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76篇
  免费   976篇
  国内免费   2481篇
林业   1799篇
农学   1622篇
基础科学   5211篇
  3388篇
综合类   10029篇
农作物   947篇
水产渔业   265篇
畜牧兽医   1007篇
园艺   567篇
植物保护   998篇
  2024年   147篇
  2023年   390篇
  2022年   674篇
  2021年   807篇
  2020年   693篇
  2019年   920篇
  2018年   533篇
  2017年   845篇
  2016年   1263篇
  2015年   908篇
  2014年   1396篇
  2013年   1393篇
  2012年   2206篇
  2011年   1925篇
  2010年   1578篇
  2009年   1488篇
  2008年   1246篇
  2007年   1313篇
  2006年   1143篇
  2005年   1032篇
  2004年   737篇
  2003年   680篇
  2002年   422篇
  2001年   373篇
  2000年   363篇
  1999年   267篇
  1998年   192篇
  1997年   183篇
  1996年   130篇
  1995年   107篇
  1994年   102篇
  1993年   103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91.
为提高鸡肉的品质,从优质土鸡的场址选择、品种选择、育雏、训养、放养、饲料营养、卫生防疫等多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提高优质土鸡的放养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992.
王颖荣  谢晶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19):107-111
蔬菜是人们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但是其组织结构和生理特性使其容易发生腐败变质,因此采后蔬菜的保鲜效果对后期的贮藏加工十分重要.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从物理保鲜技术、化学保鲜技术、生物保鲜技术3个方面对采后蔬菜的保鲜方法进行综述,同时指出目前国内蔬菜保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未来采后蔬菜的保鲜技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93.
杨子拓  刘丽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22):135-140
分子标记技术的使用在分子层面上对水产动物进行深度剖析,推动了水产行业的发展和创新.对线粒体分子标记技术的种类、构造和它们在水产行业中各个方面的应用方式进行了综述,探讨了线粒体分子标记技术在起源演化、亲缘和亲权关系、遗传距离和遗传多样性等方面的研究,并比较了不同线粒体分子标记技术的区别,讨论了该分子标记技术在未来水产行业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94.
以微喷灌溉(CK)为对照,研究痕量灌溉管在沙培中不同埋深对日光温室春季黄瓜生长、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T3处理(25cm)的黄瓜生长与CK(微喷)相比受到显著抑制,T1 (5cm)、T2(15cm)处理黄瓜生物积累量、叶片净光合速率、果实品质与CK相比均有所提高,不同处理间叶片电导率、MDA、根系活力差异不显著,T1、T2、T3处理沙子含水量均低于CK;T1处理的产量比T2处理提高了1.9%;与CK相比的T1、T2处理水分生产效率分别提高50.9%、60.0%.分析表明,日光温室沙培黄瓜栽培中痕量灌溉管埋设深度为5 cm最佳.  相似文献   
995.
滴灌加工番茄叶面积、干物质生产与积累模拟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生理发育时间为时间尺度,建立了基于生理发育时间(PDT)的加工番茄叶面积指数(LAI)、比叶面积(SLA)模拟模型,并将叶面积指数模型与基于生理生态过程的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生产模型相结合,构建了滴灌加工番茄干物质生产与积累的模拟模型。结果表明:PDT法对加工番茄叶面积指数(LAI)与1∶1直线间的决定系数R2、根均方差(RMSE)和模型效率指数(ME)分别为0.926 5、12.87%、0.972 4;SLA法模拟叶面积指数的预测结果与1∶1直线间的R2、RMSE和ME分别为0.675 8、42.24%、0.712 4。本模型对加工番茄地上部干物质量的预测结果与1∶1直线间的R2、RMSE和ME分别为0.990 3、11.91%、0.990 1;而SLA法对加工番茄地上部干物质量的预测结果与1∶1直线间的R2、RMSE和ME分别为0.895 6、31.29%、0.750 4。与SLA法相比,PDT法在改善加工番茄叶面积指数预测精度的同时亦提高了干物质量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996.
