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716篇
  免费   2309篇
  国内免费   3464篇
林业   5013篇
农学   2985篇
基础科学   3803篇
  4756篇
综合类   16642篇
农作物   2287篇
水产渔业   869篇
畜牧兽医   3450篇
园艺   1188篇
植物保护   4496篇
  2024年   227篇
  2023年   820篇
  2022年   1469篇
  2021年   1625篇
  2020年   1573篇
  2019年   1695篇
  2018年   1059篇
  2017年   1623篇
  2016年   2082篇
  2015年   1726篇
  2014年   2478篇
  2013年   2256篇
  2012年   3177篇
  2011年   3077篇
  2010年   2375篇
  2009年   2404篇
  2008年   1927篇
  2007年   2179篇
  2006年   1841篇
  2005年   1463篇
  2004年   1182篇
  2003年   1107篇
  2002年   821篇
  2001年   802篇
  2000年   655篇
  1999年   571篇
  1998年   449篇
  1997年   465篇
  1996年   381篇
  1995年   377篇
  1994年   339篇
  1993年   282篇
  1992年   231篇
  1991年   212篇
  1990年   173篇
  1989年   132篇
  1988年   99篇
  1987年   58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3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91.
通过SDS-PAGE方法对猪囊尾蚴囊液抗原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并分别分离纯化了其中的16 000和10 000特异性蛋白质成分;将16 000和10 000纯化蛋白质成分分别做成佛氏佐剂苗,分组免疫BALB/c小鼠,超免后,无菌取脾脏制备脾细胞,分别与NS0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经阳性筛选和特异性鉴定获得2株分泌猪囊尾蚴特异性单抗的杂交瘤细胞,命名为TSCF-1611H12B8和TSCF-1012G5B5。免疫学鉴定结果表明,单抗TSCF-1611H12B8和TSCF-1012G5B5与猪细颈囊尾蚴、旋毛虫、住肉孢子虫和蛔虫抗原间不存在交叉反应;单抗TSCF-1611H12B8识别囊液中16 000和10 000蛋白质抗原条带,而单抗TSCF-1012G5B5识别囊液中的10 000蛋白质条带。  相似文献   
992.
鸡胚胎原始生殖细胞的体外培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旨在对影响鸡胚胎原始生殖细胞(PGCs)体外培养、传代过程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将分离到的19期鸡胚胎生殖腺的PGCs在以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为饲养层,添加细胞因子的培养体系中进行培养、传代。经冷冻保存的PGCs在添加细胞因子的培养体系中能增殖,并具有分化能力。从细胞形态、集落形态、增殖生长能力、核型检测、碱性磷酸酶测定等方面对培养过程中的鸡胚胎PGCs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采用传至3代的CEF为饲养层,多次离散法进行传代所获得的5代鸡胚胎PGCs不但能有效维持PGCs的未分化状态和正常二倍体核型,也具有其作为多能性胚胎干细胞的一系列特征。  相似文献   
993.
从2002年11月开始进行控光实验,共进行了3年。每次实验将蓝孔雀分成控光组和对照组,每组18只次,采用40lax白炽灯进行控光。实验结果为:控光组蓝孔雀每年平均产卵数量为424枚,对照组每年平均产卵数量为289枚,平均增加产卵数为135枚,平均增产率为46.8%,控光组平均每年受精比率为67.1%,对照组平均每年受精比率为67.4%;控光组孔雀卵的年均孵化率为89.3%,对照组孔雀卵的年均孵化率为90.2%。实验结果表明:控光使蓝孔雀的繁殖期明显提前,产卵数量明显上升;控光对蓝孔雀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94.
无刺蜂的生物学特性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授粉昆虫的工作效率与其生物学特性及周围环境有关,由于无刺蜂具有对人无害、采集作物范围广、耐高温等优点,成为具有很大潜力的温室授粉昆虫。介绍无刺蜂的生物学特性,以利更好地为温室作物授粉。  相似文献   
995.
