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3篇
综合类   5篇
水产渔业   2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0年春节前夕,受国家林业局领导委托,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安局专门组成2个慰问组,由潘世学副局长、张萍副局长分别带队赴山西、安徽、浙江3省,慰问因公牺牲民警家属和基层森林公安民警。  相似文献   
2.
日前.总投资7亿元的50万吨马铃薯资源循环利用和生产30万吨有机复合肥的两个项目.在梨树经济开发区奠基。  相似文献   
3.
[目的]黄土高原区沟坝地经过人工筑坝后自然淤积或者拦蓄洪水淤积而形成坝淤土,为了解坝淤土的发生特性及系统分类归属开展研究.[方法]为本文选取5个典型坝淤土剖面,分析坝淤土的成土环境、剖面形态特征理化性质,检索坝淤土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高级及基层分类的归属.[结果]坝淤土剖面土体深厚,成土母质为人为淤积物质,色调以浊黄橙为...  相似文献   
4.
研究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的区域差异,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农村居民点的整理,优化农村土 地利用格局,促进农村土地的集约利用。以位于吉林省西部、中部和东部的通榆县、德惠市及安图县为典型 区域,运用GIS 空间分析方法中的核密度分析,基于Ripley’s K 函数和景观格局指数,分析3 个典型地区农 村居民点的空间格局特征对比其差异性。结果表明:安图县的居民点呈条带状的集聚模式,德惠市与通榆县 的居民点则散布在整个区域;3 个县市居民点聚集度的排序为:安图县> 通榆县> 德惠市。对居民点分布的 影响因素分析表明:道路对农村居民点分布的辐射作用随着距道路距离的增加下降的速率不同,安图县下降 速率最快,通榆县次之,德惠市最慢;安图县的河流对居民点的影响较为显著,通榆市与德惠市的河流对居 民点分布的影响不显著。3 个县市超过90% 的居民点集中在坡度较小区域,仅安图县在各个坡度级别均有居 民点分布。  相似文献   
5.
空心村整治是解决城乡发展转型进程中乡村地区土地资源闲置、空废及低效利用等问题的重要手段。构建符合平原农区地域功能特点的空心村整治潜力测算模型是实施平原农区空心村整治工作的基础与依据。本文以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为基础,基于平原农区的地域特色及优质耕地保育与现代商品粮基地建设重大战略需求建立了涵盖整治迫切性、自然适宜性及经济社会可行性等影响平原农区农村居民点整治理论潜力释放的评价指标体系,据此构建了空心村整治潜力测算模型,并以山东省禹城市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禹城市的整治迫切性、自然适宜性及整治可行性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各乡镇的整治迫切性修正系数处于0.18~0.96之间,自然适宜性修正系数处于0.69~0.84之间,整治可行性修正系数处于0.11~0.77之间;(2)禹城市空心村整治的理论潜力及现实潜力分别为3 517.86 hm2和1 853.18 hm2,新增耕地系数达16.89%。近期空心村整治需重点挖掘市中街道、十里望镇和房寺镇的整治潜力,远期需加强其他乡镇村庄整治;(3)市中街道周围的农村居民点自然适宜性较低,可考虑将该区空心村整治后复垦为建设用地,其他乡镇空心村整治后复垦为耕地,提高综合用地效益。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2007年卫星林火监测热点与核查情况的统计分析,提出了对热点进行分级处理的初步设想,以期提高卫星林火监测工作效益。  相似文献   
7.
以吉林省安图县为例,通过典型样地调查与资料搜集相结合估算经营性建设用地总量,运用主成分分析及层次分析法构建现实流转潜力影响因素修正体系,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采用影响因素修正法估算出县域集体建设用地现实流转潜力,并进行潜力分级.结果表明:吉林省安图县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流转现实潜力与理论潜力差异较大,各区域流转潜力明显不同;自然及社会经济因素及区域发展模式和资源禀赋是导致差异的重要因素.实践中应根据集体建设流转潜力的数量及空间分布的差异,对推进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流转做出合理规划和布局.  相似文献   
8.
黄粉虫(Tenehrio molitor L.)俗称面包虫。属鞘翅目,甲步科,粉虫属。随着特种水产养殖的迅速发展,作为龟、鳖、林蛙、观赏鱼等鲜活饵料的黄粉虫,需求量越来越大,现将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参考。1、养殖设备常用设备主要有饲养房、饲养盘、筛子等。1.1养殖黄粉虫必须有饲养房。  相似文献   
9.
空心村整治是解决城乡发展转型进程中乡村地区土地资源闲置、空废及低效利用等问题的重要手段。构建符合平原农区地域功能特点的空心村整治潜力测算模型是实施平原农区空心村整治工作的基础与依据。本文以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为基础,基于平原农区的地域特色及优质耕地保育与现代商品粮基地建设重大战略需求建立了涵盖整治迫切性、自然适宜性及经济社会可行性等影响平原农区农村居民点整治理论潜力释放的评价指标体系,据此构建了空心村整治潜力测算模型,并以山东省禹城市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禹城市的整治迫切性、自然适宜性及整治可行性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各乡镇的整治迫切性修正系数处于0.18~0.96之间,自然适宜性修正系数处于0.69~0.84之间,整治可行性修正系数处于0.11~0.77之间;(2)禹城市空心村整治的理论潜力及现实潜力分别为3 517.86 hm2和1 853.18 hm2,新增耕地系数达16.89%。近期空心村整治需重点挖掘市中街道、十里望镇和房寺镇的整治潜力,远期需加强其他乡镇村庄整治;(3)市中街道周围的农村居民点自然适宜性较低,可考虑将该区空心村整治后复垦为建设用地,其他乡镇空心村整治后复垦为耕地,提高综合用地效益。  相似文献   
10.
土地利用转型包含显性形态和隐性形态的变化,而土地利用强度是土地利用隐性形态的重要指征,既可以反映出人类对土地的干预程度,又可以呈现出特定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状态。本文以土地利用强度的定量测度为抓手,基于分县统计数据及遥感解译的土地利用数据计算了区域土地利用隐性形态的变化,探讨了区域土地利用转型与粮食产量的耦合关系。研究表明:(1)1990-2010年,黄淮海地区耕地利用强度不断增加,而村庄建设用地利用强度快速减少,且区域时空格局差异明显;(2)耕地利用强度-村庄建设用地利用强度-粮食产量耦合类型时空演化特征明显,“低-低-低”类型主要分布在环渤海湾地区,而“高-高-高”类型主要集聚于冀鲁豫交界地区;(3)土地利用转型推动粮食生产格局不断演化,二者耦合关系模式将呈现出由“拮抗”到“协调”的转化过程。综上所述,土地利用转型过程中,科学优化土地利用转型与粮食生产的耦合关系,对保障区域粮食安全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