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0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80篇
林业   63篇
农学   79篇
基础科学   62篇
  238篇
综合类   332篇
农作物   4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65篇
园艺   24篇
植物保护   3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31.
杉木种植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云南屏边6、13及18年生极木人工林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种植杉木后,林地土壤含水量增加,容重降低,紧实度减小,土壤物理性状有改善的趋势;土壤有机质逐渐增加,速效P、PH逐渐降低,而水解N在杉木生长后期有上升趋势,速效K则变化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32.
为了研究不同利用方式紫花苜蓿地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容重的季节和剖面变化特征,试验采用样点定位、季节动态监测的方法,对苜蓿种子田和苜蓿生产田的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容重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0~10 cm土层紫花苜蓿种子田和紫花苜蓿生产田土壤含水量总体表现为随着月份的增加呈现"W"型变化趋势,最大值均在7月下旬出现,分别为27.30%和23.79%;≥10~20 cm土层和≥20~3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各月份差异不大。0~10 cm土层苜蓿种子田和苜蓿生产田土壤容重随着月份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增加之后又降低的趋势,总体表现为苜蓿种子田苜蓿生产田;≥10~20 cm和≥20~30 cm土层变化比较平稳。苜蓿种子田和苜蓿生产田土壤含水量和容重在垂直方向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3.
不同种植年限苜蓿地土壤理化性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坤  李世忠 《草业科学》2015,(11):1767-1773
本研究分析了半干旱区不同种植年限苜蓿(Medicago sativa)地土壤理化性状。结果表明,随着苜蓿种植年限的增加,0-100 cm土层土壤容重出现不规律的波动,苜蓿地土壤容重值整体偏大;土壤有机质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大,随土层深度增加而显著减小(P0.01),并且在种植5年的苜蓿地中提高最明显,在种植8年的苜蓿地中最低。各年限苜蓿地均表现出土壤有机质的"表聚性"。在一定的种植年限范围内,种植苜蓿对土壤有机质具有累积作用;土壤全氮含量随苜蓿种植年限的增长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随土层深度的加深而逐渐减小,种植苜蓿4年时土壤全氮含量最大,8年时苜蓿地土壤全氮含量最低,并且土壤全氮含量主要集中于0-40 cm土层,全氮显著累积作用于表层土壤;土壤硝态氮随着苜蓿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小,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逐渐降低,表层土壤对土壤硝态氮有累积作用,并且与苜蓿种植时间长短有显著相关性(P0.05)。而铵态氮含量在剖面上变化不大,与苜蓿生长年限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今后需从栽培苜蓿草地的管理措施上深入探讨栽培苜蓿地的最佳种植和利用年限。  相似文献   
34.
采用田间肥效试验研究稻油轮作体系有机肥对水稻、油菜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单施化肥相比,化肥配施低量有机肥(4 500 kg·hm -2)对水稻、油菜产量,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以及土壤容重无显著影响;化肥配施中量、高量有机肥(9 000、13 500 kg·hm -2)有效提高了水稻、油菜产量及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化肥配施中量、高量有机肥是提高稻油轮作体系作物产量及土壤综合肥力的有效措施,综合考虑作物产量、土壤肥力和施肥成本等因素,建议稻油轮作体系有机肥用量为9 000 kg·hm -2。  相似文献   
35.
本研究利用相关性分析及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0个小麦新品种的产量、容重等7个主要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小麦产量性状及容重受水分的影响不同的性状表现不同幅度的减小,灰色关联度结果表明水旱地条件下各性状对单株产量及容重的关联度大小并不一致,各性状对单株产量及容重的关联度大小不同。在沧州地区选择小麦品种时品种的分蘖力和成穗率是首要考虑的条件,穗粒数也要兼顾考虑,小麦籽粒产量及小麦籽粒容重是比较复杂的综合性状,由许多因素相互结合、互相作用。因此,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评价性状间的影响程度是客观可行的,可用于今后的育种实践中。  相似文献   
36.
垄沟秸秆覆盖还田对耕层土壤结构性及含水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垄沟秸秆覆盖是防治坡耕地水土流失的耕作措施之一,具有显著的蓄水拦沙作用.在垄沟秸秆覆盖轮耕还田后,耕层土壤的团聚体含量显著增加,粒径集中于1~7 mm组分内;同时,土壤容重有效降低,自然含水量平均提高了 21%,相对含水量显著提高,田间持水量与全蓄水量均有所增加.表明土壤的保水能力显著提升,可快速吸纳降水,从而减小地表径流量,提高土壤的抗水蚀能力.  相似文献   
37.
  目的  聚丙烯酰胺(PAM)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人工合成土壤改良剂。研究PAM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防治和土壤改良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室内模拟土柱试验,分析了PAM施用量、初始含水率和容重对一维垂直积水入渗的累积入渗量与湿润锋运移距离的影响,并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得到各因子影响程度。  结果  (1)不同PAM施用量处理120 min累积入渗量和120 min湿润锋运移距离总体上呈减小趋势,减小程度与PAM施用量有关。(2)无论是否施用PAM,120 min累积入渗量随初始含水率和容重的增加均呈现不同幅度的减少,而120 min湿润锋运移距离随初始含水率和容重的增加分别表现为增大和减小的趋势。(3)各因子对120 min累积入渗量和120 min湿润锋运移距离的影响程度排序均为:容重 > PAM施用量 > 初始含水率。(4)建立了基于非线性回归方法的多元土壤水分入渗经验模型。  结论  PAM对于改良黄土高原地区旱作土壤的水分状况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8.
东兰县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容重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广西东兰县退耕还林地和荒山林地的7种立地类型土壤剖面的A、B层为研究对象,采用环刀法测定土壤容重,用重铬酸钾法-外加热法测定土壤有机质的含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分析A层和B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容重的差异性,结果表明,A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容重之间的关联紧密程度比B层的大,荒山林地的A层、B层分别比退耕林地的相应A层、B层的大。  相似文献   
39.
玉米条深旋一体化播种试验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市农田土壤长期浅耕或免耕覆盖播种,导致犁底层上移,土壤结构恶化,蓄水保墒能力较差,不利于作物根系和植株生长,以及土壤深松技术实际生产中未得到广泛应用的现状,引进中国农科院作物所研制的玉米条深旋精量播种机,初步研究与常规播种在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促进根系和植株生长,提高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方面的作用。表明在0~25cm耕层中,玉米条深旋播种土壤容重降低1~16.7%,土壤含水量增加9.7~28.5%,根条数增加80.4%,成熟期绿叶数增加1.6片,生物产量增加15.2%,籽粒产量增加18%,经济系数提高2.3%,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0.
不同栽培技术对大豆土壤水分、容重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栽培技术为切入点,用大豆半矮秆品种绥农22为试材,于2010年开展了不同栽培技术组合对大豆增产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苗期0~ 10 cm的土壤含水量,覆膜+垄沟深松、大垄密植+垄沟深松、平播密植、平播密植+化控+深松栽培技术分别较对照(“垄三”栽培)增加10.57%、3.17%、4.41%和2.62%;分枝期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