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8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2篇
  18篇
综合类   78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 毫秒
61.
菘蓝下胚轴愈伤组织细胞悬浮培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探讨菘蓝下胚轴愈伤组织细胞悬浮培养的规律 ,并用正交设计法对影响细胞悬浮培养的主要因素如温度、接种量、生长素 2 ,4 -D、蔗糖含量进行分析 ,得出菘蓝下胚轴愈伤组织细胞悬浮培养的优化条件 :温度 2 0℃、接种量 0 .2g·30ml-1、激素 2 ,4 -D 0 .2mg·L-1、蔗糖含量 2 .0 %。  相似文献   
62.
板蓝根一般有南板蓝根和北板蓝根之分。《中国药典》中所载的板蓝根只有十字花科植物的菘蓝又称北板蓝根,以根入药。在华南地区很少种植。而华南地区种植的板蓝根多为爵床科马蓝,又称南板蓝根。菘蓝为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株高40~90厘米,根细长,白色圆柱形。茎直立,多分枝  相似文献   
63.
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不同种类、不同配比的外源激素对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叶片组织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S培养基中添加2.0mg/L 6-BA+0.1mg/L NAA可以有效诱导菘蓝叶片愈伤组织的产生,诱导率92.6%,并能诱导不定芽产生和促进芽分化生长,有利于菘蓝的快速繁育和人工栽培。  相似文献   
64.
菘蓝为试材,对100 mmol·L-1 NaCl溶液胁迫后的幼苗,叶面喷施浓度为0、3、6、9、12 mmol·L-1的外源γ-氨基丁酸,测定幼苗中活性氧(ROS)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以期为增强菘蓝幼苗的耐盐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NaCl胁迫下幼苗中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过氧化氢(H2O2)含量均大幅升高,较对照增加120.73%、113.09%;叶面喷施9 mmol·L-1的外源γ-氨基丁酸后,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过氧化氢(H2O2)含量较NaCl胁迫降低30.69%、41.10%,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升高83.47%、42.38%、34.80%和76.91%;NaCl胁迫下,外源γ-氨基丁酸浓度与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过氧化氢(H2O2)含量呈负相关,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呈正相关.综合分析,外源γ-氨基丁酸缓解NaCl胁迫效果为9mmol·L-1>6 mmol· L-1>12 mmol· L-1>3 mmol· L-1.  相似文献   
65.
板蓝根     
又名大蓝根。为植物菘蓝或草大青的干燥根。呈细长圆柱形,长约10~30cm,直径3~8mm。表面浅灰黄色,粗糙,有纵皱纹及横斑痕,并有支根痕,根头部略膨大,顶端有一凹窝,周边有暗绿色的叶柄残基,较粗的根并现密集的疣状突起及轮状排列的灰棕色的叶柄痕。  相似文献   
66.
十字花科菘蓝为我国传统的染料与药用植物,其基因组结构及遗传方面的研究较少。我们在十多年间系统开展了甘蓝型油菜与菘蓝的体细胞杂种合成及后代的选育,鉴定出全套甘蓝型油菜-菘蓝附加系,分解了菘蓝的基因组、确定了每条染色体上所携带的基因、基因所决定的代谢产物;特别是发现三个附加系具有较强的抗流感病毒活性,它们作为蔬菜、饲料、饲料添加剂及制药原料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培育出雄蕊心皮化发育的新型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命名为“菘油”CMS),其线粒体DNA为双亲重组体,大部分来自菘蓝;将特定菘蓝染色体上与雄蕊发育相关的染色体片段导入甘蓝型油菜而获得“菘油”CMS的恢复系,从而实现了三系配套。  相似文献   
67.
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十字花科8种植物的叶表皮形态。结果表明,菘蓝属3个种与鸟头荠族的5个单种属植物叶的上下表皮细胞均存在着多边形和不规则形的特征,差异不显著。8种材料的气孔器类型表现的非常一致,即上下表皮的气孔器类型均为不等细胞型并有少量的无规则型。在气孔的大小、气孔指数和气孔密度上表现出一定差异,但没有明显的规律。通过研究证实了菘蓝属与鸟头荠族的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68.
氮素形态对菘蓝活性成分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氮素形态对菘蓝活性成分累积及4种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为菘蓝合理施用氮肥提供依据。采用砂培方法栽培菘蓝,测定同一氮素水平不同氮素形态(NH4+-N:NO3--N分别为100∶0、75∶25、50∶50、25∶75、0∶100)下菘蓝生物量、叶中靛蓝和靛玉红含量、根中多糖含量及氮、磷、钾和镁4种矿质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菘蓝生物量随铵硝比的降低先增加后下降;提高NH4+-N的比例,有利于菘蓝叶片靛玉红和根中多糖的积累,全硝营养(NH4+-N/NO3--N为0∶100)时靛蓝含量最高(11.40 mg/g),为最低的3倍;NH4+-N比例较高时,促进氮和磷的积累,NO3--N比例较高时,促进钾、镁的积累。  相似文献   
69.
四倍体菘蓝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四倍体菘蓝组培苗高质量DNA的提取方法。[方法]分别采用CTAB法1、CTAB法2、SDS法1、SDS法2和碱裂解法对四倍体菘蓝组培苗DNA进行提取试验,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比较了5种DNA提取方法对四倍体菘蓝组培苗的提取效果。[结果]CTAB法2提取DNA的OD260/OD230值为2.311,OD260/OD280值为1.774,DNA纯度最大,浓度最大,提取率最高,PCR扩增条带清晰,重复性好,所得DNA的质量最好。[结论]CTAB法2是提取四倍体菘蓝组培苗基因组DNA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0.
目的:研究来源于四川、山东、浙江的菘蓝和甘蓝型菘蓝叶片对小菜蛾的取食和生长的影响,旨在为研究菘蓝的抗虫育种和抗虫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叶碟法测试菘蓝叶片对小菜蛾的触杀活性。结果:小菜蛾取食菘蓝叶片后生长、发育明显受到抑制,推迟或不能化蛹,而对照组小菜蛾正常生长、发育直至化蛹。结论:菘蓝叶片中含有影响小菜蛾取食和抑制其生长发育的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