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7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29篇
林业   75篇
农学   31篇
基础科学   135篇
  60篇
综合类   289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54篇
畜牧兽医   53篇
园艺   29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731.
【目的】开发一种具有多种养分、氮缓释性能优异、工艺简单、半互穿网络结构的缓释肥。【方法】利用溶液聚合配合原位挤出技术,将聚合过程和加工过程合二为一。以氨基酸原粉(AARP)和硫酸亚铁(FeSO4)为原料,将AARP和AARPFe与脲醛(UF)大分子链进行复合,形成具有半互穿网络结构的缓释肥(AARPUF和AARPFe-UF)。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热重对缓释肥结构进行表征分析,扫描电镜(SEM)观察其表面形貌,测定其压缩强度及在静水及土壤中的氮养分释放率,研究添加AARP和AARPFe对其缓释性能的影响,并分析性能提高原因。【结果】UF、AARP-UF和AARPFe-UF 3种缓释肥的结晶度分别为67.9%、59.2%和57.4%,压缩强度分别为1.64、3.01、4.06 MPa,在静水中的初期氮释放率分别为24.8%、18.6%和15.1%,处理90 d后土壤中氮累计释放率分别为55.9%、51.4%和46.3%。AARP和AARPFe的加入破坏了UF分子链晶体结构,形成氢键相互作用,使缓释肥结晶度降低,压缩强度提高,氮缓释性能得到明显改善。综合各项结果可知,缓释肥AARPFe...  相似文献   
732.
为了解决工业废水铅Pb(Ⅱ)污染问题,以海藻酸钠和大豆蛋白为原料,制备了具有多孔结构的大豆蛋白基多孔凝胶球,并用于对模拟废水Pb(Ⅱ)的去除研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比表面积及孔隙分析仪、Zeta电位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多孔凝胶球的形貌、多孔结构、表面电荷和元素组成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溶液pH、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铅离子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大豆蛋白基多孔凝胶球吸附Pb(Ⅱ)的吸附容量和脱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2.9的条件下,大豆蛋白基多孔凝胶球表面带负电,能够通过凝胶球内部的多孔通道上的吸附位点有效地吸附带正电的Pb(Ⅱ)离子,最高脱除效率可达99%,能循环使用。通过对吸附数据进行3种动力学模型(准一级动力学、准二级动力学和颗粒内扩散模型)和两种等温模型(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的拟合分析,发现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且遵循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机制,最大吸附容量为264.01 mg·g-1。表明,大豆蛋白基多孔凝胶球能对模拟废水中的Pb(Ⅱ)进行高效吸附。  相似文献   
733.
赵军  唐骏  党廷辉 《土壤》2022,54(3):610-618
本文探究了人工纳米颗粒(NPs)在饱和多孔介质中的传输规律和影响机制,重点阐明生物膜和土壤矿物对纳米颗粒传输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在干净的石英砂介质中,不同种类和粒径NPs的传输效率具有明显差异,不同种类NPs传输效率表现为ZnO> CeO2>Fe2O3;对于报告粒径在20~100 nm之间的CeO2 NPs,粒径的增加有助于其在多孔介质的传输。溶液离子强度的增大会降低Zn O NPs的传输,而NPs浓度的增大不利于其在饱和多孔介质的传输,传统的DLVO理论能够很好地解释NPs在无涂层饱和多孔介质中的传输。生物膜和土壤矿物均能抑制纳米颗粒在饱和多孔介质的传输,其主要通过对纳米颗粒的吸附和异质聚集作用影响纳米颗粒的传输,非DLVO相互作用以及介质涂层的表面特性对增强纳米颗粒沉积有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734.
小麦面粉主要由蛋白质和淀粉组成,面筋蛋白尤其是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是影响面团品质的关键因素并受到育种家的广泛关注,而淀粉的组分及其理化特性对面团品质的贡献往往被育种家忽视。小麦淀粉粒度呈双峰分布,根据颗粒大小分为直径大于10μm的A型淀粉颗粒和直径小于等于10μm的B型淀粉颗粒,不同类型淀粉颗粒的理化特性存在差异,因此淀粉的粒度分布会影响小麦总淀粉的理化特性、面筋蛋白的网络结构、面筋与淀粉的相互作用,进而影响面团的流变学特性和加工特性。本文从淀粉粒度分布的角度出发,综述A型和B型淀粉颗粒的发育和调控机制、理化特性以及对品质和产量的贡献并提出未来的强筋小麦品质改良策略,即在育种中重视淀粉特性的选择与提升,筛选B型淀粉颗粒比例高、面筋与淀粉相互作用强的种质并加以利用,旨在为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35.
采用静水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两种常用渔用麻醉剂丁香酚(5、10、20、40、80、120 mg·L-1)和MS-222(40、50、60、75、100、200 mg·L-1)对体质量为(13.78±3.15) g的松江鲈(Trachidermus fasciatus)的麻醉效果。结果表明:1)随着两种麻醉剂浓度的升高,松江鲈进入麻醉状态的时间逐渐缩短,复苏时间不断延长;2)丁香酚与MS-222的最适麻醉质量浓度分别为40~80 mg·L-1和60 mg·L-1;3)在低浓度麻醉剂处理下,10 mg·L-1丁香酚组中松江鲈的耗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10 mg·L-1丁香酚可能是松江鲈的适宜运输浓度;4)对比成活率、进入麻醉状态的时间和复苏时间等指标,丁香酚更适合作为松江鲈的麻醉剂,在实际操作中,建议使用40~80 mg·L-1丁香酚进行松江鲈的麻醉。  相似文献   
736.
