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5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4篇
  6篇
综合类   51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不同化学诱抗剂对金银花叶片防御酶系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4种化学诱抗剂壳聚糖、草酸、硫酸亚铁和硅酸钠处理金银花,通过计算酶活性发展曲线下面积AUEAPC,分析了叶片防御酶系3种主要酶的活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4种诱抗剂处理中,壳聚糖处理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最高,其次是草酸处理,两者差异极显著,并且极显著高于硅酸钠、硫酸亚铁处理和对照,而后3种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硫酸亚铁处理后,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最高,极显著高于壳聚糖、草酸和硅酸钠处理,并且这4种诱抗剂处理POD的活性均极显著高于对照;但只有壳聚糖处理,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其他3种诱抗剂处理的PPO活性极显著低于对照。壳聚糖、草酸、硫酸亚铁和硅酸钠处理后,3种酶的综合活性分别比对照提高71.1%、31.1%、11.7%和2.5%,与前期对金银花白粉病诱抗效果研究结论相一致。本研究初步从防御酶学角度分析了4种化学诱抗剂在金银花上的诱导抗病机制。  相似文献   
32.
为明确东方绢金龟为害金银花的特点和规律,对其越冬情况进行了田间系统调查。结果表明:东方绢金龟在金银花田主要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筑土室越冬,随着冬季环境温度下降,该虫逐渐向土壤深层移动,平均分布深度由距地表13.4cm潜至16.2cm;深度为10~20cm土层的个体数量最多,30~40cm土层个体分布最少;植株不同方位虫口密度无明显差异。研究结果可为金银花田东方绢金龟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3.
为了解金银花尺蠖对金银花不同品种的取食偏好,采用直接观察法和对比称重法测定了金银花尺蠖对4个金银花品种的取食选择性,及其与金银花叶片物理性状及主要养分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金银花尺蠖对4个金银花品种的取食选择性和取食量大小均依次为野生品种九丰一号响水二号响水一号,选择率分别为36.78%、25.32%、20.56%和17.34%,取食量分别为27.54、21.37、17.82和14.21 mg/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趋性行为测定也取得了一致结果,与空气相比,金银花尺蠖对各品种的反应百分率依次为95.45%、89.32%、85.71%和83.68%。相关分析表明,金银花尺蠖取食选择性和取食量大小与叶片表皮毛密度、表皮毛长度、叶片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00和-0.999、-0.981和-0.996、-0.930和-0.975,而与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53和0.986、0.989和0.997。通径分析表明,蛋白质含量是影响金银花尺蠖取食选择性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34.
生长调节物质及木质化程度对金银花扦插繁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小叶金银花为试材,以不同浓度的IBA、IBA和NAA混合生根剂及穗条的不同木质化程度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对金银花生根时间、生根率、根长及芽高的影响。结果表明:IBA作为生根剂处理穗条及较强木质化程度的穗条利于金银花的扦插繁育。  相似文献   
35.
以离子液体[Bmim]BF4和水的混合溶剂为萃取溶剂,采用微波辅助技术萃取金银花中的绿原酸,并对微波辅助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萃取溶剂[Bmim]BF4/V水为4/11;萃取时间9min;微波功率600W条件下微波辅助萃取绿原酸,绿原酸的萃取得率为1.475%。与传统的溶剂萃取方法进行比较,离子液体萃取法快速、高效。  相似文献   
36.
37.
