% repellency for C. gestroi, whereas for C. curvignathus 750 ppm of 1,8-cineol was needed to cause similar repellent activity (56.67 ± 3.33%). C. curvignathus is more susceptible compare to C. gestroi in Contact Toxicity study, the lethal dose (LD50) of C. curvignathus was 945 mg/kg, whereas LD50 value for C. gestroi was 1,102 mg/kg. Hence 1,8-cineol may be developed as an alternative control against termite in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practices.  相似文献   
955.
旨在揭示幼龄桉树茎流速率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为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与管理提供依据。于2014年6-9月利用Dynagage包裹式茎流传感器和DL2e环境因子测量系统对海南西部儋州林场幼龄桉树树液茎流及主要环境因子进行连续监测。结果表明,1)雨季幼龄桉树茎流速率具有“昼高夜低”的节律性,夜晚茎流速率都很小,约为日均值的0.10%~7.27%。2)晴天、阴天、雨天树液茎流速率差异明显,晴天的树液茎流速率峰值、日均值分别为13.861 mL·cm-2·h-1和2.349 mL·cm-2·h-1,是阴天的2.27倍和1.50倍,雨天的10.52倍和4.90倍。3)雨季幼龄桉树茎流速率与太阳辐射、空气湿度、空气温度等气象因子均具极显著的相关关系,而受土壤水分影响较小;晴天太阳辐射对茎流速率影响最大,阴天和雨天空气温度对茎流速率影响最大。液流速率与环境因子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3种天气条件下的影响液流速率变化的主导因子不同。  相似文献   
956.
王峰  雷霁霖 《水产学报》2015,39(4):520-528
为半滑舌鳎的集约化养成提供基础数据,设定开放流水和循环水两种养殖模式,以处于快速生长期的大规格鱼种(0.640 ±0.063) kg为研究对象,检测半滑舌鳎的生长及肉质相关指标,实验共进行7个月,结果显示:①半滑舌鳎在两种养殖模式下的成活率分别为79.89%和90.38%,月增重率分别是0.154 7和0.1109 kg,肥满度分别是0.920和0.838,生长激素分泌量分别是2.812和2.706 μg/L.循环水养殖模式组在成活率、增重率、肥满度和生长激素分泌量上分别高于开放流水养殖模式组13.13%、39.5%、9.8%和3.92%.②两种养殖模式,开放流水养殖模式组在粗蛋白、氨基酸、PUFA上更占优势,但在粗脂肪、MUFA上循环水养殖模式明显占优势,分别高于开放流水养殖模式组41.732%和16.912%.实验表明,循环水养殖模式优越的水质环境更适合半滑舌鳎的育肥.本实验说明,半滑舌鳎在循环水养殖模式下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其生长处于较好的状态,营养品质上也能够得到保证.同时,也说明循环水养殖模式可以极大地发掘半滑舌鳎的养殖潜力,是一种适合半滑舌鳎集约化养殖的具有优势的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957.
龙池鲫DNA含量、倍性分析及其形态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鸡(Gallus sp.)红细胞DNA含量(2.5 pg/N)为标准对照,利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了龙池鲫(Carassius auratus in Long Lake)的红细胞核DNA含量,采用T型标技术标记了2倍体与3倍体龙池鲫并研究了2倍体与3倍体龙池鲫的形态特征,为阐明龙池鲫的遗传背景及资源增殖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实验检测的265尾龙池鲫中,42尾龙池鲫样品红细胞核的相对DNA含量接近76,占15.85%,223尾样品接近110,占群体数的84.15%;二倍体龙池鲫的DNA含量为3.83 pg/N,三倍体龙池鲫的DNA含量为5.38 pg/N。龙池鲫是由二倍体和三倍体两种类型的鱼组成的混合群体;侧线鳞数量可作为二倍体龙池鲫与三倍体龙池鲫的辨别参考指标。T型标暂养1周后龙池鲫的成活率达到100%,脱牌率为1.13%。  相似文献   
958.
于2013年4月,在葛洲坝1号船闸下游闸首,利用双频识别声纳(DIDSON)对船闸不同运行状态下(关闸、放水、开闸)近闸区域的鱼类数量和密度进行了定点探测,并同步进行水质水动力现场监测,研究船闸启闭闸门对近闸区域鱼类活动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葛洲坝1号船闸在放水期间,对下游近闸区域流速及水体溶解氧(DO)浓度影响较大,对pH值及水温的影响不明显;鱼类密度与流速及DO呈显著相关性,与pH值及水温的变化相关性不显著;船闸在放水期间对近闸区域水体环境的改变,产生了诱导鱼类进入闸室下游出口的明显趋势。本研究为中低水头水利枢纽船闸与鱼道结合的可行性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也为鱼类行为学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59.
试验旨在探索使较高比例的淋巴细胞富集在有丝分裂G2/M期的最佳条件。运用植物血凝素(PHA)和刀豆蛋白A(ConA)对淋巴细胞进行刺激使其增殖,培养一定时间后加秋水仙素对淋巴细胞进行同步化处理,用流式细胞仪检测G2/M期的细胞数量进行比对,观察试剂的最佳作用浓度和加秋水仙素的最佳时间。结果表明,采用PHA和ConA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最佳作用浓度是60和5 μg/mL,且淋巴细胞经ConA刺激培养45 h再加秋水仙素处理5 h G2期的比例最高为58.38%。结果提示,就绒山羊的淋巴细胞来说,ConA刺激绒山羊淋巴细胞增殖的效果比PHA好,且摸索出细胞G2/M期的时间点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60.
以谷子( Setaria italica)、冬小麦( Triticum aestivum Linn 。)为研究对象,利用人工模拟降雨测定了不同降雨强度和生长阶段两种作物植株的穿透雨,采用人工喷雾法测定了不同生长阶段的冠层截留,根据水量平衡法计算了不同观测阶段的茎秆流。结果表明:谷子、冬小麦冠层对降雨的再分配作用显著,谷子冠下穿透雨率平均约为79%,茎秆流率平均约为20%,冠层截留率平均约占1%;冬小麦冠下穿透雨率平均约为79%,茎秆流率平均约为19%,冠层截留率平均约占2%。在其全生育期内,两种作物冠下穿透雨与茎秆流呈彼此消长趋势。穿透雨量和茎秆流量与降雨强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是穿透雨率和茎秆流率与降雨强度的关系不显著。茎秆流量和冠层截留量及其二者占总降雨量的比率均与作物叶面积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穿透雨量及穿透雨率随叶面积指数增加呈显著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