为了给水稻生长过程中适宜灌溉下限指标提供参考,以银粳2号水稻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灌水下限(20%、40%、60%、80%)对水稻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下限对水稻生长、生理特性、光合指标和产量影响较大,灌水处理下水稻生长指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着灌水下限的增加,水稻生长指标(主根长、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比叶重、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生理指标(保护酶SOD、POD、CAT和非保护酶PAL、PPO活性、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光合特性(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表观资产额AQY、羧化效率CE、气孔限制值Ls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MDA)含量逐渐降低;当灌水下限为60%时,水稻幼苗生长各指标最大,80%次之,灌水下限为20%时水稻幼苗生长各指标达到最小,60%~80%可作为水稻育苗的灌水下限指标;灌水处理并没有改变水稻光合日变化趋势,不同灌水处理下水稻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EVAP)日变化与光合速率(Pn)日变化趋势相反,说明了气孔限制导致了光合“午休”现象.  相似文献   
997.
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内膜面传质特性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测试膜面附近的气液两相流动力学特性,在6种不同曝气强度条件下,测试得到膜面附近的液相流场数据,并计算得到膜面传质系数、浓差极化边界层厚度以及膜面切向应力等膜面传质特性参数。结果表明,曝气强度和液相速度对膜面传质特性的影响较大,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曝气强度可以使得膜面传质特性加强。本文的研究结果为膜生物反应器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研究经验和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998.
基于GIS、RS的滴灌棉田土壤养分精确管理分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GIS和RS支持下,针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81团滴灌棉田,选用遥感结合土壤、土壤、遥感数据为数据源,利用模糊c均值聚类法进行土壤养分精确管理分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无论以何种数据源划分分区,分区后各分区养分指标变异系数均有所下降,空间分布朝均一方向发展;不同管理分区间差异明显,同一管理分区内土壤养分含量的空间变异差异较小。以遥感结合土壤为数据源所划分管理分区与实际产量所划分分区符合度最高达到91.36%,以土壤为数据源的管理分区次之,符合度达到84.40%,仅以遥感数据(归一化植被指数)为数据源所划分管理分区符合度最低为75.47%。因此,运用聚类分析法以遥感结合土壤数据为数据源可获得较好的分区结果,可实施变量投入和精确施肥推荐,为棉田土壤养分管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9.
食用菌物理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用菌兼具营养及药用价值,被全球公认为是良好的营养来源,其产品广受市场关注。食用菌的保鲜技术也在进一步发展之中。本文对食用菌物理保鲜技术进行综述,并进一步提出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00.
以沟灌、水平畦灌为对照,通过2年大田试验分析了在关中灌区集雨节灌种植技术对夏玉米功能叶片的光合参数、荧光参数、叶绿素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期灌溉处理中,集雨节灌处理各测定时期的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o)和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沟灌、畦灌。集雨节灌处理的籽粒产量在播前灌1水处理下较沟灌、畦灌和沟垄集雨种植分别提高4.9%(P<0.05)、8.5%(P<0.05)和2.2%,在开花期灌1水处理下提高6.0%(P<0.05)、8.3%(P<0.05)、1.3%;在播前和开花期均灌1水处理下提高7.0%(P<0.05)、11.2%(P<0.05)和7.2%(P<0.05)。不同灌溉时期集雨节灌处理的净光合速率(Pn)和叶片瞬时 水分利用效率(WUE)均在灌浆期显著高于畦灌,对基础荧光(Fo)和蒸腾速率(Tr)的影响不明显。除开花期灌1水处理外,其它灌水时期下的集雨节灌处理百粒重显著高于沟灌、畦灌处理。研究表明,集雨节灌可以显著提高叶片光合性能,增强PSⅡ反应中心的电子传递、光合化学效率和潜在活性,且产量显著高于传统沟灌、水平畦灌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