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林业   1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通过对南瓮河自然保护区落叶松林、白桦林和草地内3种枯落物含水率的测定,确定其年变化规律,直观认识枯落物含水率变化原因.结果表明:5月和10-11月枯落物含水率较低,极为干燥;7-8月枯落物含水率较高,湿度较大;阔叶林枯落物含水率较高,针叶林地枯落物含水率次之,草地枯落物含水率较低.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加格达奇区10个种源的34年生长白落叶松伐倒木进行取样,分析研究该10个种源长白落叶松生长特性,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长白落叶松的胸径、树高、材积均存在差异,各种源树高平均变异系数为7.31%、胸径的平均变异系数为7.98%、材积的平均变异系数为17.17%。不同种源树高、胸径和材积差异均不显著,其中天桥岭种源生长因子表现优良,胸径、材积均大于其他各个种源,且天桥岭种源材积变异系数低于平均值,说明该种源性状较为稳定。因此,认定天桥岭种源的长白落叶松为加格达奇区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土壤热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气象梯度观测塔安装的土壤热通量板和净辐射传感器等设备对大兴安岭的兴安落叶松林土壤热通量的特征及与净辐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cm土壤热通量的日变化和年变化均呈现出"S"形,土壤热通量在年度6月达到最大值747.35W·m-2,12月达到最小值-394.55 W·m-2,全年总土壤热通量为738.89 W·m-2,全年土壤总的热通量为正值,土壤为热汇。对5cm土壤热通量和冠层净辐射相关性进行了回归分析,无论在日尺度还是在年尺度上均达到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南瓮河湿地生态健康良好、水源充分,水资源调节能力强;湿地类型保持原有状况,景观完整,物种丰富,是野生动植物的繁殖和栖息地;湿地功能完整健全,具有重要科研与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杜鹃落叶松林不同生长期的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和地温日变化特征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杜鹃落叶松林不同生长期气温日变化趋势为早晨气温最低,午后气温最高,受森林环境的影响,最高值滞后于太阳辐射2h;一年四季的变化过程中,林内气温日变化幅度为生长中期生长后期生长前期停滞期;空气日变化幅度为生长中期生长后期停滞期生长前期;土壤日温度变化幅度为生长中期生长后期生长前期停滞期。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大兴安岭5种土壤有机碳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沼泽土有机碳含量最高,为166 t ·hm-2;其次为河滩森林土、草甸土、暗棕壤,分别为145.3、101.9、100.3 t ·hm-2;棕针土最低,为43.6 t ·hm-2.土壤有机碳含量近似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分布趋势,也和土层厚度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
依据大兴安岭森林资源统计数据,对2000年和2013年大兴安岭森林的碳储量与碳汇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2000年森林碳储量为22 875.88万t,2013年森林碳储量为24 928.66万t,2000—2013年大兴安岭森林碳汇量为2 052.78万t,年均增加碳汇157.91万t,年均增长率为0.69%,吸收CO2量为7 526.86万t;预测到2020年,大兴安岭森林碳储量将达到26 865.34万t,森林碳汇量1 936.68万t,年增长率1.11%,可吸收CO2量达7 101.16万t。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南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2012年6月15日—9月25日落叶松林降雨的观测,研究了穿透雨、树干径流和树冠截留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黑龙江南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观测期间总降雨量为216.6 mm,穿透雨为121.6 mm,占总降雨量的56.2%,树冠截留量为62.5 mm,占总降雨量的28.8%,径流量为32.5 mm,占总降雨量的15%;随着降雨量增加,穿透雨和径流量增加,树冠截留量减小;随着冠层减少,穿透雨和径流量增加,树冠截留量减少;树干径流量取决于降雨量、降雨强度和树冠特征。  相似文献   
10.
应用1989—2010年三期遥感影像,研究南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森林是景观基质,草本沼泽是主体斑块,景观异质性较大;2000—2010年景观格局变化呈快速变化趋势,景观基质生态功能弱化,草本沼泽面积21年来首次超过森林;森林群落面积萎缩率高达34.02%,主要转化为森林沼泽;森林沼泽和道路面积增长率最大,分别达到80.94%和64.29%;景观斑块形状趋于复杂化,破碎化加剧,景观破碎化指数从1989年的0.2453上升至2010年的0.4498;火是最主要的驱动因子,道路修建、气候变化是重要的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