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0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371篇
林业   2篇
农学   36篇
基础科学   2篇
  17篇
综合类   558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75篇
畜牧兽医   1838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72篇
  2011年   187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197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991.
虽然球虫激发宿主产生的保护性免疫应答机制已有很多相关研究,但是保护记忆性免疫应答机制这一关键点常常被忽视。高效保护记忆性免疫应答是球虫感染宿主和球虫病疫苗设计的基础。本研究对该领域50年的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性回顾和分析,提出开发高效球虫疫苗的设想和评估候选球虫病疫苗产生高效免疫保护的新策略,该设想和新策略基于产生高效保护性记忆免疫应答的三大关键点,即产生免疫水平的阈值、效应部位以及时间。结果表明:1)球虫病活卵囊疫苗与球虫重组蛋白疫苗、DNA疫苗、以病毒或细菌为载体的球虫病活载体疫苗免疫鸡群激发宿主产生的免疫应答存在本质区别,活卵囊疫苗免疫过的鸡对球虫的感染处于“Primed”免疫状态(即免疫系统可快速高效地识别球虫百余个抗原,抵抗球虫再次感染的能力更高。),而非活卵囊疫苗对球虫的感染仍处于“Naive”状态(即免疫系统仅能识别特定的1个或几个球虫抗原,抵抗球虫再次感染的能力较弱。)。这也是目前研发的基于一个或几个抗原的球虫“死”疫苗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2)高效的保护性记忆免疫应答的主要机制是多种效应机制协同发挥作用,如肠道微环境中的组织常驻记忆细胞(Tissue resident memory cells,TRM)、循环的效应记忆细胞(Effector memory T cells,TEM)、中心记忆性T细胞(Central memory T cell,TCM),尤其是TRM的量和质起关键作用。在疫苗设计中可以将抗原靶向可激发宿主产生针对鸡球虫高效保护性记忆免疫应答的重要部位—肠道。3)抑制球虫早期裂殖生殖是记忆性免疫应答抵抗球虫感染最重要的特征,为评估高效球虫疫苗提供了新思路。综上,对鸡球虫感染过程中产生高效免疫保护的机制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是实现基于免疫学理论的球虫病科学防控的基础。  相似文献   
992.
为了明确植物疫苗鄂鲁冷特对番茄育苗及其田间青枯病防治效果的影响,在番茄育苗基质中添加植物疫苗,测定处理后种苗株高、根系长度及出苗率;在田间种植共设疫苗袋装、沟施、浇灌及生防菌剂、化学农药和清水对照6个处理,对根系土壤的养分含量、植株的生物学性状及青枯病发病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植物疫苗处理分别能使番茄植株株高、根系长度和出苗率提高13.71%、68.20%和56.66%;疫苗袋装和沟施处理的番茄根系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和交换性钙含量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疫苗袋装、沟施和浇灌均能显著提高番茄植株的株高、花数和产量,其中疫苗袋装处理效果最好,番茄产量最高为99.55 t/hm~2,对不同生育期的平均防治效果最高为93.47%。表明植物疫苗鄂鲁冷特的应用能育出壮苗,降低青枯发病率,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993.
为探究布鲁氏菌病疫苗经不同黏膜途径免疫奶牛后对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水平及疫苗体外排菌方面的影响,将80头10~12月龄的奶牛平均分为四组,通过眼部滴注(A组)、口腔喷注(B组)、阴道灌注(C组)三种黏膜免疫途径对奶牛接种布鲁氏菌病弱毒活疫苗(A19株),并与皮下注射免疫组(D组)进行比较,测定了免疫后7 d内黏膜免疫组的排菌情况,180 d内四组免疫奶牛的抗体效价和60 d内四组免疫奶牛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细胞因子分泌(IFN-γ、IL-2和IL-4)水平。结果显示:黏膜免疫组在免疫后5 d内均有不同程度的排菌,以免疫后1 d内排菌量为最高,并且在黏膜免疫组中阴道灌注组排菌量最低;各组奶牛在免疫后20 d时MSAT测定抗体效价平均值均上升至最高,之后持续下降,黏膜免疫组的抗体水平显著低于注射免疫组,且在黏膜免疫组中阴道灌注组的抗体水平最高;A组和B组奶牛在免疫后120 d RBT检测无阳性,C组在免疫后150 d RBT检测无阳性,D组在免疫后180 d RBT检测阳性率35%;B组、C组在免疫后7 d,A组、D组在免疫后20 d IFN-γ分泌量达到最高值,各组IL-2和IL-4分泌量未见明显变化,黏膜免疫组中阴道免疫组的IFN-γ分泌量为最高,仅次于注射免疫。结果表明,阴道灌注是一种较优的奶牛布鲁氏菌病黏膜免疫方式。  相似文献   
994.
African Swine Fever: A Major Threat to the Chinese Swine Industry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995.
