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4 毫秒
1.
试验425%吡唑嘧菌酯·氟唑菌酰胺悬浮剂对葡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该药剂对葡萄安全,在葡萄灰霉病发病初期使用2 500~3 500倍液,将药液均匀喷施于植株叶片正反面,连续喷药3次,每次间隔7~10 d,可有效控制葡萄灰霉病。  相似文献   

2.
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防治葡萄灰霉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测定不同使用剂量药剂对葡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并与对照药剂进行差异性比较,结果表明,使用有效剂量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450、900 g/hm2,防治效果分别为78.85%、86.58%。于葡萄灰霉病发病初期,用药1~2次,每次间隔5~7 d,使用有效剂量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450~900 g/hm2,可有效防治葡萄灰霉病的发生,对葡萄安全无药害。  相似文献   

3.
试验采用6种化学药剂防治葡萄灰霉病,结果表明,在发病前施药防治葡萄灰霉病,供试的6种化学药剂均具有一定的防效,在处理剂量范围内对果树安全。第4次药后15 d,宁南霉素1 000、2 000 mg/kg效果最好,防效分别为90.32%和92.51%;其后为40%苯醚·甲硫可湿性粉剂500、1 000 mg/kg,30%戊唑·咪鲜胺可湿性粉剂500、1 000 mg/kg,速克灵500、1 000 mg/kg,防治效果均在85%以上。生产上建议在发病前施药,每隔15 d喷1次,连喷4次。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开发新型环境友好型杀菌剂,在田间进行了臭氧水溶液防治葡萄果实灰霉病的试验。结果表明:连续施用两次臭氧水溶液对葡萄果实灰霉病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达80.54%,其效果优于甲基托布津(63.10%),和扑海因(74.75%)、速克灵(80.21%)效果相同。  相似文献   

5.
草莓灰霉病是草莓产区的主要真菌病害,发生面广,容易传播,较难防治。本文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析比较了5种药剂对建德红颊草莓的安全性和对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大棚草莓灰霉病发病初期使用424%唑醚·氟酰胺1 870倍液,间隔7 d喷施两次、每公顷喷750 L,对红颊灰霉病防治效果可达987%,与其他药剂相比防治效果差异达显著水平,有效控制了灰霉病发生,对产量和品质促进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对葡萄白腐病、炭疽病、灰霉病的综合防治效果,2017—2018年于山东烟台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125.0~187.5 mg/kg对葡萄白腐病防效在91.97%以上,对炭疽病在87.34%以上,其125.0~250.0 mg/kg对葡萄灰霉病防效在86%以上.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是兼防葡萄白腐病、炭疽病、灰霉病3种果实病害的高效药剂.  相似文献   

7.
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300 g·hm-2、375 g·hm-2处理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均在80%以上,与对照药剂嘧霉胺和腐霉利相比防效较好,隔7~10 d喷药1次,连续喷施3次,对番茄灰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而且与对照药剂作用机理不同,可以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防治葡萄灰霉病的高效低毒新型植物源复配杀菌剂,降低有效用药量,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和替换对葡萄灰霉病菌产生抗药性的一些常用化学杀菌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植物源农药丁子香酚、苦参碱及其混配制剂对葡萄灰霉病菌的毒力,并通过田间试验评价其对葡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丁子香酚与苦参碱及6∶1、3∶1、1∶1、1∶3、1∶6混配组合对葡萄灰霉病菌的EC50(半最大效应浓度)值分别为1.454 7、357.536 9、0.384 8、0.757 5、1.312 0、2.087 3、4.960 1μg/m L;5种混配组合对葡萄灰霉病菌的增效系数(SR)分别为4.41、2.56、2.21、2.75、2.00,几种配比均具有明显增效作用,其中以6∶1混配的组合增效系数最大。田间防效调查结果表明,0.5%丁子香酚可溶液剂250倍液+1.3%苦参碱水剂500倍液(高浓度)、0.5%丁子香酚可溶液剂375倍液+1.3%苦参碱水剂750倍液(中浓度)、0.5%丁子香酚可溶液剂500倍液+1.3%苦参碱水剂1 000倍液(低浓度)、0.5%丁子香酚可溶液剂250倍液、1.3%苦参碱水剂500倍液对葡萄灰霉病防治效果分别为86.31%、67.03%、55.34%、80.14%、57.73%。丁子香酚和苦参碱6∶1~1∶6混配对葡萄灰霉病菌均增效明显,果穗套袋前采用0.5%丁子香酚可溶液剂250倍液+1.3%苦参碱水剂500倍液混用浸果处理后套袋,采收前调查对葡萄灰霉病害防效为85%以上,明显优于各单剂和中、低浓度混配处理的防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微生物发酵液对灰霉病菌的防治作用。[方法]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研究了微生物发酵液对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和田间防效。[结果]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微生物发酵液能明显抑制灰霉病菌菌丝的生长,发酵液原液的抑制率最高为66.18%。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对番茄间隔7 d、连续施药3次,第3次施药7 d后,微生物发酵液原液对灰霉病的防效最高达60.47%,与35%的腐霉利600倍液的防治效果无显著差异。[结论]微生物发酵液对番茄灰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作为一种生物新型杀菌剂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0.
评价啶酰菌胺等 7 种药剂防治葡萄灰霉病的效果。结果表明,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处理防效最好,末次药后14 d防效为80.3%,其次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400 g·L-1嘧霉胺悬浮剂、38%唑醚·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处理的防治效果也较理想,末次药后14 d防效分别为79.1%、76.4%、74.6%。  相似文献   

