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1篇
  免费   165篇
  国内免费   214篇
林业   391篇
农学   322篇
基础科学   137篇
  291篇
综合类   1089篇
农作物   230篇
水产渔业   60篇
畜牧兽医   261篇
园艺   64篇
植物保护   65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147篇
  2012年   210篇
  2011年   175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56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51.
本文简述广东省稻米市场对水稻品质要求,以及政府主管部门政策导向对水稻优质化育种的推进作用。通过收集 2004—2022 年间广东省审定的 1 101 个水稻品种的区域试验数据,统计各年审定品种达国标优质或部标优质等级的水稻品种数,并从米质指标、抗性与产量的角度对广东省优质稻育种进展进行评价。2004—2022 年广东省审定水稻品种中,106 个品种(组合)米质达到国标(部标)优质一级,占所有审定品种的 9.63%,320 个品种(组合)达国标(部标)优质二级,占所有品种的 29.06%,但早季品种优质率显著低于晚季。在所有米质性状指标中,垩白度和垩白粒率达国标(部标)优质二级以上的达标率最低,分别为 41.8%和 43.5%,早季参试品种直链淀粉含量的达标率仅 37.32%,说明这 3 个性状是新品种选育的重点改良方向。历年审定米质达国标(部标)优质二级以上品种的平均产量逐年提升,说明广东水稻优质化育种中,产量和品质实现了协同提升。国标(部标)优质二级以上的品种中,稻瘟病抗性达“中抗”以上水平的比例为 85%,白叶枯病抗性达“中抗”以上水平的比例为 22.2%。总体上杂交稻达国标(部标)优质二级以上的品种比例在提升,但较常规稻优质化育种还有较大差距。广东省水稻品种优质化率逐年提升,“优、丰、抗”的协调比例越来越好,但仍存在优化空间。培育“双抗”优质稻品种,需着力提升新品种的白叶枯病抗性水平。通过加大对地方品种等一些特异种质资源的评价利用来拓宽遗传背景,避免品种同质化,提高抗病性和抗逆性,加强传统育种和分子育种的结合,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52.
【目的】试验旨在揭示终端父本皮特兰猪与杜洛克猪在人工选择作用下重要经济性状呈现出表型趋同的基因组变化特征。【方法】利用376头皮特兰猪、451头杜洛克猪品系Ⅰ、841头杜洛克猪品系Ⅱ和497头杜洛克猪品系Ⅲ群体的50K SNP芯片数据,以100 kb窗口、50 kb步长计算综合单倍型评分(iHS)和等位基因频率差(△AF),分别取前5%作为猪群体内、群体间的基因组选择信号候选区域;利用bedtools分别对iHS、△AF按照左右200 kb进行合并,每2个群体间合并后的iHS、△AF统计量的重叠区域定义为性状趋同区域,并挖掘该区域与猪重要经济性状相关的平行选择信号。【结果】iHS结果显示,在皮特兰猪和杜洛克猪4个群体内共检测到5 112个选择信号候选区域,总长约487.51 Mb。基于△AF方法,于皮特兰猪和杜洛克猪每2个群体间共检测到9 579个选择信号显著区域,总长约913.50 Mb。基于合并后的iHS和△AF,共检测到52个性状趋同区域,总长约4.67 Mb,注释到88个与猪的繁殖、胴体和肉质等性状相关的平行选择候选基因。【结论】皮特兰猪和杜洛克猪群体间存在性状趋同的基因组选择区域有52个,平行选择信号主要涉及猪的繁殖、胴体及肉质等重要经济性状,这与瘦肉型猪种相同的育种方向相关,这些关键基因的发现可为后续商业猪品种遗传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3.
杨树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林木遗传改良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介绍了杨树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了杨树遗传图谱构建、基因克隆及转基因应用研究方面的状况,并对杨树基因工程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前景进行了讨论。总结了杨树基因工程研究的规律,以促进林木基因工程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54.
滇杨遗传改良策略初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滇杨是我国西南地区特有的一种乡土树种,也是我国乃至世界少有的分布于低纬度高海拔地区的杨属树种。针对目前国内滇杨遗传改良研究几为空白的现状,对其遗传改良的途径进行了系统探讨。从滇杨的资源特点及研究现状出发,在借鉴国内外杨树遗传改良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常规育种与现代生物技术育种有机结合,形成一个系统高效、合理可行的滇杨遗传改良策略。  相似文献   
55.
树木的引种驯化是增加林木种质资源的一种传统育种方法。山东省有记载的针叶树引种历史应追溯到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分别出现两个引种高峰期,分别占引种种质的26.5%和21.5%。山东有计划的科学引种针叶树种约30个,其中银杏科1个属1个种,19份种质;松科5个属39份种质;杉科4个属5份种质;柏科3个属3个种质,共计66份种质,其中松科种质占总引种种质59.09%,而松属种质占松科种质79.49%。从1978~2006年省林业厅鉴定或获奖的项目中针叶树遗传改良占4.77%,审(认)定品种占总数量5.22%。建议:(1)强化针叶树引种驯化策略;(2)明确引种驯化程序、标准和关键技术;引种驯化与种质创新相结合;(3)重视乡土树种驯化及开发。本文对针叶树引种驯化与遗传改良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56.
厚朴遗传改良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童再康  斯金平 《经济林研究》2000,18(1):13-15,18
在厚朴种源试验和主产区采样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厚朴种内主要经济性状的层次变异和遗传;依据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关和厚朴遗传改良的目标,确定了鄂西小凸尖型厚朴为优良种源区,浙、闽中间型为次优种源区。以树高、胸径、皮厚、树皮类型以及粉末颜色、油性、易磨性为主要选择性状,进行种源、单株二水平联合选择,提出了遗传改良的系统程序和方法。为厚朴中药材人工基地建设实现优质、高产提供了策略。  相似文献   
57.
58.
介绍国内外柚木遗传改良工作的基本情况,分析了柚木原产地及云南引进的柚木种源特点。对红河州引进保存的来自世界柚木分布区8个引种国家126个种源的试验情况进行了评价。依据柚木的生态学特性、发展前景及红河州的自然特点,提出了柚木的改良目标、方向、策略、途径及程序,提出柚木应适地、适树、适种源,因地制宜地加以集约栽培,柚木人工林的经济效益才会最大,才能在适宜栽培范围内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59.
竹炭性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章主要根据目前国内的竹炭研究进展的状况.综述了竹炭吸附性能、竹炭导电性能、竹炭改良土壤的性能、竹炭的负离子功效和竹炭的远红外功效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0.
根据中山陵风景名胜区森林景观建设的需求和遭受松材线虫病危害,严重影响着森林景观的现状,在遭受松材线虫病危害的松林及杂阔林内应用“林下补阔技术”,引进了若槠、香樟、石楠、大叶女贞、木荷、海桐、乐昌含笑和深山含笑等常绿阔叶树种,进行常绿阔叶树与松树、常绿阔叶树与落叶阔叶树异龄复层混交,以形成较稳定的含常绿树种成分的复层混交森林群落,增加树种的多样性,丰富森林绿景,改善林相结构,进一步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景观质量。并为风景林林相改造研究出了常绿阔叶树种深山含笑、乐晶含笑异地扩大繁殖播种育苗技术,为林相改造提供了造林新树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