为了检测miR-222-3p在填饲鹅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对其靶基因进行预测和验证,探讨miR-222-3p在鹅肥肝形成中的功能。运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技术检测miR-222-3p 在填饲鹅肝脏、胸肌和腹脂中的表达量;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鹅miR-222-3p的靶基因进行预测,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预测靶基因在肝脏中的表达量,并利用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系统验证其靶向关系。结果显示:相比对照组,miR-222-3p 在填饲鹅肝脏和腹脂中的表达量均显著升高;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显示MARF1B4GALNT3基因在3’UTR区域存在miR-222-3p的潜在结合位点,且这两个基因在鹅肥肝中均显著下调,而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系统显示只有MARF1基因与鹅 miR-222-3p存在靶向关系。结果表明,miR-222-3p在鹅肥肝中表达量显著上调,且可能通过其靶基因MARF1对鹅肥肝的形成发挥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737.
为了建立复杂样品中痕量多环芳烃准确的定量分析方法,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一种具有双孔径尺寸的共价有机骨架(异孔COFs),使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孔隙率分析仪(BET)对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将所制备的异孔COFs材料作为固相萃取剂对水体样品中的16种多环芳烃进行吸附和富集,同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多环芳烃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异孔COFs不仅具有高的结晶度、优异的比表面积和高的孔隙率,且同时拥有两种尺寸(微孔和介孔)的孔径。此异孔COF材料可用于快速吸附环境水样中的16种多环芳烃,15 min内即可达到吸附平衡,富集倍数可达40倍。在0.25~50 μg·L-1浓度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检出限为0.04~0.08 μg·L-1,加标回收率为82.3%~110.1%。此方法简单快速、成本低廉、检出限低、重复性好,适用于环境水样中痕量多环芳烃准确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738.
为了解SBA-15纳米颗粒在饱和石英砂介质中的运移及其对Cd(Ⅱ)迁移的影响。采用恒定流速柱迁移试验法,探讨Cd(Ⅱ)、SBA-15及Cd(Ⅱ)和SBA-15共存条件下的穿透曲线。结果表明,平衡对流-弥散方程能描述多孔介质中Cd(Ⅱ)和SBA-15迁移过程的穿透曲线。在石英砂多孔介质中,Cd(Ⅱ)的迁移能力强于SBA-15,Cd(Ⅱ)和SBA-15的出流比C/C0峰值分别为0.99和0.58。Cd(Ⅱ)和SBA-15共存时,随着Cd(Ⅱ)质量浓度从0mg/L增加到10 mg/L,SBA-15的迁移阻滞因子(R)和不可逆吸附系数(μ)分别增大1.43倍和4.78倍,此时,SBA-15的Zeta电位从-55.7mV增加至+16.3mV,导致SBA-15在石英砂颗粒表面上的沉积滞留增加,进而同时抑制SBA-15和Cd(Ⅱ)的迁移。研究表明,SBA-15在多孔介质中的迁移过程易受团聚、滞留和沉积作用的影响,同时Cd(Ⅱ)和SBA-15在多孔介质中的迁移过程伴随有固相界面的分配过程。  相似文献   
739.
为通过优化实验提升柚皮苷(NA)OSA改性多孔淀粉(OSAPS)中的负载率,并进而以复合物的形式提升NA在大鼠体内的相对生物利用度,通过反溶剂沉淀法制备了OSAPS-NA复合物,并对最佳条件下制备的复合物进行代谢动力学研究。通过隔室模型和统计矩模型的拟合对NA原材料和OSAPS-NA复合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采用丙酮为溶剂时,溶剂共沉淀结合超声法能够明显提升NA在OSAPS中的负载率,并且当正己烷的体积占比为0.6、超声强度为200 W、超声时间为20 min时,OSAPS对NA的负载率最高。口服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下制备的OSAPS-NA复合物中NA的药-时曲线下面积是NA原材料的9.80倍,达峰时间由60 min缩短至15 min。该研究成功优化了OSAPS-NA复合物,使其对NA的负载率达到了(71.49±2.26)%,并且通过OSAPS的负载使NA的口服相对生物利用度提升到原来的9.80倍。  相似文献   
740.
生物多孔材料干燥过程中组织非稳态收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颗粒体积收缩和平均湿度的变化规律,提出了生物多孔材料干燥组织非稳态收缩的递推模型.利用该模型对40℃热空气干燥下的豌豆各单元层边界半径变化、收缩位移及各层组织的收缩量变化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豌豆在干燥过程中随着湿分的对外迁移、湿度降低,豌豆组织收缩并不是由外向内同步收缩,而是先失去水分的外部先收缩,没有失水的部位不收缩.同时,与内部相比,外部失水较多,收缩幅度也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