11.
为选用适宜用量的药剂防治番茄灰霉病,以番茄品种东农707为试材,研究了4个剂量的8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效。结果表明:8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效较好,均达68.5%~89.3%,使用时推荐剂量为8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750g·hm-2,于番茄灰霉病发病前或发病初开始喷药,间隔7d喷药3~4次。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从核桃上分离筛选的2株内生菌HT3和HT5的代谢产物对灰葡萄孢菌的抑菌活性及其与农药混配后的抑菌效果,采用孢子萌发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了室内抑菌作用测定。结果表明,菌株HT3和HT5代谢产物对灰葡萄孢菌孢子萌发影响较大,致使孢子畸形或抑制萌发,抑制率分别达到100%和98%;菌株HT3和HT5代谢产物对灰葡萄孢菌菌丝生长也均有显著的抑制效果,其中,菌株HT3代谢产物的抑制率为58.69%,菌株HT5代谢产物的抑制率为63.07%。HT3,HT5代谢产物与杀菌剂速克灵50倍稀释液混配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其中,以速克灵(50倍稀释液)∶HT3=50∶50,速克灵(50倍稀释液)∶HT5=25∶75这2个组合的抑制率较高,分别为87%和86%,增效比均为1.3。  相似文献   

13.
两种植物源复配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两种植物源复配杀菌剂20%乙蒜.丁子香酚WP和12.5%暗罗.丁子香酚WP 400倍液防治草莓灰霉病,经小区试验和大区对比,均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与其他参试植物源杀菌剂25%暗罗素WP、40%乙蒜素EC、0.3%丁子香酚SL400倍液以及化学药剂50%速克灵1500倍液的防效差异均极显著,同时对草莓生长安全,是替代灰霉病菌已产生抗性的化学药剂的理想产品。  相似文献   

14.
黄瓜灰霉病菌对多菌灵、速克灵及乙霉威的抗性检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明确山西省晋中地区黄瓜灰霉病菌对多菌灵、乙霉威及速克灵的抗性水平,运用组织分离法从太谷、祁县和平遥的罹病黄瓜上分离到30个灰霉病菌菌株(Botrytis cinerea Pers.),并用最低抑制浓度法(MIC)和菌落直径生长法分别测定了这30个菌株的抗性频率和抗性水平。结果表明,30个菌株对乙霉威、多菌灵和速克灵的抗性频率分别为70%,80%和90%;3种杀菌剂敏感菌株的平均EC50分别为0.036 9,0.057 4,0.269 2μg/mL;3种杀菌剂抗性菌株的平均抗性倍数分别为66.0倍、421.5倍和55.3倍。表明山西晋中地区黄瓜灰霉病菌对乙霉威和速克灵的抗性达到中抗,对多菌灵的抗性为高抗。建议在该地区生产中停止使用多菌灵,减少使用乙霉威和速克灵或与其他药剂混合使用。  相似文献   

