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3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56篇
林业   98篇
农学   73篇
基础科学   70篇
  111篇
综合类   368篇
农作物   33篇
水产渔业   39篇
畜牧兽医   124篇
园艺   89篇
植物保护   3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土地利用转型包含显性形态和隐性形态的变化,而土地利用强度是土地利用隐性形态的重要指征,既可以反映出人类对土地的干预程度,又可以呈现出特定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状态。本文以土地利用强度的定量测度为抓手,基于分县统计数据及遥感解译的土地利用数据计算了区域土地利用隐性形态的变化,探讨了区域土地利用转型与粮食产量的耦合关系。研究表明:(1)1990—2010年,黄淮海地区耕地利用强度不断增加,而村庄建设用地利用强度快速减少,且区域时空格局差异明显;(2)耕地利用强度-村庄建设用地利用强度-粮食产量耦合类型时空演化特征明显,"低-低-低"类型主要分布在环渤海湾地区,而"高-高-高"类型主要集聚于冀鲁豫交界地区;(3)土地利用转型推动粮食生产格局不断演化,二者耦合关系模式将呈现出由"拮抗"到"协调"的转化过程。综上所述,土地利用转型过程中,科学优化土地利用转型与粮食生产的耦合关系,对保障区域粮食安全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2.
稻田—田埂过渡区土壤水分运动与保持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揭示田埂对稻田水分渗漏的影响,以江汉平原典型稻田—田埂过渡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土壤理化性质分析、水力学参数测定和田间染色示踪等方法量化了过渡区各位点(田内、田埂和灌溉沟)土壤剖面导水与持水性能差异,并揭示了该区域的水流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位点的土壤饱和导水率(Ks)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上层(-20—35cm)高于中、下层(35—65cm),剖面导水性能表现为田埂灌溉沟田内,田埂平均Ks分别是灌溉沟和田内的1.6倍和16.0倍;(2)同一吸力值下不同位点土壤含水量差异较大,田内含水量最高,灌溉沟其次,田埂最低,在持水性能上表现为田内灌溉沟田埂;(3)田埂土壤受动物活动和根系生长影响剧烈,导致其大孔隙(当量孔径0.3mm)含量整体上高于田内,在染色特征上表现为田埂中、下层土壤染色面积显著高于田内。由于稻田-田埂过渡区不同位点土壤的导水和持水能力差异显著,稻田水分不仅可以在田内发生垂直渗漏,还可以通过田埂区域垂直入渗和跨田埂侧流两种方式快速流失,进而加速了稻田水分的散失。  相似文献   
993.
安徽省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技术人才等方面分析造成安徽省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进程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促进农村水环境改善,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94.
农村宅基地的腾退涉及的是农户已经取得的存量宅基地的退出,农户做出腾退宅基地的行为决策是基于各种因素综合考量的自觉理性的表现。虽然影响农户宅基地腾退的因素存在区域差异性和农户特征的异质性,但目前农村宅基地的取得和使用上的体制性因素成为阻碍宅基地有效腾退的根本原因。提出以户籍和社会保障号相结合的申请制度,宅基地申请和使用的标准应按照户和人均面积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人地挂钩制度,实现宅基地的异地腾退。  相似文献   
995.
In this study changes in hematochemical parameters, milk composition and yield were investigated in buffaloes during the transition period. A total of 93 buffaloes 113.9 ± 8.03 months old and 535 ± 50 kg average body weight were used. Parity was recorded,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80 days pre‐partum until 70 days post‐partum; milk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5 days to 70 days post‐partum. On serum samples, the values of non‐esterified fatty acids, β‐hydroxybutyrate, glucose, cholesterol, triglycerides,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gamma‐glutamyltransferase, urea, total proteins were evaluated. On milk, percentage of fat, protein and lactose, along with the somatic cell count (SCC), milk yield and daily milk production (DMP) were assessed. The peripartum period significantly (P ≤ 0.01) influenced all studied parameters with the exception of glucose. Milk fat percentage showed decreasing trend from 10 until 40 days post‐partum; DMP significantly (P ≤ 0.01) increased from 1 day post‐partum until 40 days post‐partum. Milk yield significantly (P ≤ 0.01) decreased in animals over the sixth lactation. Our results confirmed the importance of transit period in buffaloes. Blood parameters and milk composition alterations are crucial to predict the energy balance status of buffalo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ir management and feed intake during the transition period.  相似文献   
996.
