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1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250篇
林业   160篇
农学   233篇
基础科学   145篇
  490篇
综合类   687篇
农作物   114篇
水产渔业   37篇
畜牧兽医   286篇
园艺   42篇
植物保护   8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55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145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1.
黑龙江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土壤热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气象梯度观测塔安装的土壤热通量板和净辐射传感器等设备对大兴安岭的兴安落叶松林土壤热通量的特征及与净辐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cm土壤热通量的日变化和年变化均呈现出"S"形,土壤热通量在年度6月达到最大值747.35W·m-2,12月达到最小值-394.55 W·m-2,全年总土壤热通量为738.89 W·m-2,全年土壤总的热通量为正值,土壤为热汇。对5cm土壤热通量和冠层净辐射相关性进行了回归分析,无论在日尺度还是在年尺度上均达到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82.
为了创造更多更好的玉米基础材料,用60 Co-γ射线105Gy剂量照射国外杂交种干种子,用KL3回交后,采用常规育种方法选育出配合力高、抗病性强、早熟的玉米自交系辐3018,用其作亲本育成了龙辐玉7号、龙辐玉8号和龙辐玉9号等玉米杂交种。  相似文献   
83.
风干处理对常见针叶植物叶中紫外吸收物质含量没有影响,60℃水浴提取1h或浸泡7天的方法都能有效提取出针叶中的紫外吸收物质;针叶中紫外吸收物质的含量可用A300·L·g-1FW来表示。  相似文献   
84.
某轮式拖拉机在按欧盟法规ECE R10进行出口认证的电磁兼容性检测时,其窄带电磁辐射不合格。针对该问题,通过试验研究,频谱分析,找出了骚扰源,并对其重新进行了改进。经过试验验证,整改后的拖拉机窄带辐射完全符合标准要求,顺利通过了出口认证测试。  相似文献   
85.
为了改良水稻品种的品质性状,利用60Coγ-射线为诱变源,对粳稻品种Koshihikari种子进行了辐照处理,通过改良的单粒种子法对种子蛋白质的含量和组成进行了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筛选到了72个种子蛋白突变体,表明诱变后在种子蛋白的含量和组成成分方面有丰富的变异.为揭示水稻贮藏蛋白积累机制和开发新类型稻米种质提供了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86.
【目的】研究辐射与低温水入渗条件下土壤水分和温度特性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研究如何改善水库下游河岸带生态环境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中细砂为代表性土样,利用自主研制的试验系统装置,设置3种辐射温度(无辐射、30和40℃),分析了在低温水入渗(水温10℃、入渗水头25cm)和不同辐射温度作用下土壤内部水分和温度的动态变化特性。【结果】砂土湿润锋的垂直距离和稳定入渗率随辐射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辐射热流增加,土壤表层温度升高,温度梯度增大,表面向内部的传热量增加,土壤内部温度升高;辐射温度为40℃时,土壤内部温度梯度大,且整体平均温度较无辐射时要高。有无辐射热流,低温水的入渗均会对土壤内部温度和水分分布产生影响,且土壤深层温度降幅较大。有辐射时,土壤表层温度明显高于无辐射。【结论】在低温水入渗条件下,辐射温度的变化对土壤水、热动态均会造成影响,其影响范围和强度因辐射温度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7.
河套灌区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估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0)是计算作物需水量的基础,一般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PM公式)计算。但是在河套灌区部分地区缺少辐射数据的观测,因而无法利用PM公式计算ET0。本文选用河套灌区临河气象站1990—2012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了利用PM公式计算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0与气象要素的关系,发现对ET0影响最大的气象因素为净辐射,其次为饱和水气压差和平均温度。建立了基于饱和水气压差、温度和风速的ET0估算公式,验证结算显示相关系数、纳什效率系数和总量平衡系数分别为0.96、0.92、1.00。在风速缺测的条件下,也建立了基于饱和水汽压差和温度的ET0估算公式。以上两个公式为河套灌区缺资料条件下ET0的估算提供了简单且准确的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88.
日光温室保温被卷放位置对温度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温室保温被卷放位置影响着室内的太阳能得热及通过前屋面的散热,从而影响着温室温度。该研究以室外气象因子为模拟输入条件,分别模拟晴天、阴天不同保温被卷放位置对12 m跨度日光温室温度环境的影响。保温被卷放位置分别为保温被卷至前屋面一半与至顶2种方案。模拟结果显示:白天保温被卷至前屋面一半的室内空气温度高于保温被卷至屋顶的温度,而夜间2种方案室内空气温度差异不明显;晴天保温被卷至屋顶与卷至前屋面一半相比,可明显提高夜间墙体表面温度,但对后坡的夜间表面温度影响较小。该研究结果对温室生产中晴天、阴天保温被卷的合理放  相似文献   
89.
基于电磁感应的典型干旱区土壤盐分空间异质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研究干旱区土壤盐分空间异质性,指导农业生产实践,运用大地电导率仪(EM38、EM31)对研究区域进行移动式磁感调查,获取表观电导率(ECa)。同时,通过27个校准点的采样和ECa测量,建立土壤盐分的电磁感应解译模型。干旱区土壤盐分质量分数与EM38、EM31水平模式读数(H38、H31)显示出良好的相关性(R=0.935),可以利用ECa结合GIS和地统计学知识研究土壤盐分的空间分布。采用两种方法进行研究:一种是先利用解译模型获取磁感调查点的土壤盐分质量分数,然后进行地统计分析研究其空间分布;另一种是先利用地统计分析研究H38和H31的空间分布,然后利用解译模型通过栅格运算计算盐分质量分数,精度检验显示前者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相关性更好(R2, 0.888>0.873);标准差较低(std. 0.414<0.426),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电磁感应研究干旱区土壤盐分空间异质性是切实可行的,这对于土壤盐渍化的快速诊断,指导农业生产和促进精准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0.
Drought and salinity reduce crop productivity especially in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 and finding a crop which produces yield under these adverse conditions is therefore very important. Quinoa (Chenopodium quinoa Willd.) is such a crop. Hence, a study was conducted in field lysimeter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alinity and soil–drying on radiation use efficiency, yield and water productivity of quinoa. Quinoa was exposed to five salinity levels (0, 10, 20, 30 and 40 dS m?1) of irrigation water from flower initiation onwards. During the seed‐filling phase the five salinity levels were divided between two levels of irrigation, either full irrigation (FI; 95 % of field capacity) or non‐irrigated progressive drought (PD). The intercepted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 was hardly affected by salinity (8 % decrease at 40 dS m?1) and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between FI and PD. Radiation use efficiency of dry matter was similar between salinity levels and between FI and PD. In line with this, no negative effect of severe salinity and soil–drying on total dry matter could be detected. Salinity levels between 20 and 40 dS m?1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seed yield by ca. 33 % compared with 0 dS m?1 treatment owing to a 15–30 % reduction in seed number per m2, whereas the seed yield of PD was 8 % less than FI. Consequently, nitrogen harvested in seed was decreased by salinity although the total N‐uptake was increased. Both salinity and drought increased the water productivity of dry matter. Increasing salinity from 20 to 40 dS m?1 did not further decrease the seed number per m2 and seed yield, which shows that quinoa (cv. Titicaca) acclimated to saline conditions when exposed to salinity levels between 20 and 40 dS m?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