15.
对不同浓度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黄瓜白粉病防治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黄瓜白粉病发病初期,1hm2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的525~630g,对水750kg,对黄瓜白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喷药间隔期为7d,共喷3次。药后7d各处理防效分别78.78%~80.54%,且对黄瓜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16.
为监测灰霉病菌对腐霉利的抗药性,2012 年12 月到2013 年5 月,在山东省内10 个市县,采集灰霉病菌样本150 余份,分离得到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菌株130 株,采用生长速率法对130 株灰霉病菌进行抗药性检测。结果表明,腐霉利对灰霉病菌的EC50的范围为0.1208~12.486 μg/mL,平均EC50为4.03 μg/mL,抗性频率达到67.69%。其中低抗菌株占52.38%,中抗菌株占19.048%,未检测到高抗菌株。本研究可为灰霉病的防治特别是杀菌剂的轮换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由于多种病害的影响,款冬花(Tussilago farfara L.)连作出苗率低、死亡率高,其中土传病害根腐病较严重,防治难度大.对病原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灰葡萄孢菌和立枯丝核菌是引起款冬花种茎腐烂的主要病原.为了防治该病害,在款冬花连作的种植模式下,采用8种杀菌剂,分别以高、中、低不同剂量浸泡款冬花种茎,通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云南地区月季灰霉菌的致病力及对不同杀菌剂的抗药性,为生产上月季灰霉病的有效防控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单孢分离法从云南15个月季切花主产区灰霉病株上分离月季灰霉菌株,将灰霉菌株孢子悬浮液无创伤接种于月季品种粉红雪山完整花瓣上,通过测量花瓣病斑面积大小鉴定不同灰霉菌株的致病力;将灰霉菌株菌丝块接种于添加有不同杀菌剂的PSA培养基中,通过计算菌丝生长抑制率(抑菌率)鉴定月季灰霉菌对甲基硫菌灵、腐霉利、啶菌恶唑、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嘧菌环胺和吡噻菌胺7种不同类型杀菌剂的抗药性。【结果】从云南地区15个月季主产区采集的灰霉病株中分离获得141株灰霉菌株,根据月季灰霉病田间症状、菌株形态特征及显微特征判定属于葡萄孢属(Botrytis spp.)真菌。不同灰霉菌株致病力差异明显,病斑面积为3.10~781.50 mm2,未检测到完全不致病的灰霉菌株,弱致病力灰霉菌株较少。来自不同切花产区的灰霉菌株致病力差异不明显。月季灰霉菌株对不同杀菌剂的敏感性为:啶菌恶唑(吡啶恶唑啉类)>吡唑醚菌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嘧菌环胺(苯胺嘧啶类)>啶酰菌胺(烟酰胺类)>腐霉利(二甲酰亚胺类)>吡噻菌胺(酰胺类)>甲基硫菌灵(苯并咪唑类),其中啶菌恶唑、吡唑醚菌酯和嘧菌环胺对灰霉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抑菌率分别为95.49%、85.78%和77.70%;啶酰菌胺和腐霉利的效果次之,抑菌率为69.73%和64.37%;甲基硫菌灵和吡噻菌胺的效果最差,抑菌率仅为44.36%和56.16%。【结论】云南地区不同月季灰霉菌的致病力差异明显,月季灰霉菌株的致病力与菌株采集地区无关。啶菌恶唑、吡唑醚菌酯和嘧菌环胺可作为目前云南地区月季切花生产中灰霉病防治的主要药剂。  相似文献   

19.
罗兴红  张剑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0):122-123
对28%百菌清·乙霉威WP防治黄瓜灰霉病(bocrytis Cinerea Pers)的田间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使用28%百菌清·乙霉威WP防治黄瓜灰霉病的杀菌效果达到58%以上,增产效果高达15.06%.  相似文献   

20.
摘要:针对不通浓度70%丙森锌WP进行黄瓜霜霉病的田间防效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黄瓜霜霉病发病初期,1hm2用70%丙森锌WP(有限成分)1911~2247g兑水900Kg,对黄瓜霜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喷药间隔期为7d,共喷3次。药后7d各处理防效为81.94%一84.72%,对黄瓜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