在参与海洋环境保护和治理的主体中,海洋环保NGO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宣传教育、实践活动、政策参与、公共舆论等各个方面。但是,从调研资料可以看出,当代中国海洋环保NGO起步较晚,发展上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突出表现为制度供给不足、社会支持匮乏和自身组织能力薄弱等方面。为了促进形成海洋环境保护多元治理格局,有必要优化其制度环境、提高公众的海洋环保意识,并拓宽海洋环保NGO组织自身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997.
为了研究冻融期水氮用量对土壤硝态氮迁移及累积的影响,设置了两个灌水量(375、750 m~3·hm~(-2))、三个施肥水平(100、300 kg·hm~(-2)和500 kg·hm~(-2))组成6种水氮组合,进行田间冬灌试验。结果表明,水氮处理显著增加了相变区(0~60 cm)土壤硝态氮水平,各处理下硝态氮累积量差异显著。未冻期和冻结期0~60 cm土壤硝态氮累积量随水、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消融期硝态氮累积量随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冻结前、后期土壤剖面聚氮区(特指硝态氮)由0~30 cm逐渐下移至30~60 cm。硝态氮向相变区的迁移量随水氮量的增加而呈增加态势,在N500下迁移趋势更明显。封冻前0~30 cm土壤硝态氮的相对累积量随灌水量增加而降低,30~60 cm土层则增加。冻结期,随施氮量的增加,0~30 cm土层硝态氮相对累积量增加,30~60 cm土层则降低。消融期0~30 cm土层硝态氮相对累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减少,而30~60 cm土层则呈现相反规律。  相似文献   
998.
可独立操作半自动轨道式割胶机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当前我国割胶机成本昂贵、作业难度大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可独立操作半自动轨道式割胶机,其机构简单、便于操作.利用Solidworks软件对割胶机进行总体设计,并对导轨装置、行走机构和切割装置进行参数化实体建模,将整机关键零部件导入Solidworks simulation,利用模态频率、静应力、载荷算例进行有限元结构分析,得到前5阶频率振型及应力、应变、位移云图.分析结果表明,振动变形主要发生在抵触杆与橡胶树表皮接触位置,且在小振幅和低阶模态频率(其值达到11.95 Hz)时,导轨装置与行走机构不会产生共振,行走机构没有出现明显的应力、应变集中,但导轨内壁的导向轮容易产生较大的位移变形;L型割胶刀上表面的Mises应力沿切应力方向递增时,割胶刀拉扯阻力将沿相同方向增大,但位移变形量不受影响.本分析为割胶机的设计和改进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999.
花生品种种皮颜色相当丰富,种皮颜色的着色深浅与种皮花青素积累的多少有直接关系。为了探讨花生种皮颜色差异形成的分子基础,本研究采用RACE方法,首次克隆4种不同颜色花生品种花青素合成相关基因的全长,并比较全长c DNA序列的差异。结果表明:除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PAL)外,查耳酮合成酶基因(CHS)、查耳酮异构酶基因(CHI)、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基因(DFR)、类黄酮-3’羟化酶基因(F3′H)、花色苷合成酶基因(ANS)、类黄酮3-O-糖基转移酶基因(3GT)等6个花青素合成相关基因的序列在4个花生品种中均存在氨基酸替换的现象。其中CHS,CHI,DFR,F3′H,ANS和3GT基因在4个不同种皮颜色花生品种中分别存在8,1,1,12,1和9个氨基酸位点的差异,且这些差异位点均未发生在保守位点。以上基因的结构差异是否与花生种皮颜色差异相关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00.
森林资源型经济转型是在国有林业经济领域应对中国全面深化改革要求的深刻实践,而转型期间产生的社会福利损失则是资源型经济“改革之殇”的具体体现,具有政策性、周期性和阶段性、广泛性、相对性等本质特征。经济转型中的福利损失包括传统森工企业承受的生存困境及不断弱化的企业贡献力(经济贡献力、资源管护力、生态服务力)、林业职工生计的每况愈下、林区福利体系的碎裂化及其应对国家生态战略需求的妥协性和政策依赖性、国有林区社会认同危机以及国有森工企业的群体价值威胁等。只有通过转变观念,加深认识,以包容性增长理念统筹兼顾经济转型与社会福利建设,才能在分别实现以产业多元化破解资源型经济转型、以供给与保障多元化减小社会福利损失的前提下确保森林资源型经济转型和林区社会福利体系建设的协调与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