菌种生产杂菌污染的原因分析及综合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按菌种的生产流程,从原料、环境、灭菌、接种、发菌等各个环节入手,详尽阐述了菌种生产中造成杂菌污染的原因,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996.
种子处理对籽瓜细菌性果斑病防治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籽瓜细菌性果斑病(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是近年来在新疆出现的一种检疫性病害,种子带菌是该病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对市售的带有细菌性果斑病的籽瓜种子进行不同温度及不同药剂的处理,经温室种植测定,计算出各种处理方法对籽瓜果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50℃湿热处理30min;60℃干热处理4h,以及2%的HCl处理20min对防治籽瓜细菌性果斑病种子带菌具有良好的效果,各生产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以减轻细菌性果斑病的危害和蔓延.  相似文献   
997.
江南地区大棚促成—避雨栽培下葡萄品种光合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表明, 促成—避雨栽培( Forcing-cultivation and Rain-shelter-cultivation, F-C & R-S-C) 条件下7个葡萄品种: ①净光合速率( Pn) 日均值、光饱和点(LSP) 、光补偿点(LCP) 在促成阶段分别为CO2 (5.74 ±4.33) ~ (7.87 ±5.85) 、494~1 110和9.6~5.15 μmol·m-2 ·s-1 , 在避雨阶段分别为(3.85±1.82) ~ (5.62 ±3.23) 、806~1 407和16.5~33.5 μmol·m - 2 ·s- 1 ; 各品种的CO2 饱和点(CSP) 、CO2补偿点(CCP) 在促成阶段分别为717~1 500和60.6~88.0 μL·L - 1 , 在避雨阶段分别为944~1 601和14.1~59.1 μL·L - 1 ; ②在促成阶段的Pn日均值、Pn日高峰值、Pn日积分值、气孔导度( Gs) 、蒸腾速率( Tr) 、LSP和CSP相对于避雨阶段较高, 光合表观量子效率(AQY) 、羧化效率(CE) 、LCP、CCP和多数品种的水分利用效率(WUE) 则较低; ③上述指标在不同栽培阶段各品种间的差异显著, 其中‘黎明无核’、‘里扎马特’和‘郑州早玉’的Pn日均值、WUE、AQY、CE、LSP和CSP均相对较高, 而LCP和CCP相对较低, 较适宜该种设施栽培。  相似文献   
998.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比较四种杀菌剂对金银花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处理样品的绿原酸含量,以筛选出符合金银花规范化种植需要的药剂。结果表明,施药后14天以15%三唑酮6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达77.8%,其次是15%三唑酮1200倍、50%多菌灵500倍液处理,防治效果分别为75.7%和70.8%,极显著地高于3%中生菌素500和1000倍及2%农抗1201000倍液处理的防效。2%农抗120500倍液的防治效果达60.3%,与前三种处理差异不显著,显著好于后三种处理,但未达极显著水平。15%三唑酮1200倍防治处理的绿原酸含量最高,达1.683%,其次是50%多菌灵500倍处理,绿原酸含量达1.539%,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要求,可作为金银花规范化管理中白粉病防治优先采用的药剂。  相似文献   
999.
玉米小斑病(Bipolarismaydis)是玉米上的1种重要病害,近年来发生愈来愈重。2002~2005年参照电处理种子具有刺激作物生长、增强抗逆力、提高产量的原理,引用作为防治玉米小斑病的措施之一,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低频电流处理种子有促进生长、抑制病情发展、提高产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纳他霉素防治苹果贮运期病害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纳他霉素对苹果轮纹病菌、苹果黑星病菌、苹果黑斑病菌、苹果腐烂病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该制剂对各病菌的抑制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18.44、49.43、32.08、29.87μg/mL,并用病原菌感染方法测定了制剂对贮运期苹果的实物防治效果。纳他霉素浓度为200μg/mL的制剂各处理组在10d、14d、18d的防效分别达到52.91%、55.02%、54.12%,显著高于多菌灵对照的防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