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5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2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获得能够修复除草剂莠去津污染土壤的高效降解菌,采用摇瓶富集法、平板分离法从莠去津过量使用的土壤中分离得到降解菌SFAD3,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观察以及16S rDNA和ITS序列分析进行种类鉴定,测定获得菌株的最适降解条件,并通过土壤接种和盆栽试验验证菌株对莠去津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结果表明,菌株SFAD3最终被鉴定为门多萨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endocina,该菌株培养30 d时对污染土壤中50 mg/kg莠去津的降解率可达72.6%;菌株SFAD3在MM液体培养基中最适降解条件为温度37℃、pH 7、莠去津初始浓度6.25 mg/L、接种量2%,对莠去津降的降解率为50.0%~72.2%;与仅有莠去津的处理相比,添加有SFAD3发酵液的处理20 d后芝麻的株高、根长、湿重和干重能够显著恢复,并且该菌对芝麻还具有一定的促生作用。表明降解菌SFAD3在修复莠去津污染土壤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芝麻叶斑病病原菌及其致病力,本研究以河南不同地区芝麻上分离所得叶斑病分离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形态观察和分子鉴定探讨这些分离物的分类属性,并且进行离体叶片和活体茎杆接菌,进一步探究了不同菌株的致病力差异。结果显示分离所得的6株芝麻叶斑病分离物的菌落形态、生长速率和产孢量存在差异,分生孢子多数呈倒棍棒状,具隔膜,6个菌株的ITS序列与GenBank中Corynespora cassiicola的一致性达99%以上,结合形态特征与ITS序列将其鉴定为山扁豆生棒孢。室内人工接菌芝麻发现,这6个菌株的致病力存在显著的差异;在芝麻叶片上,20180909-03属强致病力菌株,20180821-01、20180909-05和20180824-01属中等致病力菌株,20180904-02-02和SF1-1属弱致病力菌株;在芝麻茎杆上,20180824-01致病力最强,其次是20180821-01、20180909-03和20180909-05,SF1-1和20180904-02-02致病力最弱。研究结果证明山扁豆生棒孢不同菌株在芝麻上的致病力存在明显的分化。  相似文献   
3.
测定芝麻茎点枯病菌产生的几种细胞壁降解酶种类及活性大小,为进一步探讨其与寄主的互作机制奠定基础。从不同芝麻产区采集7株茎点枯病菌,液体培养制取粗酶液,离体条件下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病原菌分泌的半纤维素酶、木质素降解酶种类及活力大小。结果表明,7个菌株均未检测到锰过氧化物酶,但都能检测到木聚糖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和漆酶,说明7个菌株均能产生半纤维素酶和木质素降解酶,并且同一种酶不同菌株酶活力大小不同,同一菌株的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力都明显高于漆酶活力,其中,菌株2010003的木聚糖酶综合活力最高,菌株2010028的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和漆酶活力均最高。  相似文献   
4.
芝麻NBS - LRR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分离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离和分析芝麻抗、感茎点枯病材料的抗病基因同源序列(resistance gene analogs,RGAs),可以为芝麻抗茎点枯病相关基因的克隆奠定基础.根据已知植物抗病基因的NBS - LRR类保守结构域,合成了1对简并引物和2对特异引物,对6个抗茎点枯病芝麻品种中的抗病基因进行扩增,结果得到11条抗病基因同源序列...  相似文献   
5.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案,对解淀粉芽孢杆菌YN-1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了发酵温度、摇床转速和培养时间对发酵液抑菌效果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其对脂态类抗生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发酵液抑菌效果和脂态类抗生素含量2种指标的优化培养条件均为:温度25℃、转速140r/min、培养时间60h。  相似文献   
6.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比较四种杀菌剂对金银花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处理样品的绿原酸含量,以筛选出符合金银花规范化种植需要的药剂。结果表明,施药后14天以15%三唑酮6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达77.8%,其次是15%三唑酮1200倍、50%多菌灵500倍液处理,防治效果分别为75.7%和70.8%,极显著地高于3%中生菌素500和1000倍及2%农抗1201000倍液处理的防效。2%农抗120500倍液的防治效果达60.3%,与前三种处理差异不显著,显著好于后三种处理,但未达极显著水平。15%三唑酮1200倍防治处理的绿原酸含量最高,达1.683%,其次是50%多菌灵500倍处理,绿原酸含量达1.539%,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要求,可作为金银花规范化管理中白粉病防治优先采用的药剂。  相似文献   
7.