为筛选出致病力强、抗原性优良、遗传性状相对纯一稳定的猪红斑丹毒丝菌制苗用菌株,对42株临床分离的猪红斑丹毒丝菌进行筛选,通过小鼠致死性试验确定4株受试菌株,编号为AEr9、AEr21、AEr31和AEr32。采用改良寇氏法测定受试菌株的半数致死量(LD50),通过微量平板凝集和琼脂扩散试验测定反应原性,基于小鼠免疫攻毒试验测定免疫原性,并通过连续传代培养,分别对第10、20、30代受试菌株进行LD50、沉淀抗体滴度和免疫保护率检测,以确定稳定性。结果显示,AEr9、AEr21、AEr31、AEr32的LD50分别为845、50.3、35.5和10.1 cfu·mL-1,微量平板凝集试验和琼脂扩散试验进一步筛选出反应原性高的菌株AEr21和AEr31。灭活全菌体免疫小鼠,均产生免疫保护力,以AEr31免疫保护力最好。细菌传10代后,两株菌毒力均出现致病力减弱的情况,第10、20、30代菌株致病力趋向于稳定,AEr21引起的兔抗猪丹毒血清沉淀抗体滴度水平更稳定。说明菌株AEr21、AEr31具备毒力强、抗原性好、遗传稳定的特性,可作为猪红斑丹毒丝菌制灭活苗用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996.
本研究旨在筛选最佳的复合佐剂和口服疫苗诱饵组方,并将筛选出的复合佐剂口服免疫试验小鼠,检测免疫小鼠血清IgG和肠道IgA抗体效价。采用牛肉粉、鸡肉粉、鱼肉粉、奶粉、血粉为主要原料,以细菌脂多糖、氢氧化锌、枸杞多糖、甘露低聚糖为疫苗免疫佐剂,通过正交试验方法将复合免疫佐剂和口服疫苗诱饵与狂犬病SRV9病毒混匀后口服免疫试验小鼠,并对免疫动物血清IgG抗体效价进行检测。优化的复合佐剂组方是细菌脂多糖100 μg、氢氧化锌0.8 mg、枸杞多糖50 mg、甘露低聚糖10 mg,免疫小鼠血清IgG抗体含量为3.24 mg/L,肠道IgA抗体含量为1.56 ng/mL;在疫苗诱饵的投喂试验中,狼、狐狸、犬、猫对鱼肉味诱饵的采食率最高,其次是血味和奶味诱饵;诱饵与狂犬病SRV9病毒混匀后口服免疫小鼠28 d后,血清IgG平均值为1.20 U/L。本试验筛选出口服疫苗复合免疫佐剂,经筛选制备的鱼肉味诱饵具备高采食性,适合野生食肉类动物口服疫苗的制备。可增加狂犬病SRV9病毒的免疫效应,为进一步研发重组减毒狂犬病口服疫苗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97.
随机选择3个猪场, 从9头母猪生下的仔猪中挑选81头仔猪。随机分成9组,每组又分为3个小组,每小组3头,分别免疫猪瘟组织苗(A)、猪瘟细胞苗(B)和猪瘟脾淋苗(C),各疫苗分别采用1头份、2头份和3头份3个剂量。于25日龄首免疫前后不同时间点采血,分离血清。应用ELISA和IHA两种方法分别对采集的540份血清检测猪瘟抗体。不同类型的猪瘟疫苗免疫试验结果表明:猪瘟脾淋苗免疫效果较好,但不同疫苗之间的抗体水平差异不显著。不同免疫剂量的试验结果显示:3种疫苗以3头份的剂量免疫后抗体反应略高于1头份和2头份,二免后都能获得较高的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998.
新城疫疫苗预防鸭副粘病毒病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新城疫疫苗对鸭副粘病毒病的预防效果,应用鸡新城疫活疫苗(I系和Lasota株)免疫2日龄雏番鸭,分别于免疫后7 d攻毒,并采血测定HI抗体。结果显示鸡新城疫I系活疫苗和Lasota疫苗对番鸭均安全,单独或混合应用均能有效抵抗鸭副粘病毒和新城疫标准毒(F48E8)的攻击;同时番鸭免疫后7 d I系疫苗诱导的HI抗体水平显明高于Lasota疫苗,而攻毒后35 d的HI抗体水平则以Lasota疫苗组高于I系疫苗组。上述结果表明新城疫I系和Lasota疫苗均可用于预防鸭副粘病毒病。  相似文献   
999.
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坛)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惠寄生虫。现已报道细粒棘球绦虫有10个基因型(G1~G10),我国仅发现G1和G6。细粒棘球绦虫六钩蚴阶段的Eg95,原头蚴阶段的EgFABP,成虫阶段的EgM9和Eg31分别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用于免疫保护的抗原。其中Eg95基因工程疫苗已经商业化生产,对羊免疫保护率达到了95%以上。  相似文献   
1000.
目前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一个复杂的基因重配病毒。对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尤其是病毒囊膜蛋白血凝素(haemagglutini,HA)基因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基因的研究,为控制和预防H1N1流感病毒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中国流行的2009甲型H1N1猪源流感病毒的HA和NA基因与疫苗株A/California/07/2009(H1N1),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病毒株进行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分析。从NCBI的GenBank数据库下载所需要毒株的序列,采用Lasergene 6.0软件包中的EditSeq和MegAlign进行序列分析,进化树分析采用MEGA4.1软件。进化分析表明,中国流行的2009 H1N1流感病毒与疫苗株的核苷酸同源率分别在98.8%~99.7%和98.6%~99.6%之间;裂解位点处为I/VPSIQSR↓G,不具备高致病性流感病毒的特征;有1株NA抗性病毒。尽管与疫苗株相比,中国流行株2009甲型H1N1猪源流感病毒的HA和NA基因有部分突变,但这些突变并不是重要的。本研究首次详细分析了中国流行的2009甲型H1N1猪源流感病毒株与疫苗株的HA和NA基因的分子特征,对实时监测流感病毒HA和NA基因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