盐胁迫对不同倍性金银花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四倍体和二倍体金银花叶片光合作用对盐胁迫的响应,特别是盐胁迫对PSⅠ和PSⅡ性能以及协调性的影响,比较盐胁迫下叶片光合特性的差异,分析盐胁迫对叶片Na+、Cl-和丙二醛含量以及叶片生物量的影响,揭示不同倍性金银花耐盐胁迫的能力,为盐碱地栽培品种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用四倍体和二倍体金银花为试验材料,采用叶绿素荧光快速诱导动力学曲线和820 nm光反射曲线同步测定技术,结合气体交换参数,研究中度(150 mmol·L-1 NaCl)和重度(300 mmol·L-1 NaCl)盐胁迫对四倍体和二倍体金银花叶片光合作用和光合机构的影响。金银花植株定植于装有石英砂的塑料盆中,Hoagland营养液培养。营养液中加入NaCl用于盐处理,每天递增50 mmol·L-1到达处理浓度(150和300 mmol·L-1),处理持续15 d。以不加入NaCl的营养液培养对照植株。盐处理过程中选取枝条中部全展的叶片用于指标测定。【结果】中度盐胁迫下,四倍体和二倍体金银花叶片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显著降低,但四倍体下降幅度小于二倍体,说明中度盐胁迫下光合速率的降低是由气孔限制引起的,四倍体叶片光合作用受气孔限制程度较小。重度盐胁迫下,四倍体和二倍体金银花叶片光合速率也显著降低,但四倍体下降幅度小于二倍体,能维持较高的光合活性。重度盐胁迫7 d后,二倍体金银花叶片Rubisco酶的活化状态和羧化效率显著降低,诱发PSⅡ光抑制,降低向PSⅠ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因此,PSⅠ的还原受到抑制,820 nm光反射曲线应该显示PSⅠ氧化幅度增加。但结果相反,PSⅠ氧化幅度却显著降低。重度盐胁迫下,二倍体金银花叶片PSⅠ也发生了光抑制,不能有效推动电子向PSⅠ受体侧传递,抑制了PSⅠ的氧化,而PSⅠ光抑制程度高于PSⅡ,导致PSⅠ氧化幅度显著降低,破坏了PSⅡ与PSⅠ的协调性。重度盐胁迫15 d后,四倍体金银花叶片Rubisco酶活化状态和羧化效率显著下降,但下降幅度小于二倍体金银花,PSⅡ和PSⅠ的性能未受显著影响,维持了PSⅡ和PSⅠ的协调性。因此,相对于二倍体,四倍体金银花叶片在重度盐胁迫下也具有较高的光合活性。盐胁迫15 d后,二倍体金银花叶片Na+、Cl-和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整株叶片干重显著降低,其变化幅度大于四倍体金银花,说明四倍体金银花受离子毒害的影响较轻,这可能是其在盐胁迫下维持较高光合性能的原因。【结论】盐胁迫下,四倍体金银花叶片能维持较高的气孔导度和Rubisco酶的活化状态,保持了PSⅡ和PSⅠ的协调性,因而具有较高的光合活性,能够积累较多的生物量。因此,四倍体金银花耐盐胁迫的能力强于二倍体,更适于盐碱地栽培。  相似文献   
38.
隆回县金银花生长气候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隆回县的气候条件为依据,采用比较分析方法,详细地研究了金银花的气候生态规律和环境因子对金银花生长、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总结出有重要影响的气候指标。结果表明,隆回县的北部、西北部等地为最适宜区,隆回县的绝大多数区域仅为次适宜区。为湖南金银花产业基地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金银花栽培和推广。  相似文献   
39.
以鞑靼忍冬的成熟种胚作为外植体,建立再生植株体系,结果表明:成熟种胚采用2%的NaClO溶液处理时,最佳消毒处理时间为6 min,存活率为75%。诱导愈伤组织以及诱导不定芽的最佳培养基为MS+2.0 mg/L 6-BA+0.1 mg/L NAA,愈伤组织诱导率为74.85%;不定芽诱导率为69.35%。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2.0 mg/L 6-BA+0.3 mg/L NAA,增殖率为76.58%。诱导生根最佳培养基为1/2 MS+0.5 mg/L IBA,生根率为76.45%,平均根长为4.25 cm。通过组织培养再生植株,对其快速繁殖、种质资源保存和改良及规模化生产利用以及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0.
为了探明茚虫威在金银花中的残留特性和安全性,对茚虫威在金银花中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进行了研究。样品经乙腈提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外标法定量。运用所建立的方法对茚虫威在山东泰安、河北邢台、浙江杭州、湖南邵阳、广东湛江和重庆九龙坡6个试验点的金银花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茚虫威残留量在金银花中随时间延长而递减,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消解速度较快,半衰期为1.5~2.2 d,属易消解型农药。参照中国制定的茶叶中茚虫威的最大残留限量(MRL)5 mg/kg,15%茚虫威悬浮剂按推荐使用剂量90 g/hm~2,施药1次,施药后7 d,所采收的金银花中的茚虫威残留量低于5 mg/kg。研究结果可为茚虫威在金银花上的合理使用及其最大残留限量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