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25篇
农学   25篇
基础科学   29篇
  10篇
综合类   128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0篇
园艺   26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通过对多年的研究结果总结,并进行试验验证,制定出一套系统的盈江省藤栽培技术规程,主要包括盈江省藤育苗、栽培和采收等内容,适用于云南省各盈江省藤适生区的栽培生产。该规程的应用可以规范我省盈江省藤栽培和管理,提高藤条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2.
<正>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又称双孢菇,属草腐菌,是目前世界上人工栽培最广泛、产量最高、消费量最大的食用菌之一,也是中国目前最大宗的出口创汇食用菌~([1])。2016-2017年我国生产双孢蘑菇鲜菇335万t,约占世界总产量的65%,全国双孢蘑菇栽  相似文献   
3.
4.
八蕊单室茱萸为云南省特有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和濒危物种。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访问调查,确定八蕊单室茱萸可能分布的区域,开展种群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八蕊单室茱萸目前仅在普洱市和西双版纳州有10个天然种群,其种群规模已低于最小可存活种群,属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和濒危物种,亟需开展保护工作。生境破坏和生境片段化是导致八蕊单室茱单室茱萸濒危的人为因素。提出收集种质资源、营建和管护近地保护种群、建立迁地和回归种群等保育建议。  相似文献   
5.
桉木屑栽培平菇配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桉树,桃金娘科桉属植物的泛称。属常绿乔木,又叫“玉树”或“尤加利树”。树干高而直,木质坚韧,是建筑、家具等用材。速生桉是对尾叶桉、巨尾桉等速生桉树的泛称,原产澳大利亚,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女排精神激励着无数人积极向上,鼓舞人努力工作。其成功的经验也为职业技能竞赛提供了一条捷径。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巧妙地学习中国女排成功经验,为指导职业竞赛教育探索出了一条有效途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一个水稻小热休克蛋白的异源表达及寡聚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在前期研究中,本实验室已克隆了一个水稻小热休克蛋白基因(OsSHSP17.6),并发现该基因的表达明显受到热激和病毒侵染调控,表明该蛋白可能在逆境胁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明确OsSHSP17.6的特性。【方法】在本研究中,进一步将该基因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 ET-32a并导入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pLysS诱导表达,通过亲和层析的方法纯化了该重组蛋白,进一步用于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异源表达的重组OsSHSP17.6能减轻IPTG对宿主菌的毒害。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显示纯化的重组OsSHSP17.6蛋白在体外能形成同源二聚体和寡聚体。【结论】这些结果支持OsSHSP17.6是一个有功能的分子伴侣蛋白并表明该蛋白可能通过形成同源寡聚体的方式参与逆境胁迫反应,这为进一步明确OsSHSP17.6的功能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选用毒死蜱、甲氰菊酯、甲萘威、多菌灵4种农药,在平菇、草菇、金针菇等3种食用菌上进行残留量检测试验,验证菌丝对农药的吸收情况。  相似文献   
9.
10.
植物病毒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常用植物病毒的检测方法,包括生物学检测法、电镜技术、血清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中一些较常用的病毒检测方法,同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