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1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41篇
林业   33篇
农学   65篇
基础科学   2篇
  19篇
综合类   469篇
农作物   24篇
畜牧兽医   143篇
园艺   63篇
植物保护   44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215篇
  2009年   184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针对不同浓度80%腐霉利WP进行葡萄灰霉病的田间防效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葡萄灰霉病发病初期,公顷用药量(有效成分)333-500mg/kg兑水750kg,对葡萄灰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喷药间隔期为7d,共喷2次。药后7d防治效果在77.06%-82.34%之间,对葡萄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42.
多花黑麦草幼穗分化进程对种子生产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年分期播种试验结果表明,多花黑麦草幼穗分化进程对穗部性状和种子产量有显著影响。幼穗分化的天数与每穗种子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播种愈早,幼穗分化天数愈多,种子产量愈高。南京地区留种的多花草麦草的最佳播期为8月20日至9月10日。二棱期是多花黑麦草通过春化阶段的形态标志,也是幼穗能否分化完全的转折点。单棱至护颖分化期是影响种子粒数最关键的时期。  相似文献   
43.
树栖型苍鹭幼鸟练飞习性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2000年4月~6月,在辽宁省朝阳县对树栖型苍鹭幼鸟的练飞习性进行了观察研究。苍鹭幼鸟从出壳到自由飞翔。其练飞过程分为3个时期:巢中练飞期、离巢练飞期和自由飞翔期。离巢练飞期又可分为3个阶段。章对各阶段的练飞行为进行了重点描述。  相似文献   
44.
猫尾草的栽培管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猫尾草种植过程中的整地、单播、混播、灌溉、病虫害、刈割和施肥、轮作、种子及其生产方面的栽培管理等情况进行初步论述,结合国内实际情况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45.
采用透析的方法提取灰葡萄孢菌分泌的大于14 kD的胞外大分子物质,将其接种到番茄和菊花叶片组织,检测灰葡萄孢菌胞外大分子分泌物的植物毒性,并以鞣酸和RB亮蓝为指示剂鉴定灰葡萄孢菌胞外大分子分泌物的漆酶性质。结果显示:灰葡萄孢菌胞外大分子分泌物可导致叶片组织坏死,具有植物毒性;接种灰葡萄孢菌后第3天,鞣酸和RB亮蓝平板出现不同程度的显色反应,第6天时平板几乎完全显色,胞外大分子物质具有漆酶性质。  相似文献   
46.
利用利迪链霉菌生防菌株A02发酵液和番茄灰霉病菌对番茄植株进行诱导和接种处理,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处理前和处理后1~5 d番茄叶片组织的主要防御酶系——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变化。试验结果显示,不接种灰霉病菌而单独诱导处理、接种灰霉病菌后诱导处理和诱导处理后接种灰霉病菌这3种处理都能提高番茄植株各防御酶系的活性,后者酶活性峰值最高,对番茄植株灰霉病的抑制作用也最明显,控制效果达94.92%。  相似文献   
47.
灰霉病是猕猴桃贮藏期的重要病害,严重影响猕猴桃商品价值与经济效益。采用烟剂对贮藏期猕猴桃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进行了毒力与防效研究,结果表明,3种烟剂对防治贮藏期猕猴桃灰霉病均具有较好的效果,其中烟剂2号效果好于其他2种烟剂。  相似文献   
48.
D. L. Jennings 《Euphytica》1982,31(3):953-956
Summary Gene H determines cane hairyness in raspberries and was reported to facilitate escape from infection by Botrytis cinerea and Didymella applanata. However, experiments with mycelial inoculations of wounded canes showed that it conferred a form of resistance which was evident for a long period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infections by these pathogens. The gene also contributed to the resistance of fruit to B. cinerea and of canes to Leptosphaeria coniothyrium. Alternative hypotheses to explain these observations are discussed: two based upon its possible genetic linkage with a gene or genes for resistance and one based upon its possible pleiotropic effects.  相似文献   
49.
50.
链霉菌TD-1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及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体外抑菌活性和盆栽试验测定方法,研究了白黄链霉菌TD-1发酵液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效果及植株体内防御酶活性的影响,旨在为番茄灰霉病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结果表明:TD-1菌株发酵液对灰霉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98.1%和98.3%;TD-1发酵液在番茄植株上对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为76.98%。喷洒TD-1发酵液24 h后接种灰霉菌孢子悬浮液,番茄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均有所提高,分别在处理后第4,3,2,3天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