为获得对烟草黑胫病和根黑腐病具有双重防病效果且能够促进烟草生长的假单胞杆菌,采用稀释涂布法从40份土壤样品中分离出201株细菌,通过平板对峙和含毒介质法,筛选出对烟草黑胫病和烟草根黑腐病病原菌均具有良好拮抗作用的菌株PA2101和PG3402。盆栽促生试验表明,菌株PA2101和PG3402能协调地改善烟草地上部分的生长和烟草根系发育,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烟草的株高、叶面积、株鲜重、根鲜重、叶片数和根长,提高了烟草的根冠比和根活力。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PA2101对烟草黑胫病和根黑腐病的防效分别为70.11%和62.67%,均高于其对照药剂;菌株PG3402对两种病害的防效分别为60.92%和60.00%,与对照药剂相当。抗性标记菌株的定殖试验结果表明,菌株PA2101和PG3402在接种后第29 d能定殖于烟草根际土壤和根内,在烟草茎和叶内也能长时间存在,表明两菌株能够良好定殖。16S rDNA序列、菌落形态和生理生化性状分析表明,菌株PA2101为铜绿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aeruginosa,菌株PG3402为格拉纳达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granadensis。综上所述,菌株PA2101和PG3402对烟草具有良好的促生作用,并对烟草黑胫病和根黑腐病有较好的防病效果,是具有生防潜力的菌株。  相似文献   
8.
不同药剂拌种对芝麻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用11种农药按种子量的0.2%对芝麻种子进行拌种处理,其中只有12.5%烯唑醇处理未出苗,其他10种药剂均可促进芝麻出苗。出苗率在70%以上的有:3%多抗霉素、22%辛吡乳油、40%辛硫磷、50%多菌灵、2.5%咯菌晴和70%甲基托布津处理。植株高度以70%甲基托布津处理最高,其次是2.5%咯菌晴和50%多菌灵处理。生物量以50%多菌灵处理的最大,其次是2.5%咯菌晴、70%甲基托布津和NEB拌种。综合出苗率、株高及生物量数据,在芝麻拌种处理防治根部病虫害时,推荐选用多菌灵、咯菌晴和甲基托布津3种药剂。12.5%烯唑醇显著抑制芝麻出苗,不能应用于芝麻拌种处理。  相似文献   
9.
烟粉虱成虫对不同寄主植物的选择性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用棉花、烟草、番茄、甘蓝进行非选择性和选择性试验研究 ,探讨烟粉虱成虫对 4种寄主植物的嗜食性。结果表明 ,在 4种寄主作物共同存在时 ,烟粉虱成虫喜欢取食烟草 ,排列顺序为 :烟草 >番茄 >棉花、甘蓝 ;产卵量排列顺序为 :烟草、番茄 >甘蓝、棉花。当只有番茄和烟草两种寄主植物时 ,烟粉虱成虫趋向于取食烟草 ,但在番茄上产卵 ;只有烟草和甘蓝时 ,烟粉虱倾向于取食烟草并产卵 ;只有棉花和番茄时 ,烟粉虱对两种寄主没有明显的趋向 ;只有棉花和烟草时 ,烟粉虱显著的喜好在烟草上产卵 ;只有棉花和甘蓝时 ,烟粉虱趋向在棉花上取食产卵 ,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同样只有番茄和甘蓝时 ,烟粉虱喜好在番茄上取食产卵 ,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芝麻叶斑病病原菌及其致病力,本研究以河南不同地区芝麻上分离所得叶斑病分离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形态观察和分子鉴定探讨这些分离物的分类属性,并且进行离体叶片和活体茎杆接菌,进一步探究了不同菌株的致病力差异。结果显示分离所得的6株芝麻叶斑病分离物的菌落形态、生长速率和产孢量存在差异,分生孢子多数呈倒棍棒状,具隔膜,6个菌株的ITS序列与GenBank中Corynespora cassiicola的一致性达99%以上,结合形态特征与ITS序列将其鉴定为山扁豆生棒孢。室内人工接菌芝麻发现,这6个菌株的致病力存在显著的差异;在芝麻叶片上,20180909-03属强致病力菌株,20180821-01、20180909-05和20180824-01属中等致病力菌株,20180904-02-02和SF1-1属弱致病力菌株;在芝麻茎杆上,20180824-01致病力最强,其次是20180821-01、20180909-03和20180909-05,SF1-1和20180904-02-02致病力最弱。研究结果证明山扁豆生棒孢不同菌株在芝麻上的致病力存在明显的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